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雷区:钢贸暂且无忧光伏又生事端

2013年03月29日 23:30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唐玮 杨中华 北京报道

  时至银行年报季,却是银行股唱空时。

  3月28日,A股遭遇了一次惨烈的空袭,上证指数报收于2236.30点,这也是指数摸高到2444点之后调整的最低点;其中,银行股整体大跌4.26%,成了“空军”主力。当天,银监会发布“8号文件”,旨在加强对表外业务监管,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实上,《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发现,与整治银行理财产品相对“紧缩”带来的恐慌心理相比,银行自身的净利润下滑凸显出来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负面效应,才是资金仓皇出逃的主要原因。

  尽管银行行长们不断传递银行业风险可控的信息,但银行年报数据看起来一点都不让人安心:净利润增速集体下滑,五大行均滑落至20%以下,其中最赚钱的工行2012年净利润2387亿元,较上年仅增长了14.5%;对应的五大行不良贷款总额已达到3274.84亿元,占其净利润总额的比重高达42%。

  频频唱空为哪般

  在银监会铁拳出击之前,外资投行却已早早出言警告。

  警告的内容新意不多,依然是经济减速、货币政策收紧、资产质量不佳、影子银行隐患。

  3月17日、18日,摩根大通连续发布两篇研究报告,均看空中国银行股。摩根大通称,根据近期经济增速减缓、通胀隐忧上升、货币政策收紧以及影子银行清理等不利因素,中资银行股可能承压。

  该公司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分析师莫瓦特甚至还建议购买做空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融衍生品。

  野村证券也于同一时间称:“中国经济正显现欧美2008年金融危机前相似的特征。”

  尽管2012年面临降息、利率市场化、经济下滑等诸多挑战,中国银行业也未让市场太失望,数据统计显示,五大行去年净利润合计7813亿元,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7500亿元。

  银监会此前公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按此计算,五大行的净利润占全行业的63%。按去年366天计算,五大行平均日赚21.35亿元,仍然亮丽。

  这和欧美国家老牌银行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一度是欧洲第二大银行、世界第五大商业银行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却麻烦不断,其最新公布的年报显示,其2012年税前亏损51.7亿英镑(约合78.4亿美元),这是该行连续第5年亏损。

  但也不容忽视的是,去年银行净利润增速和上一年相比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除中行连续两年净利润增速低于20%外,其他四家国有银行净利润增速均从2011年的高于25%滑落至20%以下。五大行中,去年净利润增幅最快的是农行,达到19%,但这一水平也只是与去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平均增速基本持平;最慢的是中行,仅为12%。

  净利润下滑,加上前有地方融资平台之忧,后有房地产、光伏等高风险产业紧随,资产质量才是最被关注的话题。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从2008年中国信贷激增以来,多次在报告中称,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很有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恶化。特别是在2011年,惠誉的报告中也给出了银行恶化的大致期限,具体来说是未来3年内。

  不良贷款“红线”

  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正在增加,不良资产反弹,一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红线”。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并没有像一些机构认为的出现恶化。但是未来几年,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经济的复杂性等一些因素,可能会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产生一定的压力。

  商业银行的监管机构——银监会,曾多次警示商业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进行排查,同时提示产业结构调整及淘汰落后产能将造成部分行业和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强力反弹。

  银行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目前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的房地产相关行业、光伏、钢铁贸易等领域,而地区则集中在江浙一带。

  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银行已经在出手化解了。

  以钢贸贷款为例,上海的一家建筑公司的合伙人霍强(化名)最近正辗转于苏沪各法院,状告江苏的一家钢贸商“诈骗”,据其称去年该钢贸商面临资金瓶颈,银行又收紧贷款,该钢贸商就“无所不用其极”,目前江苏高院已开庭审理但未判决。

  不同于霍强的焦头烂额,对于银行而言,风险已过,目前贷款情况整体平稳。

  3月是一个钢贸商还款高峰期,从海通证券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银行对钢贸商贷款态度是“以时间换空间”,对于存量贷款能够按时还息的钢贸企业予以续贷,这与去年三季度银行对钢贸商抓紧清退的态度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这也和去年四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有所复苏,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加,带动钢材需求提升,钢贸商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有关。

  而此前一直被强调的仓单重复质押风险敞口,目前看来也很小。一家银行人士介绍说,此前出现的是,重复质押以及联保放大风险的问题。如有些银行采用二抵,即同一资产分成两份抵押(70%做一份,30%做另一份);另一部分采用房产放大:如评估价100万,放款150万,则可能出现一定的风险敞口。但目前主要上市银行都选择国有大型的第三方仓储机构,仓单重复质押的难度比较大。

  可是,钢贸暂且无忧,光伏又生事端,银行都能招架吗?

  近期光伏产业龙头无锡尚德的破产,又为贷款安全提供了风险教材。

  “目前中行已经把无锡尚德的贷款全部降级为不良贷款,而且提取了50%以上的拨备,整体上不会给中行财务带来太大的影响。”中行行长李礼辉在年报发布会现场称。但如果整个光伏行业形势进一步恶化,中行可能会继续下调评级,增加拨备,但预计不会对中行2013年财务状况造成较大影响。

  在建行的年报发布会现场,建行称要严控对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风电设备、多晶硅、造船等“6+1”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12亿元。

  除了过剩行业给商业银行带来麻烦之外,以温州为首的长三角地区也成为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聚集区。有报道称,今年1月,温州地区银行业不良率继续小幅上扬4个基点达3.79%。目前借贷危机主要转向企业互保、联保领域。

  工行行长杨凯生指出,2012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微企业的情况比较糟糕,使得分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了15个基点。

  农行风险管理总监宋先平介绍,铁道部债券和贷款是农行最大的风险敞口。农行持有铁道部债券和贷款共1788亿元,在四大行中排名第三位,目前未发现债务违约情况,农行正在改变对此类贷款的定价。

  转折点会来吗?

  银行业年报看上去很美,仔细分析隐忧很大,然而再深入寻找原因,又会发现所谓隐忧大多都已在化解中了,真的是这样吗?银行不良贷款的转折点会不会到来?

  “如融资平台、房地产泡沫等问题,都能够通过制度安排来解决。如刚刚上任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要先采取一些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再通过研究一些制度,给地方债务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微博]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国外研究机构对中国银行业提出的资产质量的质疑,有些担忧过度。

  数据似乎也矛盾。根据银行年报,中、建、工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了轻微增加,但是不良贷款率则出现了下降;而交行更是罕见地出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农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最高,为858.48亿元,但是农行却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惟一一家不良出现双降的国有大行……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则在3月26日媒体见面会上就此前的“唱空门”解释说,此前唱空中国银行股的报告,是针对个别投资者短期买卖的建议,并否认长期看空银行股。

  有意思的是,在3月28日,A股剧跌之时,QFII集中的营业部如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营业部,却买入了2018万元的沪深300ETF。3月27日,该营业部买入了2522.5万元沪深300ETF。

  3月29日,上证指数在前一天大跌之后收出十字星,其中银行股大多收红。不过,一切还未到乐观时。

  上述国有银行人士称,银行业资产质量与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势息息相关,如果宏观政策较为宽松,那么银行业资产质量近期则不会出现大问题。假如宏观经济政策转严,那么银行业资产质量则会出现暴露。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则认为,2012 年四季度不良余额增速呈现放缓迹象,但是不良贷款则是滞后指标,同时应多考察逾期贷款数据。

  “2012 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11 年增长15.2%,分季度来看,三季度不良余额增速为最高值,四季度不良余额环比增速由三季度的4.9%下降至2.9%,呈现放缓迹象。但不良净形成率的高峰出现在二至三季度,应更多考察逾期贷款数据来把握银行的资产质量趋势。”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罗景预计,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息差及净利润增速反弹的拐点将会在3-8月间逐步兑现。

  “救火者”尉文渊

  本报记者 郑桂兰 北京报道

  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还是因为华锐风电

  背着新能源光环的华锐风电上市短短两年就从“高富帅”变成了亏损困难户。陷入泥潭的华锐风电需要拯救,因为PE股东们还没有来得及收获浮盈,公众投资者也需要华锐风电的态度。危机时刻,作为重要股东,尉文渊去年8月开始出任总裁,今年3月10日又接替韩俊良出任董事长,一场营救就此拉开序幕。

  “从股东的角度讲,我们需要尉总这样的角色。华锐风电业绩从高点走向了低点,股东是很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深圳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阚治东[微博]3月2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上交所第一人

  今年58岁的尉文渊已经在上海定居多年,根据华锐风电战略部包震的介绍,尉文渊从去年8月底开始已经在他们北京海淀区文化大厦的总部办公了,近花甲之年的尉开始了他至少为期3年的双城生活。根据公告,尉文渊的任期是到2015年8月25日。

  尉文渊结缘华锐风电是在2005年,当时国内投资界对风能还不算熟悉,而尉的这笔投资在华锐风电以90元的高价发行时被投资界津津乐道,很多人感叹这位“上交所创立者”的投资眼光。

  事实上,今天的上交所就是当年尉文渊一手创立的。根据资料,1990年6月,在海外访问的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对外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年内开业。当时已经有了筹备小组,由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处长牵头,但那时国内对交易所几乎没有概念,对于成立交易所也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安排。

  在接到年底开业的“军令状”后,金管处处长感受到任务的艰巨,有意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而已经接手金管处工作的尉文渊则主动提出愿意去筹备交易所。

  当时尉文渊只有35岁,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有着非常好的专业知识。自他接手筹备交易所的任务开始,留给他的时间最多只有6个月了。而现实的困难是,几乎没有人对于交易所到底是什么样子有概念。尉认为,第一步是先找到一个像交易所的场地。他根据一张香港交易所的照片,经过多处寻找最终选定了浦江饭店,因为这儿有个大厅像交易所的感觉。

  尉文渊对于交易所最大的贡献是选择了用计算机交易的方式,当时世界主要的交易所还是普遍采用叫价交易的方式,计算机交易只是刚刚兴起的新方式。

  6个月建立交易所的困难可能远比现在经营一家企业大得多,这也可能是尉文渊多年后选择出任陷入经营困境的华锐风电董事长的底气所在。

  股东需要的人

  时光倒回到两年前,那是尉文渊上一次被外界聚焦的时间点。2011年初,华锐风电以刷新新股发行价纪录的90元/股登陆上交所,尉文渊身价暴增至80亿元。只是上市首日就破发,此后两年内一路下跌,截至3月28日,华锐风电复权价仅剩22元。

  华锐风电是2012年三季报出现首次亏损的,尉文渊在8月底已经接手华锐风电的总裁,自那时起,股东已经感受到了公司经营的困难,也意识到公司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业绩的迅速下滑。

  尉文渊和阚治东两人是多年老友,曾一同闯上海滩证券界江湖。在尉文渊任职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时,阚治东是申银证券的第一任总经理。这两位与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的管金生一起,被称为“上海滩证券三猛人”。在创立无数个证券界的第一后,三人都因不同原因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阚治东和尉文渊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上的看法比较一致,脾气性格比较接近。尉文渊曾出资帮助阚治东成立PE,支持阚创业。华锐风电就是阚创业初期,与尉文渊共同选中的。

  据阚治东在2011年介绍,投华锐风电时他们的PE刚成立,资金不多,对投资项目很谨慎,华锐风电当时主打1.5兆瓦级风电机组,与其他风电制造商形成了市场细分差异。他们在考察多时后将几乎所有的资金投入了这家公司。

  由于共同认可这家企业,尉文渊的西藏新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也入股了华锐风电。经几次股权转让后,现在尉文渊持股85%的西藏新盟是华锐风电的第四大股东,阚治东持股的深圳市瑞华丰能是第七大股东。

  同在华锐风电高管名单的刘会也是尉文渊、阚治东的多年老友,并在关键时刻出资阚的PE,现在同为华锐风电的股东。由此可见,华锐风电的股东中多是尉文渊的亲密合作伙伴,他们需要有人来拯救陷入业绩亏损的华锐风电,救火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尉文渊肩上。

  “尉总这个人呢喜欢面对挑战,他的个性就是这样的,敢于面对困难,出于责任和勇气他接了这个事情。这次面对困难我们能看出他20年前的那种精神。”阚治东说。

  主攻成本控制

  作为股东的阚治东评价说:“过去华锐风电的韩总做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技术上,他们的技术是很强的,这和他们的个人经历也有关系。但现在公司在控制成本上有一定的问题,而财务管理和控制成本是尉总的强项。”

  在行业下滑时,华锐风电没有收缩业务、控制成本被看做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2011年,风电行业步入拐点,被业界称为‘激进派’、‘冒险家’的华锐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依旧选择扩大员工规模和基地建设,在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上大手笔投入,延续初期发展经营模式。”华锐风电提供的媒体材料中有这样的表述。

  就像阚治东所说,尉文渊对华锐风电采取的措施都体现出控制成本的目标。在去年接手总裁后,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工厂的职工放假,在行业淡季节约人工成本。

  华锐风电自查账目并自曝2011年虚增利润显然也是尉文渊的主张,上市公司能主动承认虚增利润并公告显示出尉做事的力度和勇气。这个举动应该也是和股东沟通好,并获得股东支持的。

  除此之外,尉文渊还对公司的管理体制、管理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将高度集权的管理组织机构向扁平化调整,提高各级机构的自主经营权,最大化减少各系统间业务交叉现象。尉文渊的到来至少改变了华锐风电原来的管治模式,当然尉文渊的救火措施效果如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水皮杂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肖钢还没有来得及扮演“麻烦制造者”的角色,尚福林却捷足先登了,银监会此前公布的一份公告直接就把银行股整体打到了跌停板的位置,开盘指数就跳空2.5%,直接把所有的投资者全部给闷了进去,什么叫欲哭无泪?这就是。

  两会前后的中国有点邪门,虽然美国道琼斯指数在不断创新高,但是中国的A股却死活不跟。实际上,指数不但不跟,而且还频频遭遇意外利空的轰炸。会前是国务院常务会发布房地产调控“国五条”的细则,地产板块、水泥板块,连带银行板块暴跌;会中又是盛传郭树清被撤换,一会儿上中投,一会儿上山东,指数连跌五天;会后矛盾焦点又盯上了肖钢,IPO重启成为绕不过去的麻烦,4月或6月成为悬念。在上期的杂谈中,水皮提出针对目前的市道,投资策略应该是看空不做空,看多不做多。

  什么意思呢?看空为什么,看多又是为什么,操作相反又是为什么,是不是滑头?

  先说看多,这个多是长多,是看好习李组合的新班子会给国家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空间,社会稳定的预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反过来说,“十八大”之前,A股屡创新低就可以理解了。十年调控有没有必要?当然有,但是调控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发展,本末倒置是谁也不愿看到的结果,换手如换刀,习李的新思维一定会有新政策,房地产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依然会扮演支柱产业的作用,金融业的业绩增长空间依然巨大,这叫看多。

  再说看空,一方面新旧班子交接,政策有连续也会有调整,比如会前的,会中的,甚至会后的,对市场不同的板块冲击是明显的,尤其是银监会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把最近三年来发展迅速的诸多信托、基金、券商及产权类的挂牌品种一网打尽,全部归入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要求商业银行分别建账并比照自营贷款计提资本金及风险资本,同时清晰投资方向和披露责任,对于总量实行严格控制,上收产品审批权,不准提供担保和回购。这对于总量已达8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影响显然非常大,这正是肖钢一年前在英文《中国日报》上撰文提出的影子银行的问题,表外循环的资产没有相应的监管,本身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尚福林这次痛下决心规范整理,短期看对银行业绩预期有压力,长期看风险释放是利好;另一方面,指数从底部上来涨幅可观,领头羊板块已经翻倍,调整尚不充分,要么以时间换空间,要么以空间换时间。

  看空不做空,说的是没必要杀跌;看多不做多,说的是没必要追涨,跌是进场的时机,涨是抛售的时机。

  看得见的风险都不是风险,说得明白的利空都不是真正的利空,政策导致的暴跌不可控却不可怕,怕的是莫名其妙的阴跌,谁也不明白为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反过来是一样的。

  中国金融业现在是九龙治水,越治越乱,银监会治理银行理财产品是应该的,但管得了信托,管得了基金和券商吗?产权交易所归银监会管理吗?规定中的两条线,一条是理财产品的35%,一条是银行资产的4%,以前者论非标债权可以达8万亿×35%=2.8万亿,以后者论可以达130万亿×4%=5.2万亿,而非标产品现在为4万亿居中,真正被压缩的空间其实并不大,银行股的暴跌是过激表现而已。证监会规定PE可以私募也可以公募,但是发改委却下通知认为违规,管理层互相打架,争夺管理权,谁也不买谁的账,只能让投资者在市场上面一惊一乍,这就是当官的太多的结果,不但不能给市场带来正能量,反而增添了负能量。看来合并一行三会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的,市场就是一个混业状态,管理却条块分割,画地为牢,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尚主席是肖主席的前前任,规范理财产品说不上针对股市,也说不上给现主席上眼药,相对掐断银行资金的增信和信托产权类的分流,对股市长期资金的增量未必是坏事,是炸弹还是诈弹走着瞧。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知道这句话对今天的股市是否也适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乔晓阳:不许对抗中央者任香港特首
  • 体育广东4-0横扫山东夺CBA第8冠 易建联MVP
  • 娱乐女星频陷整容疑云:锥子脸才敢混娱圈?
  • 财经美素丽儿奶粉疑掺过期奶粉 法人被刑拘
  • 科技深圳IT制造晴转阴 大企业裁员潮来袭
  • 博客区志航:10年前帮彭丽媛与“例外”结缘
  • 读书叶永烈揭秘陈云起伏一生:他影响了中国
  • 教育逼疯老师的作文:写挫折让家人去世(图)
  • 育儿北京10所名小学幼升小面试题大汇总(图)
  • 谢百三:复旦优秀男女为没有两套房分手
  • 马光远:国五条将成房地产调控的分水岭
  • 石建勋:世界为什么需要金砖银行
  • 姚树洁:银行暴利股票暴跌之惑
  • 罗天昊:中国也需要一场西进运动
  • 刘杉:金融全局收缩起步
  • 陶冬:银监会管得住理财产品吗
  • 章玉贵:银行业亟需增强市场化盈利能力
  • 冉学东:民生领域的改革为何难推进
  • 马宇:习近平北京调研出租车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