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坐拥亿级用户规模的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微博)、中国电信(微博)和中国联通(微博)终于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支付业务服务许可证”(下称第三方支付牌照)。
三大电信运营商“持证上岗”的下一步,必然是大力开拓由自己主导的各类支付业务。 CFP供图
作为坐拥亿级用户规模的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终于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支付业务服务许可证”(下称第三方支付牌照)。
近日,央行颁发了第三批支付牌照,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电信天翼电子商务”、“联通沃易付”和“中移电子商务”这三家运营商获得的牌照,它们被许可的经营范围为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另外电信和联通还可以发展固定电话支付。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101家第三方获得支付牌照。
执著者移动:十年“支付”探索
运营商与支付业务的交集,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移动支付”领域,易观智库发布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将达到2.2亿户,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52 .4亿元。而2013年则有望突破200亿元,达到235.1亿元。艾瑞咨询(微博)统计数据则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481.4亿元,用户规模达到1.9亿,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4.8亿。
在此次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3家运营商中,拥有6亿多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无疑是最“兴奋”的。早在2001年,中国移动便推出了与移动支付相关的“短信手机银行”,甚至比中国银联还要早。按此计算,到2011年成立“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止,中国移动已在移动支付领域整整探索了10年。
此外,2006年中移动就在湖南设立了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2007年再将试点范围从湖南扩展至重庆、广州。更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微博)合作通过手机号码绑定的方式,推出了基于WA P的手机银行;2010年3月,中国移动更通过注资400亿,直接持有浦发银行20%股份的方式,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加速推进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
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移动支付在中国移动内部被视作K PI考核指标之一。而伴随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加上此前的一系列铺垫,2012年将成为中国移动大张旗鼓拓展移动支付业务的重要年。
后起者电信:固网优势作支撑
和中国移动相比,中国电信在移动支付领域起步较晚。但雄厚的固网、宽带基础,加上对移动通信业务不遗余力的投入,中国电信的实力亦不容小觑。
2010年,中国电信又联手中国银联和各大行业、企业集群推出其移动支付产品“翼支付”,旗下多款手机支持各类行业卡、公交卡、校政企内部卡账户、银行卡等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起步较晚,中国电信却是最早成立支付公司,积极争取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运营商———2011年3月,中国电信支付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业务涵盖移动支付、固网支付及积分支付等领域。
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依托于自有账户和第三方关联账户(包括银行账户及公交卡等准金融账户),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IV R自助语音、IPT V、公话信息亭等各类渠道的近场和远程方式的支付服务。
“特别是IV R自助语音、IPT V和公话信息亭。”华捷咨询电信行业分析师郑重湘认为,在业务发展初期阶段,这些将成为中国电信竞争力最强的支付业务通道。一方面可与移动终端上的支付业务形成联动,另一方面则能弥补移动用户相对较少的不足。
积极者联通:各类合作连续不断
尽管用户规模不及中国移动,但自单独运营WC D MA网络并积极发展3G用户以来,中国联通在移动支付上的布局亦越来越积极。2007年,中国联通开始与银联、银行等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进行移动支付试验并推出的基于手机、银行卡的移动支付业———手机钱包业务,可进行手机充值缴费和彩票交易业务。
和中国移动一样,中国联通亦在尝试与银行业的紧密合作。先是2010年,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际业务、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随后,中国联通又分别与中国平安(微博)、支付宝(微博)、上海交通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获得支付牌照的“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组建,主要业务是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业务。
“运营商‘持证上岗’的下一步,必然是大力开拓由自己主导的各类支付业务。”不过郑重湘认为,这些业务短期内出现“井喷”不太可能。原因是第三方支付不像语音通话或数据业务,属于运营商的“独门生意”。随着获牌企业越来越多,在支付领域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以及支付宝、财付通等市场化程度更高,运作更灵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都会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采写:南都记者方南
实习生肖小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