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海外并购成功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 12:01  卓越理财

  目前,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还深陷在资金紧张的泥潭里,但中资银行海外拓展的计划已在悄然实施。

  文/黄依凡

  目前,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还深陷在资金紧张的泥潭里,但中资银行海外拓展的计划已在悄然实施,或是通过设立分行,或是采取海外并购方式。工行、建行、招行等实力较强的中资银行正忙于“扬帆出海”。中信银行此后也对外宣布拟收购中信国金,掀起了一轮国内金融机构海外收购的小高潮。

  风起云涌并购潮

  2009年以来,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潮可谓是风起云涌。有专家分析,在国际金融市场继续低迷的背景下,中信银行以较低的并购成本实现了境外金融版图的扩张,中信银行由此加入国内银行国际化的队伍之中。

  之后,中国建设银行也于6月2日相继宣布,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已于6月1日在英国伦敦金融新城开业。这是建行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全资子银行,也是建行在欧洲的第二家经营性机构。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除了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以外,也在考虑包括海外并购在内的其他的方式进行国际布局。

  接踵而来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于6月4日联合宣布,双方已就加拿大东亚银行及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工商东亚”)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工商银行将向东亚银行支付8025万加元(约7300万美元)的对价,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这两项交易完成后,工商银行和东亚银行将合作营运和管理加拿大东亚银行,工商东亚将成为东亚银行全资附属公司。

  除了已经浮出水面的投资计划以外,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国际布局计划也在激流暗涌。有消息称,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两位管理人士表示,为拓展海外市场,农业银行计划在纽约和伦敦开设分支机构,以期建立一个商品方面的全球交易系统。据称,农行已聘请咨询师和律师,准备申请上述两个分支。

  海外并购成功几何?

  西南财经大学敬经济学博士高宇辉分析说, 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价值能否得到有效提升,要看以下几点。

  第一,战略的科学性。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我国刚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银行业体系,但仍不成熟,在这样的阶段走向海外必须十分谨慎。首先,银行业要对自身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估,不要去做超越能力和发展阶段的事;其次,对向海外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明晰通过向海外发展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样的目标对银行长远发展的必要性、战略意义等。

  第二,对并购对象的整合能力。假如因缺乏整合的经验和良好设计,使被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优势或业务优势丧失,并购肯定难以实现预期目的。在过去若干年里,很多外资银行之所以能够通过并购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大银行,关键在于其自身拥有较强的整合及管理跨国机构的能力,有一批业务能力强、善于跨文化管理的国际营运人才。

  第三,业务的互补性。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弥补银行自身某些方面的短板,这些短板可能是国际化的管理经验、目标市场份额、目标市场分支机构、提高特定市场投资收益等等。通常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实现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对银行国内业务发展和海外业务拓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否则,类似的投资对银行的意义不大。

  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取决于银行对并购对象的正确评估,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能力,对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管控能力等若干因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开展经营活动,与当地银行竞争,我国银行将面临较高的成本和失败的风险。关键性的客户、管理者及业务骨干的流失,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缺乏防范业务风险、经营风险的手段等,都将对银行可持续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银行市场日常监管非常严格,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能否在全新的监管和市场环境中取得良好的发展,的确是非常大的考验。

  馅饼还是陷阱?

  中资银行海外拓展的热情高涨,但万联证券一名分析师却对此提出质疑——“外国经营环境会比中国好吗?经济状况现在还不能看清楚,况且收购以后,有没有管理以及整合的实力,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以后目前虽然有一些成效,但未来是否有变数还很难说。”

  交通银行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仇高擎说:“中资银行与被收购方的战略契合程度,收购以后的业务整合能力,对方的模式和文化是否能进入自己的体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恶果’。过往因消化不良招致巨亏的并购案例比比皆是。”

  中国现在收购海外企业的景象和80年日本收购美国企业有相似之处。当年日本企业没有把收购的企业管理好,还拖累了自己的企业。前车之鉴给我们很多警示,希望国内的企业在行动之前,想想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插排:中资银行与被收购方的战略契合程度,收购以后的业务整合能力,对方的模式和文化是否能进入自己的体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恶果’。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