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发展:一场事先声张的并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 00: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梁柯志

  深发展(SZ.000001)作为新中国首家募股上市银行,折射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开放的前进缩影。

  从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成立之初,便已经采取公开招股的形式,上市后,深发展一直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股市“龙头股”,大市“风向标”,在银行业内一时风头无二。

  进入21世纪,中国掀开银行业开放的序幕,深圳得开放风气之先,30年来都作为“先行先试”的窗口,银行改革亦不例外。经过近两年的角逐,2004年5 月31日,当深发展宣布新桥资本作价12.35亿元,受让深发展17.89%股份时,深发展也成为新中国首家受外资控股本土银行。

  危机下的变革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深发展的规模和品牌都在国内银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唯一一家上市银行,但1997年后经营步入低谷,虽深发展借 2000年年末的配股募资之利,重新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业绩在2002年出现显著回升,但由于内部管理问题,加之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的后遗症,重组深发展破在眉睫。

  至2002年底,深发展的不良资产比例仍在两位数以上,呆账准备金覆盖率仅为33.2%,而同期同为上市银行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平均为69%。

  尽管如此,当深圳市政府做出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决定后,来自各地的金融巨头包括汇丰、花旗、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蜂拥而至,当中包括国人并不熟悉的投资基金新桥资本。

  与银行和投行不同,新桥资本的确切身份是从事战略金融投资的机构。在全球业务范围,新桥资本是德州太平洋集团的一部份,而德州太平洋在美国是专事购买控股权的投资公司,其投资资金来源为美国州政府退休基金、银行、国际组织、保险公司、大公司等。

  新桥资本在亚洲的声名鹊起主要是其对韩一银行的“挽救”,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韩国银行大部分陷入破产的境地,韩国第一银行在1999年亏损达到10亿美元,2000年1月1日,新桥资本正式收入购韩国第一银行,收购后的当年税后利润竟达到3亿美元。

  可能是“银行修理专家”的名声所致,同时政府亦担忧深发展日后成为外资银行的分行,因此“金融投资者”新桥资本一开始就在众多世界大银行中脱颖而出,当时入股谈判的关键人物,新桥资本董事总经理单伟建对此也并不讳言。

  早在2002年9月,深圳市政府就决定与新桥成立深发展收购管委会,双方进入蜜月期,在外人眼中,新桥入股似乎已成铁板事实。

  然而,新桥的“非银行投资者”身份最终还是引来非议和压力,双方脆弱的蜜月期不到一年,随着管委会突然被撤销而结束,双方因交易价格、管理理念分歧等问题不欢而散。

  2004年5月,在谈判搁浅数月后,事态峰回路转,新桥资本与深发展四大国有股东在月底却又突然宣布达成收购协议。

  一位参与谈判关键人物透露新桥的想法,即争取3-5年,使深发展跃居中国银行业首位,不是规模意义上的第一名,而是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资产结构、法人治理等方面的第一。服务类的零售业务将是今后深发展的发展重点之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