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利率市场化考验金融机构定价本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5日 10:19  《当代金融家》微博

  文/刘志平

  编者提示:金融机构应积极建立健全利率定价的机制和运行规则,以过硬的利率定价 “本领”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实施差异化个性定价,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为其量身定做“利率套餐”,真正靠利率定价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这是遵循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基本原则,继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1997年6月银行间回购利率放开,1998年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可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利率)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1998年后,开始允许贷款利率浮动,2004年10月,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开始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后利率市场化的又一次大的“动作”。经过这两次调整,除城乡信用社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已不设上限,在基准利率以下具有30%的自主定价空间,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更重要的是,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是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突破性尝试,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面对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目前表现出“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大型银行均能理性应对,利率浮动不温不火、有条不紊;而中小金融机构却反应激烈,存款定价普遍高于大型银行,且缺少稳定性,尤其是小型城商行、农信社、农商行等更是将所有期限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加剧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客户资源等领域的猛烈竞争,要求其有足够强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能力,要求其拥有更强的资产定价能力,要求其改善资产运用等,这些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目前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关键,迫切需要金融机构通过改革和发展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也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发展。

  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反应不一

  表现一:金融机构法人治理建设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疏通自主定价的“源头”。近年来虽然我国金融机构都通过各种有力措施不断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但仍存在着“行政化”的影子,职责不清,权责制衡机制并未充分实现,董(理)事会下设的利率定价委员会并未真正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在农村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委员会有的有名无实,出现了利率定价由几位领导研究拍板决定的现象,这在源头上阻碍了利率定价工作的开展。

  表现二: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模式亟须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改进差异化定价的“位子”。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等大中型银行利率定价权往往集中在总行,分支机构没有差异化自主定价的权力。而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定价权更是集中在联社,基层信用社等营业网点被约束在联社设定的“条框”中,不能越“雷池”一步。

  表现三: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主观意识亟须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增强积极定价的“习惯”。由于长期受利率管制的影响,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利率执行基本上持“等、靠、看、要”的态度,缺乏自主独立定价的意识,当利率市场化脚步临近时,中小金融机构还未完全从利率管制的“影子”中走出来,对利率自主定价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尤其对存款利率定价更是无所适从,基本上“清一色”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存款利率自主定价成了吸收存款的一种手段。

  表现四: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亟须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提高利率科学定价的“本领”。近几年,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基本上处于资金的“卖方”市场,资金的垄断地位养成了利率定价的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利率科学定价能力的养成和锻炼。当利率市场化到来时,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利率定价显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和无奈。

  表现五:金融机构利率定价信息来源亟须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建立利率定价客户信息“数据库”。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数据信息系统建设还不成熟,客户信用数据积累时间短,关键信息缺失。同时,金融机构缺乏对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等关键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也不利于利率的准确定价。

  表现六: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外部环境基础条件亟须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提供利率定价的“配套设施”。一是我国金融市场还比较落后,这对于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参考价值不大。二是我国市场基本利率的培育还需进一步深化,虽然目前我国培育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但其代表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当利率全面市场化后,银行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变大,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也影响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表现七: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电子化程序化水平亟须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提高利率定价的“科技含量”。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利率定价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和手工操作,电子化程序化水平较低,科技化含量较少,很容易出现“人情利率”、“关系利率”等问题。

  表现八:金融机构利润来源渠道亟须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构建资金运用“多元化”格局减少利率定价的“顾虑”。

  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风险一:由于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利率定价容易不理性,造成金融机构间“存款大战”、“贷款大战”等不正当竞争。

  风险二:由于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不能实现差异化利率定价,容易造成客户资源流失,市场份额丧失。贷款对象将自由选择不同的银行贷款,存款客户也会有目的性的选择不同银行存款,不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将陷入困境。

  风险三:由于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盲目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最终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健康发展,竞争力下降。在利率市场化下,金融机构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资金成本,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资产价格,可能面临净利差缩小,这样我国以利差收入为收益主渠道的金融机构利润会出现下滑的趋势,资产收益率下降,甚至出现全面亏损的可能。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利率预测机制,金融机构将不能准确把握利率政策的动向、基准收益率曲线的移动与变化等,这会导致资产定价管理中利率风险增加,导致资产贬值、经营成本提高、不良资产增加,竞争力下降。

  风险四:由于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金融机构资产定价能力不足,容易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益低下。一是有限的资金流向了风险高的项目。二是市场形成的资产价格可能并不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也不能充分引导资金的正确流向。三是金融资源错配,国家限制的行业、产能过剩的行业、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等却极易取得信贷支持,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一:有利于提高社会诚信意识,改善信用环境,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贷款的差异化定价,诚实守信、和银行合作关系良好的贷户能获得利率的优惠,促使客户努力提升自身的信用级别,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积极作用二: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核算能力,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实施利率定价后,金融机构可以全面掌握每笔贷款的成本、管理费用、风险溢价回报、税收及目标利润,全面掌握每笔存款的成本、管理费用、运用成本等,规范了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操作,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了其盈利能力分析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健发展。

  积极作用三:有利于融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高银企、银农、银商的合作共赢。金融机构利用在存、贷款利率定价方面的自主优势,通过存、贷款利率在不同客户间的差异化应用,有利于稳定和发展优质客户,特别是在贷款营销时对黄金客户起到有力的吸引作用,从而构建核心客户群体,保证其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合理有效。

  积极作用四: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强法人治理,提高综合竞争力。

  金融机构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建议一: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加快构建和完善利率市场化配套“基础设施”,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打造良好的“硬”环境。一是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构建和规范工作力度,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金融市场做大做强,进一步向下扎根其分支机构,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中。二是积极做好市场基础利率的培育推广工作,主要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使其公示的各项利率指标更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指导性。三是尽快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个人征信管理制度,推动征信系统的发展。五是建立有效的银行资产二级市场,对贷款等产品进行更合理的再定价。

  建议二:金融机构应加强法人治理建设及分支机构设置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教育,通过自身“强身健体”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解决根本“阻障”。一是金融机构继续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标准加强法人治理建设,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更应加大法人治理建设力度,一切以职责及规章制度为准则,真正蜕去“行政化”色彩。二是加强对分支机构及内设机构利率定价的授权和管理,设立专门的利率定价、监测、分析、管理的内设机构,专门研究制定科学的贷款定价制度,搜集、积累、分析与利率定价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利率定价政策。同时授予分支机构足够的利率定价自主权,给予分支机构一定利率浮动区间,并建立总行、分支机构、客户经理、业务人员四级利率定价授权机制,真正为差异化利率定价、个性化利率服务给予机制上的保障。三是加大对员工利率市场化的培训和教育,形成自主定价的习惯。四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对利率定价人才的培养。五是成立利率定价行业自律组织,共同抵御利率定价的风险。六是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真正为利率定价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撑。

  建议三:金融机构应积极建立健全利率定价的机制和运行规则,以过硬的利率定价 “本领”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利率预测机制。二是要建立符合各金融机构自身实际的利率定价模式方法,根据经营环境、竞争策略、管理水平及经营目标等,可选择成本加成模式、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等定价模式,也可三种模式混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修订利率定价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三是要实施差异化个性定价,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为其量身定做“利率套餐”,真正靠利率定价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四是要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制定规范科学的内部评级标准,加大内部评级力度,通过内部评级为利率定价提供可靠可信的依据。五是要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提高利率定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六是要建立利率风险预警机制。七是要建立利率风险应对机制,应通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对资产负债组合的调整,建立起有效的利率风险免疫机制。同时,通过创新发展各种信用衍生品工具(包括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利差期权、信用联系票据等)来对冲可能的利率风险。

  建议四: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利率定价系统,不断提高利率定价的科技含量,为利率市场化构建强大的“免疫系统”。一是要尽快研发出利率定价管理系统,并加大其推广应用力度。二是要加大对利率定价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利率定价的合理、合规。

  建议五: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逐步构建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另一片天地”。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安泽县支行)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
  • 体育上海大师赛-小德救5赛点逆转穆雷首夺冠
  • 娱乐周杰伦与狗仔再起冲突 开记者会回应
  • 财经9月CPI增幅降至1.9% PPI创35个月新低
  • 科技我国连续3年居全球通信技术指数排名中下
  • 博客杭州礼花筒是怎样变成迫击炮的
  • 读书挖掘内幕:开国大典前夜毛泽东在做什么
  • 教育时评:90∶1争当公务员的中国令人叹息
  • 育儿广州最袖珍小学 南山奶粉被注销生产许可
  • 健康血脂超标血液会变白吗 乳腺癌征兆
  • 女性客串走秀大腕明星 8款招桃花浪漫编发
  • 尚品最适合搭配风衣的腕表 大闸蟹应该配啥酒
  • 星座测试哪种男人旺你 12星座藏私房钱
  • 收藏金币样币上百万 到拍卖行买艺术品5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