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信用档案运行两年 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9:3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国的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已运行两年,实践中它使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六亿人的“经济身份证”

  新年刚过,洪先生就在房贷还款账户上多存了500元。原来,洪先生去年1月买房时,曾贷款80万元。去年央行先后6次加息,洪先生从今年起每月需多还500元。“我得赶紧存上,否则不但会被罚息,还会被记入‘信用档案’,信用上有了污点,以后再想贷款、办卡什么的可就难啦!”

  让洪先生珍惜的“信用档案”由央行组织建立,在我国已问世两年了。

  2006年1月16日,个人的“信用档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目前已收录近6亿人的信用信息;2006年8月,企业的“信用档案”——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也正式运行,已收录1300多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

  “信用档案”除了记载个人和企业的银行信贷信息之外,还记载着个人和企业的电信缴费信息、参加社保信息、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信息、企业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信息、环保、质检部门对企业的行政执法信息等。今后,个人和企业的欠税信息、养路费缴纳信息、法院判决信息、企业的外汇违法信息等也将被“记档”。如果您的“信用档案”中有失信行为的记录,银行在考虑是否给您贷款时可能会慎重对待,甚至拒绝贷款。

  两年来,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带来了什么影响?日前,记者走进央行征信管理局,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

  百姓的“经济身份证”

    使守信者受益

  案例: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在审查一笔120万元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时,查询客户的“信用档案”后发现,该客户在其他银行有一笔23万元的贷款,还款付息始终正常。结合客户的抵押物、还款能力进行分析后,工行很快做出放贷决定,原来一个多月的审贷时间缩短为两周。

  记者旁白:对于诚实守信的人来说,“信用档案”能帮助他们积累信誉财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践中,银行往往会对其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额度、给予优惠贷款利率、降低担保要求,甚至可能对其发放信用贷款。另外,一些地区在审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时,一些单位在进行公务员录用和任用考核时,“信用档案”也已成为证明个人信用的重要工具。

  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案例:某客户向中国银行某分行申请办理准贷记卡。查询“信用档案”后发现,该客户在其他银行已有2张准贷记卡和1张贷记卡,3张卡都有逾期记录,其中一张透支天数达180天以上;该客户在其他银行还有1笔2.5万元的贷款,有5次担保人代还的记录。看到这些信息后,中行拒绝了其准贷记卡申请。

  记者旁白:“信用档案”记录了个人的失信行为,能使失信者受到约束甚至付出代价。据调查,2007年上半年,通过查询“信用档案”,商业银行拒绝的个人信贷申请笔数占申请总笔数的10%。

  提高信用意识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