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拨备里的魔鬼 2009年被牺牲掉的银行业(2)

  我们以上市时间最长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为例,其2008年的ROA水平分别是2002年的3.25、2.02和1.9倍。

  1%以上的ROA,是国际上公认的优秀水平。美国银行业在非息收入比重在35%以下时,行业的ROA水平是一直低于1%,而ROE一直没有超过20%。

  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认为,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将使企业EBIT(息税前利润)增速明显下降。成本的不断上升使中国经济原有增长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制造业将在一个较为不利的环境下进行产业升级。而对于一个大的经济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一个中周期内的事件,调整的深度和广度将明显超过2004-2005年。在此期间,GDP增速下降、制造业成本的上升,会使实体经济的EBIT增速大幅下降。

  而实体经济EBIT增速下降,将使银行业息差收窄、信贷成本上升,进而使得ROA回落。贷款利息收入来自企业EBIT,EBIT增速的下降从根本上压缩利息收入的增长,进而压缩银行业的息差。2002年后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明显,虽有管理水平提高和实体经济盈利能力提高的因素,但周期因素影响依然巨大。资产质量不仅对经济周期上行敏感,对下行也会同样敏感。

  高拨备的软肋

  目前政策性因素对银行业的影响已经由积极贡献利润到回抽利润,而信贷繁荣走向萧条(或者称之为中国式的调整)必然对盈利产生显著影响,名义高拨备提供的缓冲可能并不充分。

  2008年将是银行业信贷成本的谷底,不良率的爬坡已经开始。

  虽然在过去的3年时间内,各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大幅上升,但拨备对于贷款总额的覆盖率不但没有上升,而且是持续小幅下降的。这说明覆盖率上升更多的得益于不良率的下降,而不是拨备支出水平的提高,信贷成本在过去3年也的确呈下降的趋势。

  银行业内人士预期,未来不良率很可能反弹到2005年约2.6%的水平,假如未来不良率反弹到2005年左右的水平,以现在的拨备/贷款总额的指标来看,以上市银行这一指标揭示的实际拨备覆盖率却明显低于2005年的水平。而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是大于2004-2005年的。

  在持续走低的拨备/贷款总额这一指标的背后,却是目前各家银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但这种名义上高企的拨备覆盖率,在宏观经济面临重大风险时,并不能真正提供抵御中周期下贷款不良率反弹的足够缓冲。

  虽然从账面上看,上市银行特别是浦发、招商、民生3家业绩较优的银行,每年提取的贷款损失拨备的比例都很高,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都超过了100%,似乎是拨备提多了,但是这种高覆盖率是建立在过去几年贷款规模的高速扩张上的。如果考虑到近一两年发放的贷款中的不良部分将在未来可能加速暴露的因素,这些拨备可能并不充足。

  另外,从表面上看,影响上市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主要因素是计提比例,实际上这是一种容易误导投资者的认识。事实上,只有在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式和计提范围都一致的情况下,计提比例才有实质意义。尽管一些商业银行有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但是由于计提的范围和方式不一样,同比的意义就需要打一些折扣。

  并且,银行业在提取拨备时并未充分估计抵押品价值下降的风险。在当前政府大力倡导银行房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如果中小企业破产潮爆发,必然引发抵押品价值的大幅下跌。这是未来银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风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