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利率市场化 银行信托谋变

2013年07月29日 00:5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央行日前宣布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贷款利率全面市场化,意味着贷款利率垄断局面被打破,利润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这也给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挑战。

  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未来存款利率也将实现市场化,届时对相关金融机构的冲击更大。因此,银行业、信托业等加速转型、谋求新利润增长点已是大势所趋。

  银行暂不调整贷款定价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这一消息已见诸媒体数日,但是目前仍未有商业银行宣布调整贷款利率定价政策。

  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从短时间看,放开下限管制不会对降低贷款利率的总体水平造成实质性影响。目前商业银行一般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确定贷款利率,极少采用下浮策略。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今年前三个月,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分别为10.62%、11.69%、11.44%,而上浮的比例分别为64.30%、63.26%和64.77%。这些数据表明,利率能下浮的贷款很少,利率能下浮30%以上的贷款更少。

  标准普尔资深董事廖强表示,中国存款利率自由化步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贷款利率虽然开始市场化,但因为银行贷款的利率远远高于7折基准利率,预计至少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该举措对银行财务表现的影响有限。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取消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因此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一个重大进步,但还不够。目前存款利率上限并未放开,这意味着对于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依然未构成挑战。短期内金融机构不会切实下调贷款利率。”

  但是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也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释放积极信号,对银行体系必将产生长期深远影响。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将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

  信托公司低调转型

  分析人士认为,对信托业而言,此次贷款利率下限全面放开,虽然将对行业造成冲击,但是真正的“大老虎”仍旧是未来存款的“利率市场化”。

  五矿信托财富管理中心上海分部总经理贾雪松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大于信托。“一些中小企业本来就无法从银行获得优惠贷款。能从银行拿到比较优惠的贷款的,一般是资质优良的大企业。现在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更有可能看到的是,大企业议价能力更强,获得的利率更低。”

  长安信托董事长高成程指出,虽然此次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对信托影响有限,但是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推进,对整个信托业的影响将越来越深远。“就目前来看,利率市场化对信托公司融资业务的影响大于对投资业务。”

  因此,虽然今年上半年信托业仍旧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包括高成程在内的许多信托业人士对下半年的业务增长预期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态度。据悉,今年上半年长安信托的信托业务收入增速超过70%,但是对于全年增长的预期,该公司仍然维持年初定下的30%的目标不变。他坦言,“考虑到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整个信托行业收入增长会低于规模增长。”

  因此,业内人士坦言,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提速,信托业的制度红利已经越来越少。从长远来看,融资类业务的利润会随着利率市场化摊薄,唯有大力发展投资类业务,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转型,才是信托机构最有前景的出路,也是信托回归本源的开始。对此,长安信托的对策是加强自主管理能力,设计一些基金化的产品。高成程认为,将来信托牌照的优势越来越弱,但是市场化比较高,专业能力强的信托公司会凸显市场地位。另外,品牌价值也会成为吸引客户的一大因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举行大阅兵纪念停战60周年
  • 体育世锦赛孙杨400自夺冠 东亚杯-国足获亚军
  • 娱乐李天一涉轮奸案新版内幕多处细节获核实
  • 财经四川被查美女商人6年时间登上富豪榜
  • 科技三星量产全球速度最快嵌入式存储芯片
  • 博客罗援少将: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
  • 读书林彪叛逃牵连的高级将领们(图)
  • 教育一中学招8000复读生 学生称其地狱(图)
  • 徐斌:央行降准是大势所趋
  • 罗天昊:直辖市应该连降两级
  • 叶檀:审计署揭锅盖
  • 唐任伍:举国创新体制之忧
  • 周彦武:中国出生率远低于日本
  • 章玉贵:地方中央非合作性博弈待消解
  • 张化桥:为什么中国股票表现极差
  • 陶冬:联储人选起争拗 央行谋脱钩
  • 苏培科:克强经济学是有底限的转型
  • 刘纪鹏:对证监会的几句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