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前7月平均每天发生56起借贷纠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4日 08:29  《财经网》微博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关注温州民间资金。从去年开始温州陆续爆出民间借贷纠纷,反映出民间资金流动不规范的情况还比较严重,那么今年这样的现象还在延续吗?来看记者调查。

  2012年8月17号的上午,记者在鹿城区人民法院门口看到,短短的二十分钟,前来等候和参与民间借贷案件庭审的就有十多人。

  鹿城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吴春喻:被告姜翔称投资资金周转困难,向原告借款共计630万,原告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分别将630万元打入被告姜翔的账户,双方约定的利息2.2%,后经原告多次催讨,被告无法偿还剩余的395万元借款。

  这样的民间借贷纠纷在温州每天都在发生。借款人因无力偿还巨额的借款,被债主告上法庭。

  吴春喻:好的,那么被告方没有到庭,也没有做出答辩意见,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对没有到庭的被告做缺席审理。

  吴春喻:因为原被告一般来说都是同学、朋友关系,都是很熟悉的,他们也无法面对对方当事人,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他本身就是资不抵债,负债率非常高了,他干脆就下落不明,逃走了。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是公告送达,公告期后,开庭的时候他们一般也是不来的。

  据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2008年开以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收案数大幅增加。今年1至7月,全市法院民间借贷的收案12035件,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案件数,比2007年增加了将近3倍,平均每天就要有56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发生在温州这片土地上。今年同期收案的标的额是141.66亿元,结案标的额是81.88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46倍,是2007年全年的24倍。

  吴春喻:我们金融审判庭受理的150万以上的案件,接触下来金额相对来说还是很大的。因为有些人单笔借出去六七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都有。

  8月14日,温州知名企业海鹤药业的老板叶可为因为民间借贷纠纷被警方正式批捕。记者赶到海鹤药业的工厂时发现,工厂的大门口聚集了一些不明身份的人。

  债权人:我一点不搭界,我是外面,在这里聊天。我们是在玩。我们在太阳下面聊天。跟这里不搭界的。

  记者:那你知道这边的情况吗?

  债权人:不知道,我是外地的,我又不是温州人。

  记者:听你口音像温州人?

  债权人:标准的不是温州人。

  记者:那您一点都不知道吗?

  债权人:一点不知道,我还第一次,刚刚门口站着,是什么单位我都不知道。路过下来休息一下。

  记者:你们都不是这边的人吗?

  这些人聚在一起谈论着什么,还不时地对着海鹤的厂房指指点点。看到记者的镜头却马上躲开了。看守厂房的保安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海鹤药业的债权人。

  海鹤药业保安:他们肯定也是的。

  记者:一般的人肯定不会。

  海鹤药业保安:不会。不认识的老总没有打过招呼,我肯定不让他进来。

  记者:他们应该就是当地人吧?

  海鹤药业保安:应该是的吧。

  记者:以前见他们来过吗?

  海鹤药业保安:没有。

  记者:时而也会有人过来吗?

  海鹤药业保安:有是有,但是少。因为毕竟他们都是债权人。

  记者:星期天过来干嘛?

  海鹤药业保安:其实他就是看星期天没人过来看一下,看一下厂里面的情况。

  记者:今天是周一,那么现在是上午的十点钟。我们可以看到厂区里停了些车子,但是它的生产还是没有恢复正常。

  海鹤药业保安:现在只有一个车间在生产,最多就只有十来个人。

  海鹤药业总经理管嗣开:资金没有,断裂了,产品也没有了温州他们都说左金丸、板蓝根都没有了,买不到了。说海鹤死掉了。

  他叫管嗣开,是海鹤药业的总经理,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他,从一线工人到现在的总经理,在海鹤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年。他告诉我们,在温州,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海鹤药业这家老字号的企业。它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叶同仁堂”,创办于1670年,距今已有342年的历史,是当地的重点扶持企业。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三百多年的老字号,短短一两年时间就垮了。

  管嗣开:那是2009年开始,就是温州金融风暴一开始,资金就没有了。因为一投下去就断裂了,就没有资金投下去了。

  从2007年至2010年,海鹤药业曾三次易手。2009年,海鹤药业被转给一个担保公司的老板。后来由于经营艰难,又被转给了叶可为。原本以为这些老板资金雄厚,企业会有新的转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老板并不懂药业经营,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管嗣开:去年的董事长叶可为进入我们海鹤以后,因为他也是搞民间借贷这一类的,对他来说,他也没有什么资金投入海鹤。所以一度海鹤已经走入停产

  其实,海鹤药业原本经营状况很好,凭着百年老字号的品牌,业绩在行业内也是蒸蒸日上。但老板叶可为并没有坚守自己的本行,而是开始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甚至通过民间借贷进行投资,希望借此获得高额回报。

  管嗣开:像这一类钱转来转去,就是空对空的,高利息,高风险,所以一旦国家金融出现危机。所以他马上就倒闭了。海鹤是缺少资金投入,他投入资金没有了,也就是源断掉了,所以走到现在这个濒临破产的现象。

  记者: 我现在是在温州的滨海工业区。我身后是温州海鹤药业的厂房,从这张工程平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竣工日期是2010年3月,但他现在是大门紧闭,并且没有一个施工人员。

  记者:这个后面的房子还在施工吗?

  附近施工人员:不在。

  记者:施工队已经很久没在这了吧?

  附近施工人员:很久没在,就是一个看门的老头在这里。

  附近施工人员:去年好像就停了。去年在这里,早就停了。去年这些人就搬走了。

  海鹤药业在滨海工业区的70亩厂房被闲置在那里,成为一片空城。因为没有资金的继续投入,厂房外壳已经建起,却迟迟没有设备的引进。

  海鹤药业总经理管嗣开:海鹤现在的负债是18个亿,这18个亿因为老板是搞融资这一块的。这18个亿他没有投到海鹤去,哪怕投一两个亿到海鹤,海鹤就活了。

  海鹤药业的困境在温州并非个例。

  吴春喻:今年的话每个月民间借贷这一类型的案件每个月大概能达到百来件这个样子。这两个月可能还超过一百件,甚至是上个月好像达到了150件,成倍的增长。

  一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制药企业,竟然在短短时间内轰然倒塌,实在是令人惋惜。事实上,海鹤药业仅仅是温州众多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大量资金从实业中撤出而去追求高回报的资本运作,一旦出现风险,就会遭遇灭顶之灾。请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这里是温州中小企业集中地的龙湾区,经济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案件多发。全区800余家民间担保、寄售行、投资公司等目前已基本歇业。

  以勒钢管有限公司保安 张师傅:没有,工人、领导自从我来到就一个也没有。

  这家名为以勒钢管有限公司的厂房已经被完全遗弃,目前只剩下一位法院派来的看管企业财产的保安。厂房已经被贴上封条,而它原来的办公室,电脑等一切设备都在,却已经积满了厚厚的灰尘。空荡荡的工厂内,只能看到一张破旧的法律公文上显示着,工厂2012年4月16日被法院正式查封,而以勒钢管有限公司的老板早已不见踪影。

  以勒钢管有限公司债权人张光永:我是去年年底过来,他们这边有几个副总经理都还在的。老板就不在了。

  张光永在龙湾区经营一家生产钢管部件的小企业,以勒是他的长期客户。一年前他给以勒做配件加工,产品交货后,以勒以各种理由拖欠加工费。而以勒老板“跑路”之后,张光永的货款也石沉大海了。

  张光永:我问他们的副经理问他们老板,老板的电话打不通,有些比如说出纳,他也不接的。

  据了解,在中小企业聚集的温州市龙湾区,倒闭的企业就有29家,企业主出逃31人,涉及资金37亿元。放高利贷的“老高”出逃16人,涉及资金25.9亿元。其中江南皮革、三旗集团、港尚记、波特曼、天石电子等当地的一些知名民营企业早已人去楼空,仅是媒体公开报道的那些不知去向的温州企业主就已经达到了10多位。

  打电话,关机,无应答。

  为了找到相关的当事人,记者先后多次尝试拨打温州信泰集团、蓝天大药房等几家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的企业老板电话。但他们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温州卓郎律师事务所律师叶小华:对于被告来说,他欠别人钱,还不了,如果再接受媒体采访,他担心自己影响面扩大,或者放大,本身这就不是好事情。欠债不还,对中国人来说,在社会上等于信用也没有了。

  叶小华告诉我们,像民间借贷纠纷这类案件中一人向多人放贷或举债,以及相互拆借的情况非常常见。同一个单位或个人同时在几个案件中成为被告,或者同一案件出现多个被告的情形非常普遍。传统的温州乡邻互助的融资模式遭遇了严峻考验,义气盛行的温州商人被迫反目成仇、远走他乡。

  叶小华:亲戚朋友之间借款本身是基于一种亲情,基于一种信任,但是纠纷一旦发生,导致亲戚朋友之间,亲情也没有了,甚至朋友、信任都没有了。

  审判员:原告方在陆续向被告方交付款项的时候,有没有要求被告方出具相应的借条。

  审判员:因为原被告之间是朋友关系,所以之前被没有出具任何书面的借据。

  此外,在温州,随着民间借贷的规模发展而增大的还有担保公司。由于民营企业本身无法向银行出示同等价值的担保物来获得贷款资格,他们开始求助于更大风险、更高利息的担保公司。而随着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断裂,担保公司因此受到牵连,面临破产。

  记者:我现在是在温州市的车站大街,那么刚刚在我们走过来的短短的五百米之内,已经有三四家已经歇业的典当行和担保公司。现在在我身后的这一家名为温州人瑞担保有限公司的企业,已经完全处于一个倒闭的状态。大家可以看到它的门上已经积满了非常厚的灰尘。而我们现在站在门口只能看到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从这家已经倒闭的担保公司门外可以看到,它的面积大概有50平左右,还可以看出它倒闭前的奢华。而现在这间原本装潢考究的店面已经只剩下一堆垃圾。

  吴春喻:类似于多米诺骨牌,他只要某一个骨牌,某一个资金链上出现问题,其他的资金链就会产生一个连锁的反应。

  从2009年以来,规模庞大的温州民间资本一直处于徘徊、等待、观望状态,在经历了股市、房地产、煤矿、基础设施投资上的一系列挫折后,最终转向高利润的民间借贷。据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统计,温州参与民间借贷的资金从2010年的800亿,上升到2011年的1200亿。这些资金通过上市公司,典当行、寄卖行、担保公司等各种机构直线或者曲线参与民间借贷。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2011年,信贷政策收紧,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开始断裂,大量企业倒闭,民间借贷问题频发,担保公司也随之拖垮。

  叶小华:民间借贷的资金,比如说参与社会上参与的资金,面比较广,人数也比较多,有的个别案件,他把家里所有亲戚朋友都牵扯进去。他资金链一断,成了被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成了被告,很多都是互保的。

  在温州,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可供抵押贷款的资产,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和金融资产安全考虑,对中小企业惜贷、压贷。对于部分已经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由于货币政策转变、银根收紧,银行在贷款到期后收回,不再续贷,小企业顿时陷入困境。

  浙大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维安:我们的企业在之前一直是负债率过高的,远远超过了它的偿还能力。这样一种高负债率在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过高的负债反而体现了投的越多,赚的越多。是一种顺势而为,但是以前的这样一种冒险的成功,助长了今天的企业仍然是高负债高杠杆地在借款。一旦经济趋势发生逆转了,这样的风险就已经彻底暴露了,今天这样的风险就已经暴露了。

  从前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曾经非常普遍的温州民间借贷正在遭遇寒冬,从借贷企业到担保公司,再到个人,这个链条正在变得岌岌可危。寻找温州民间资金的出路变得迫在眉睫。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

  欢迎回来。我们继续民间借贷的话题。从去年以来老板跑路的事件不绝于耳,给温州的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民间借贷纠纷不断的背景下,温州的实体经济究竟出路何在呢?

  从2011年温州江南皮革、“百乐家电”等老板跑路开始,温州民间借贷纠纷似乎愈演愈烈。而海鹤药业无疑是涉及民间借贷纠纷中幸运的一个。8月14日,它的十几个债权人坐到了一起,共同讨论海鹤重组的事情。本来已经退休的管嗣开也重新回来主持工作了。

  管嗣开:我今年是61岁。

  记者:应该已经退休了吧?

  管嗣开:对,应该是退休了。所以人家说我是姜子牙出场,我说这个不是,我是凭着对海鹤这份感情。

  对管嗣开来说,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因为和海鹤的一份感情,他独自挑起大梁,准备把海鹤的生产拉上正轨。

  管嗣开:当时人家一到药店买海鹤左金丸的时候,人家说没有。这对我来说感觉有点耻辱。温州市人民要吃海鹤的左金丸,都找不到。,我自己是内疚的,所以凭着这个感情。我一定要到海鹤去,海鹤一定要活着,一定要继续下去。

  债权人召开会议共同讨论海鹤企业的重组问题,似乎让本来濒临破产的海鹤药业又看到了希望。但巨大的资金缺口让海鹤的生产仍然难以为继。

  管嗣开:我认为海鹤最大还是资金问题。产品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产品,工人也是好的,生产能力也还可以的,现在主要还是资金问题。

  此次重组由当地政府牵头,这让深陷民间借贷纠纷的民营企业似乎又有了盼头。然而对于温州大部分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的企业来说,如此巨大的摊子是否都能依靠政府对企业的重组来解决呢?对此,我们采访了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维安教授。

  王维安:政府采取这样一种重组的方式,是要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我认为今天也不失为一个举措。但是这个措施不适合于今后凡是这一类的问题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解决,我是不倾向于这样的。只是今天爆发出来,面对今天这个偶尔来用一下,但并不能作为一个中长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一个会导致这些企业更加不注意风险,另一个当更多的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也不是政府能重组地过来,能应付得了的。以后也会酝酿更大的危机。

  为了对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和风险进行把控,尽力减少借贷双方的法律纠纷和借贷风险,温州市2012年4月26日成立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给温州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直接融资的模式。那么这样的模式能否给温州的民间借贷带来新的希望呢?记者专门来到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寻求答案。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 目前来说投资需求,就是民间借贷需求已经下降了。原来大家投资热情比较高涨,现在的话能够缓一下还可以再缓一下。

  在温州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我们了解到,挂牌4个多月,在登记中心的登记资金大约在9亿元,成交近1.3亿元。这与温州动辄上千亿的借贷量显得微不足道。

  徐智潜:一个就是说他需求下降了,投资欲望没有那么强了,整个市场的供给量就下来了。第二个现在温州金融风波过后,人家就看不懂,人不敢借钱了。

  据温州银监分局对一般社会主体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监测显示,2012年7月份,温州民间借贷利率达15.415‰,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

  这场民间借贷风波使正常的民间借贷活动陷入低潮,引发的信用危机,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度,呈现出不但民间借贷存量快速萎缩,新的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也无法开展。

  徐智潜:温州总体的民间借贷利率总体来说都在下降,另外我们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登记的利率也在下降。因为经济形势不是很明朗,他投资意愿还不是很强。

  温州金融改革仍然在尝试当中,王维安认为,这将为民间资金安全有效地流动提供重要参考。

  王维安:我认为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温州富余的民间资金怎么去满足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的需求。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认为温州金融改革也就改到点子上了,也就成功了。不是在于民间借贷规范不规范,这只是另一个问题。我认为怎么样打通富余的民间资金转化为那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这之间的桥梁,这是我们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温州民间借贷案持续上演,表面上看是以个人诚信为标志的信用破产,实质上是传统模式的“以钱生钱”的高利贷游戏已经难以为继。要想让民间资金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保障,除了要给民营经济松绑,减少税收负担,让实体经济重新焕发活力,让民间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真正有利可图;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多渠道引导民间资金流进入多层次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给那些希望追逐高利润的民间资金也能提供合理合法、风险可控的投资渠道。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收看。请继续关注财经频道其他节目,再见。

  [经济半小时]温州民间借贷调查(20120903) (央视网)

分享到:

    新浪声明:本文为《财经网》授权新浪财经中心(财经、科技频道)转载,并未授权新浪网合作伙伴转载,如新浪网合作伙伴擅自转载构成侵权,责任自负。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广州越秀区委常委方大国已停职接受处理
  • 体育美网-费德勒进8强 纳达尔因伤无缘中国行
  • 娱乐张馨予发律师函回应夜总会坐台传闻(图)
  • 财经中石油否认董事长蒋洁敏失踪 称正在住院
  • 科技三星检查250家中国代工厂:排查童工问题
  • 博客花总:私人飞机那些事儿 拍打能治百病?
  • 读书谁把日孝子逼上杀母路 无胸罩日真空美女
  • 教育网友晒读大学成本:翘30天课损失iphone
  • 育儿小升初:女儿哭诉爸爸没本事 暑假的困惑
  • 健康教你识破养生骗局 吃太饱会撑出十种病
  • 女性王菲夫妇制服情侣装 最著名时尚官司
  • 尚品大牌明星红毯珠宝 中国大闸蟹入侵德国
  • 星座漫画:12星座斗情敌 测试他撒谎吗
  • 收藏文革全套价差20万 五小时追回千万元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