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与民间借贷的真相与思考

2013年03月06日 10:57  新浪财经 微博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李明顺[微博]

  温州金改中,对外影响力最大的可能就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这个中心从一出现,就受到外界非常多的关注,后来由于每周定期发布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还形成了一个“温州指数”。

  温州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一个特定的名词或形容词,当名词时被代表为中国民营经济,当形容词时经常被想象成民间的投资和投机。而温州一词与金融挂钩上,人们关心的自然也不仅仅是温州金融,而是中国民间金融的走向和未来。

  所以,当前两年出现温州民间资金链断链、企业家跳楼或跑路等热点新闻曝光之后, 2012年初温州实施的金改,就自然广受关注了。

  至今一年了,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变化和创新?伴着学习的心态,我从北京来到温州做了两天的当地观察和走访,有一些收获,但总体感觉是符号大于实际。

  “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两大价值

  温州金改中,对外影响力最大的可能就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这个中心从一出现,就受到外界非常多的关注,后来由于每周定期发布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还形成了一个“温州指数”。

  这个中心让民间借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免费在此进行登记,共同采用一套中心提供的标准化流程和合同文本规范借贷交易。同时,中心还入驻了8家第三方融资中介机构,帮助不相识的借贷双方在中心完成撮合。

  目前,中心针对所有的中介机构和自主借贷的登记人均采取免费的服务,包括免费的房租和大多数手续费。这里面最有价值的是自由地进行个人及企业征信查询,这个本来隶属于金融机构的央行征信查询系统,仅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才有权获取的,连获得地方金融办批准的准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都没有资格获得,但在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这一切却可以方便且免费( 20元一次的查询费用至今尚未收取过)获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进步!

  此外,由于中心是由温州市及鹿城区两级金融办鼎力支持的试点,所以,在此还驻扎着许多政府服务职能机构,如房管局、车管所等,以方便借贷双方在此刻一站式完成查询与抵押手续,这也非常可赞。

  在该中心,大厅荧幕屏上会清晰地显示着每周温州民间借贷的平均利息,月息在 1.3-1.5之间,这个利息数字据说是来自多重渠道的民间借贷统计的加权,最终形成了“温州指数”。据入驻其中的一家融资中介机构负责人描述,说中心对所有的中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还是非常频繁的,目前入驻的 p2p及民间贷款中介公司需要每天向中心提交一次业务成交的报表数据,至少每周要和中心开一次例会。

  从目前来看,这个中心最大的两大价值在于,第一是规范,规范一方面让借贷行为本身的合法性得到了提高,把以往温州人之间的“关系型”借贷提升到了一个“交易型”借贷,让民间借贷的信任感获得了一定的恢复;另一方面,在中心登记的行为又实现了借贷资金去向的跟踪,让放贷人和政府更清楚了资金的去向和用途,让资金借贷更阳光。第二个价值在于,在透明化市场借贷利率之后,中心创造的机制以及“温州指数”的发布,也会实际再影响到民间借贷双方的心理预期,客观上让曾经高昂的月息 5、6 分的高利贷萎缩,降低至合法的银行基准利率 4倍以内,这让正常的企业和个人更能承受,从而形成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合理利率,为整个地区经济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短期形象意义大于实际效力

  从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 2012年全年该中心一共成交的借贷交易金额在 4亿多人民币,平均每天不足 200万人民币。这对于温州这个民间借贷一年万亿规模的市场来说,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还是大于实际的影响力。

  实际确实如此。与一些温州本地人交流获悉,一些人并不是特别认同这个中心的核心价值,“如果需要公证和流程,我们也是可以找到朋友和律师去做的了,为什么要去登记,况且中国人都是财不外露。”一位朋友就是如此说的。甚至,许多本地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中心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这个中心在全国和金融圈内的名气,远远大于在本地老百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在当地有一位朋友,就贷款给一位他的同学 90万做经营至今尚未还清,连利息都很难还,而贷款利息也由 3分减至了现在的1.8分,但还是还不上钱,因为他的同学还欠着别人的数百万,而资金又压在了项目上缺少流动资金周转。

  所以,温州金改所采取的建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仅仅规范指引性的策略和目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间企业借贷难的困局,归根到底,如果没有钱,钱太少,经济转动不起来。

  有做企业的朋友抱怨说,政府并未出台非常具体而有力的措施,让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更多的授信以及资金!目前,有些企业家不得不想办法到外地(如安徽等地方)开设工厂,在当地获得地方政府支持赢得当地金融贷款之后,再想办法抽出部分资金反哺温州的实体,从而盘活生意。他说这虽然是权宜之计,但确实当前很多企业家唯一较为靠谱的路子,“毕竟还有客户有生意”。

  另一方面,温州民间借贷坏账造成的恶性循环暂时还不能立即消化完毕。以前当地民间几乎所有人都在放贷或借贷,但现在由于信任基础破灭以及资金链紧张和断裂,导致大家又走向了另一端,谁也不愿意随便拆借了,于是大家都成为了受害者。

  据说,在当地二手车市场,质押的豪华车司空见惯。银行的信贷经理和行长们现在不是想着拓展新客户,而是在焦虑地想办法收回曾经的贷款,这又让这种资金紧张的态势在隐形中不断加剧!本人在当地几个主要国有银行及城商行处实际了解到,几乎所有银行反馈除了认可房产作为抵押物之外,其他的企业经营记录都很难被认可作为质押或信用贷款的凭证。

  驱动力是企业还是政府没理清

  为什么温州民间信贷的复苏这么慢,除了积重难返之外,当地政府和金融主管部门似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拿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这个机构来说,其实这是一个既不像一个政府机构,也不像真正公司的奇怪机构。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这个中心目前是一个工商注册登记的公司, 600万注册资金全部来自温州当地工商联的 10多家企业及8个自然人。另一方面,我从中心一位对外接口负责人处获悉,这个中心还是主要由金融办等政府机构主要在监管,只是委托工商联成立了公司来具体实施。这个中心的身份不是政府机构或政府旗下的国有公司,而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存在,却由政府授予的人员来执行旨意,这也是不得已的一个策略,从沟通中了解到,背后策略的大抵意思是“如果中心是政府机构,会有造成贷款契约隐含政府背书的协议,带来潜在的信誉风险,而以企业身份存在至少有一层隔离墙!”

  这样一来,既不是政府所有又不是政府投入出资,企业本身又有着复杂的股东和分散的股权,动力来自何方?

  在我看来,这非常类似当前玩票味道甚浓却流行的“创业咖啡馆”运作模式,股东很多,但每个股东出钱很少,很少有预期从咖啡馆项目本身获得较大的回报,更多是基于此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或其他非物质目的!

  作为政府,由于该中心的性质并非行政服务单位,所以原则上应该并无资金投入,主要是有一些政策及行政资源支持,如市及区两级金融办有人员入驻中心,还有提供各种房产、车管所、法律、工商、公证等部门及单位的现场办公支持,也许最大的支持就是前面所述的提供一个专线征信系统罢了。

  据介绍,就连这个中心的办公地址,一个小区的二层商用楼的2200平米,其实也是注册公司背后最大的股东 —温州本地的一家开发商开源集团提供的。说个题外话,出具这个办公室的开源集团,其实也未尝没有自己的考虑,从附近的居民处获悉,这个办公室所在小区本身已经是一个入住几年的回迁小区,业主基本上都已入驻,但至今却都尚未拿到房产本,而小区一楼的底商也是空着还没有任何底商入住。空着也是空着,间接帮助政府做一个有影响力的民间借贷登记中心,企业也能赚一些名声,何乐而不为?

  所以,这样的机制和筹资模式诞生的公司,在雇用十多位员工免费负责登记及各种行政事宜之外,更多应该是考虑控制成本的支出,而不是激进型扩张。所以,即使在本地,该中心并没有做太大规模宣传导致许多本地人并不知道也合乎此逻辑。相反,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下班的工作时间更象是政府而不是企业的作息。

  技术创新缺乏仅仅政策突破

  一位当地的资深金融界朋友介绍说,温州金改只是改的以前人家有温州没有的,改的还不如人家没改的。说这句话的这位朋友在温州做了 20年金融,现在从事私募和证券,在多家金融类公司担任董事和顾问,他主要是抱怨温州的金改实惠程度和力度还不如其他地区(如广州的前海),也不如悄悄做却不声张的苏沪。比如,房产的二次抵押,在许多其他城市都可以做,但温州之前不能做,现在有时也能做了,这个被看作是金改的内容却其实并非新东西。

  是的,也许大家对“温州金改”的关注,“温州”一词的关注度大于“金改”的关注度,主要是温州两字本身在全国太火了。说实话,我也感觉温州金改的创新性很有限,技术上的金融创新根本就没有,更多的突破仅仅来自政策上带来的一点恩惠,以及给民间金融机构的某种安全感。

  从产品创新角度来说,在温州遇到的几乎所有的银行以及在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融资中介,他们愿意接受的几乎都是抵押贷款,从抵押物的选择来说,几乎所有的融资中介仅仅承认房产与汽车,银行则仅仅是房产。除此之外,几乎不接受任何其他第三种担保物,大家之间是同质化竞争,而利息又几乎是一致的。

  所以,在民间借贷中心,真正有技术创新性的融资机构和中介几乎没有。从门口的保安处聊天获悉,每天来中心登记的人并不多,一般每天来的人不超过百人,在春节之后这段时间,显得更为冷清。个别入驻的融资中介负责人坦言,在这里办公仅仅能赚点人工费,业务本身并不能赚钱。

  这些第三方融资中介机构,包括个别 p2p贷款机构,愿意真正入驻到中心来,有的并不是真正指望能从这里获得多少客户或金融产品创新的交流,而是为了感受一份安全感。据悉,知名的 P2P网站人人贷入驻该中心,实际上日常在此办公的人仅仅 2个而已,一个来自总部一个在当地招聘,感觉形象和抵御政策风险的意义大于业务本身。

  领导上心且实业给力才行

  在与当地许多朋友交流过程中,感觉温州的市领导还是非常重视改善经济环境和金融现状的。事实上,金融的创新和兴旺离不开实业的基础,没有实业的金融是虚空的。改善金融必须从提升实业开始,提升实业则需重塑政风民风做起。

  据说,新一任的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当地还是做了不少努力,在本地口碑很好。据说这位被当地人称呼为“荣哥”的一把手,经常工作到夜晚 11点才下班,而且经常晚上会电话询问各个政府部门领导负责人相关业务问题。这搞得当地官员现在晚上已经不敢随便出去应酬喝酒,防止临时突然拷问而无法作答时被当场批评。这间接带来了温州本地政府部门从上到下一股不太敢麻痹大意,官员要认真服务做事的政风!在当地知名的703804 论坛上,随处可以看到本地网友“荣哥进来看看 …”开头的帖子,指引陈德荣书记关注自己的问题,因为据说这个书记经常会上这个论坛看看民意!

  当然,这种个别领导人的认真和勤奋会创造一时<x-apple-data-detectors://5>的政风改善及风气引导,但长期而言,温州实业如何寻找突破才是金融提升的基础和前提。在温州与许多朋友交流,明显感觉大家突然没了方向,以前那种一拥而上的看似“市场力量”的温州模式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尤其温州商人过去那种简单复制、快进快出的生意头脑已经落伍了。拿浙江的另一个地区杭州的模式和温州模式比,简单一点打个比方,前者模式更容易创造企业家,孕育有宗庆后、马云等这样的企业家代表,而后者模式则更易制造商人,如温州炒房团等。举个例子,你在温州街头会看到各种豪车,但你也会发现,很多开车人并不懂得开车规则和基本的公民社会秩序。

  换句话说,如果不更新思维,用全新的理念和创新行动再战实业,温州也许将会彻底失去“温州模式”,那更就谈不上温州金改或温州指数的意义了。

  目前,温州经济本身尚未真正走出困境,在其他一线城市已经房价抬头的今天,温州当地的房产价格依然一蹶不振。就在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所在的东明锦园小区,据附近的房产中介介绍说,小区房价最高时曾到达6万左右每平米,现在却依然还维持在 3万多左右!显然,温州经济与金改都还是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温家宝:过去5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 体育欧冠-曼联争议红牌 C罗破门皇马2-1晋级
  • 娱乐众星哀悼长春婴儿 爆粗疾呼严惩暴凶
  • 财经北京炒房客主动降价求售 房产中介称解气
  • 科技搜狗竞争新招:输入法截流搜索引擎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成龙首次发言说了什么
  • 读书专访:朝鲜废停战协定会不会引发战争
  • 教育女大学生扮花木兰求职抵制性别歧视(图)
  • 育儿幼儿园孩子的简历让大学生自惭形秽(图)
  • 宋文洲:日本的民主选举是这样的
  • 罗天昊:央企应由全国瓜分
  • 刘泳华:国五条逼人离婚为哪般
  • 姚树洁:不能低估温家宝总理的贡献
  • 赖伟民:政府工作报告的三大重点
  • 刘杉:新政府需要放弃旧套路
  • 辜胜阻:治大城市病要反思过度集中城镇化
  • 张茉楠:中国特色货币供给机制面临大改革
  • 郑风田:奶粉代购被掐困局如何破解
  • 杨涛:哪些因素影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