交行苏州分行指使员工伪造合同放贷

2013年08月08日 09:24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陆玲 实习生 李圣洁 发自苏州

  “如果我用伪造的合同去放贷,出了那个门我就完了”。

  8月5日,苏州高铁旁的一家咖啡馆。交行苏州分行沧浪支行前员工、原对公客户经理王磊(化名),因拒绝该行领导指使用伪造的担保合同放贷被开除后,郁闷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指使员工伪造假合同放贷未遂后,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在明知贷款可能无法收回的情况下还是放贷,造成本该于2013年3月份到期的700万元贷款至今未能收回。这笔钢贸不良贷款只是冰山一角,集中反映了钢贸贷款大收缩背景下银行典型的违规操作手法。

  民间资方闹事

  “其实前两年钢材生意很好做。” 王磊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很受银行欢迎。因为量大、收益又高。银行要求钢贸商开银行承兑,同时做大存、贷款,贷款综合收益可以达到20%,钢贸商户需承担的成本费用高达46%。特别是一些福建周宁人,钱多、胆大、不在乎这些。苏南地区的钢材市场基本是由他们建立起来。

  但好日子没持续多久。 经过了2008-2011年钢贸商和贷款银行的狂欢后,过去钢贸企业通过圈地建钢贸市场,相互之间倒卖销售,骗取银行贷款的经营模式逐渐不行。随着银行对钢贸企业贷款的收缩,诸如无锡一洲集团董事长李国清等钢贸老板跑路事件频繁发生。

  2012年4月份,因为钢贸行业的持续危机,银监会发文提醒商业银行在向钢贸企业放贷时要进一步提高警惕。 各家银行纷纷收缩贷款。

  “交行作为当时涉钢贷款比较多的银行,一方面是尽量收缩贷款,另一方面,严格审批新增贷款,这样以来,就提高了对钢贸商的授信门槛。”王磊告诉记者,2012年2月,其与支行专管钢贸的支行副行长李浩在分行闵成刚副行长处汇报工作,闵行长给出工作指示:“正常商户贷款还后续借、影子公司加固房产公司担保。”

  这就挡住了大批大批钢贸商的申请需求。苏州钢博钢铁物资有限公司(不属于影子公司)、苏州钻翰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12年3月,两家企业此前在该行的敞口银票到期,两企业相关负责人找到王磊咨询,问贷款还后能否续借。

  王磊根据此前闵成刚的指示,向两家企业表达了“正常还款肯定能正常放贷”的信息。此后,上述两家企业通过民间拆借的方式,向交行归还了该笔敞口银票。

  但还款之后,2012年5月,交行苏州分行在给予苏州钢博钢铁物资有限公司的授信安排中却增加了针对影子公司的要求—加固房产公司(苏州市高丽房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担保,导致公司无法获得贷款。

  无法贷款就不能及时还掉民间拆借。抓住了王磊此前的说法,2012年7-9月期间,上述两家企业进行拆借的民间出资方,先后向苏州市有关部门投诉反映情况,并组织多人采取拉横幅、静坐等方式给交行苏州分行施压。

  “作为交行一名普通的信贷经理,我只是在领导的工作指示下作出的答复,并没有与领导说法不一致的地方,也没有超越领导工作指示的范畴。而且在李浩行长给予钢贸商户的授信安排均无加固房产公司担保这一要求。”王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交行苏州分行沧浪支行副行长李浩撰写的会议纪要显示,交行苏州分行副行长闵成刚在2012年2月6日的一次工作汇报会上,“正常商户还贷后(可)续贷”。

  指使员工伪造合同放款

  为平息事态,2012年9月,交行苏州分行最终同意对上述两家企业进行授信,总计700万元。

  为顺利放款,李浩要求王磊造一份假合同。“交行领导让我将交行与该担保公司签订的用于替其他公司担保的担保合同做了拆卸与装订,形成一本貌似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从由逸顺公司进行担保的其他公司的贷款担保合同中,抽出担保贷款条款的页张,放入苏州钢博的贷款合同内。”

  “原先交行与苏州逸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用于替苏州钢博钢铁物资有限公司的担保合同,里面规定只能担保银票业务,不能担保贷款业务。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品种。如果真的做的话,不是被开除这么简单,就是犯法了,到时出了那个门,我就完了。”王磊告诉记者。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由于年检未过,逸顺公司已于2012年8月份已被江苏省经信委取消了金融融资性担保资质。

  为何追加一个没有资质的担保公司的担保?根据王磊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录音显示:李浩对王磊说,‘这是分行党委会的决定,你只是具体操作者而已。’‘如果这两家的贷款最后还不上, 有了担保合同,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在我行的保证金代偿。’

  在这份录音里,被李浩找来一起来劝说王磊的交行苏州分行零售信贷处处长戴旦明确表示,“这700万(包括钻翰的200万元)是收不回来的,只是为了结此事”。 不过,王磊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要求。

  不过,在缺少逸顺公司的担保情况下,这笔贷款还是发放了出去。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交行苏州分行2012年9月12日出具的业务审批流程单上显示,“缺最高额保证合同,无法确认是否追加逸顺担保。根据党委会议纪要(2012-21),相关人员要求放款。”审批流程单上有沧浪支行行长孙茂和放款中心主任李洁的签字。

  “最高额保证合同也就是指逸顺公司的担保合同。”王磊解释说。时代周报记者从交行苏州分行内部获得的信息显示,这于2013年3月12日到期的700万元贷款至今未能收回。

  为什么要指使员工用伪造的担保合同去放款?在员工拒绝后,明知收不回,还是坚持放了款?8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交行苏州分行求证,其主管宣传的史远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外地媒体,此事的统一口径已经交到交行总部”。随后,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总行求证。

  截至发稿时,交行总行亦未给回复。

  涉钢贷款风险累积  

  这笔违规贷款只是交行涉及钢贸不良贷款的冰山一角。

  数据显示,安永的一份《中国上市银行2012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显示,截至2012年末,在五大行中唯独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上升的,从0.86%上升至0.92%。截至去年末,其不良贷款规模更是从2011年的219.86亿元攀升至269.95亿元,增幅高达22.78%。

  总部在上海的交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行业上,主要集中在批发业和零售业,特别是钢贸行业。

  “在长三角地区,钢贸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剧,行业风险敞口较大,故而银行采取了收缩贷款的策略。但由于钢贸企业贷款大多采用互保联保的模式操作,对单个企业的收贷行为很快引起了大面积的连锁反应。”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表示。

  2012年,在政府主导下有关钢贸的不良贷款转成了展期贷款,因此到了2013年3月至6月,钢贸风险再次暴露出来。

  数据显示,仅苏州地区,截至银行开始收缩钢贸贷款的2012年年中,银行对辖区40多家钢材市场贷款余额(包括贷款和承兑)近200亿元。其中,交通银行是目前苏南地区钢贸贷款敞口最大的银行之一。

  此前,有媒体报道,交行在无锡涉及钢贸类贷款亦有100亿左右。“交行之所以涉及规模较大,与该行策略有一定的关系。此前他们对钢贸业的支持力度就一直比较大”。

  7月初,江苏省无锡市银监局局长戴玉明专门发文表示,钢贸信贷泡沫越吹越大至破灭,除了市场方及企业主的责任,各金融机构,特别是部分大型银行也急需深刻反思。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磊为化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外长访东南亚绕开菲律宾 菲让越捎话
  • 体育足协杯-恒大点球战争议7-5绿城 国安5-2
  • 娱乐梦鸽告领班介绍卖淫 家人不知受害人受辱
  • 财经法国医药巨头内部人自曝行贿500中国医生
  • 科技电商腐败考验:原聚划算总经理被判7年
  • 博客马鼎盛:出云舰没机会同辽宁舰决斗
  • 读书转折:蒋介石为何不敢再喊"反攻大陆"
  • 教育养个孩子多少钱:北京276万是个“传说”
  • 水皮:在商言商的空间小吗
  • 陶冬:计划生育解禁在即
  • 谢作诗:大师流行是社会不公的表现
  • 王石: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 易鹏:中国地方眼中的城镇化
  • 沈建光:应告别稳健的货币政策
  • 姜汝祥: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关心宪政
  • 何亚福:精神分裂的计划生育
  • 黄鸣:职场如情场
  • 刘杉:存款利率市场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