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双轮驱动让中小银行尝甜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深发展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深发展中期净利润达112398.3万元,同比增长117.05%。深发展业绩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向零售银行的转型。深发展人士称,零售银行业务是该行增长最快的领域。

    转型零售银行正当时

  各大银行纷纷看中零售银行业务,提出各自转型零售银行的目标。如此一致的目标,缘于国外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中抢到了先机。2002年至2004年,花旗银行的法人业务利润出现较大波动,但零售业务利润却呈快速上升趋势。正是由于零售业务的高成长性和稳定性,国际银行业开始了方兴未艾的零售银行并购风潮,例如,汇丰银行(HSBC)收购了美国最大的零售机构Household,美洲银行(BOA)并购波士顿富利银行(FleetBonston)后,将零售业务从大西洋沿岸延伸至太平洋沿岸。

    某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领先大银行的战略重点。企业直接融资和金融脱媒趋势的发展,导致银行的批发业务逐渐萎缩,

零售业务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2005年,国际性大银行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普遍在40%-55%之间,例如,花旗银行零售业务的利润占比为53%,汇丰银行为47%,美洲银行为43%。

    该人士还表示,国内居民的财富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居民对于投资

理财、个人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需求日趋旺盛,此时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最佳时机。

    零售贷款支撑转型零售银行

  深发展、招商银行等银行的零售贷款业务,均对转型零售银行起到了支撑作用。6月末,在深发展各项存贷款中,零售存款占全行存款的15%,零售贷款占全行贷款的25%,其中绝大多数的新增零售贷款为个人按揭贷款。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上半年实现了34.7%的高速增长,零售贷款的占比比年初提高3.79个百分点,升至21.82%。

    美国次贷危机,给国内银行房贷业务敲响了警钟。然而,由于两国贷款政策的巨大差别,国内银行的个贷业务质量较高。深发展称,按揭贷款增长非常强劲,按揭贷款的不良率仍然保持在1%以下。招商银行零售贷款的不良率由年初的0.54%下降为6月末的0.49%,其中,住房贷款不良额与年初基本持平,不良率下降0.09个百分点。

    某银行人士称,国内银行房贷不存在“零首付”,不会发生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灾难”。据介绍,在严控贷款风险的基础上,零售贷款的服务明显改进。深发展再造了按揭贷款流程,在按揭贷款的审批中引进TTY的概念,即初审通过时间,显著缩短了初审通过时间,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更高的效率和更节约的成本。较为典型的是深发展的车贷业务,客户可在网上实时申请,15分钟即可得到预审批结果,银行在收到客户资料后3个工作日内给出审批答复。

    业内人士称,贷款手续简便对零售贷款业务的价值不可忽视。国内车贷的按揭比例一直偏低,其中一个原因是客户认为车贷手续繁琐,购车又不像购房那样支出巨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消费观念。深发展引入TTY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客户。

    非利息收入大幅增长

  零售银行业务与中间业务“双轮驱动”,使银行尝到了业绩提高的甜头。其中,非利息收入业务为各银行最看重。零售部分,招行上半年的POS消费交易量、代理证券交易额、代理基金、代理保险销售分别增长50.83%、396.16%、157.37%、121.59%。

    市场人士认为,深发展盈利能力提高,与中间业务发展有很大关系。该行手续费净收入在上半年有较好表现,同比增长51%,达2.1亿元;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45%,达4.4亿元。对于扩张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瓶颈的深发展来说,中间业务是其提高盈利的重要推动力。

    私人银行成热点财富管理升温

    上半年,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银行业成为热点,财富管理进一步升温。6月末,深发展拥有超过600万零售银行客户,112万张信用卡(其中本期新发51.8万张),信用卡贷款余额为8.84亿元。该行上半年在全国各分行积极建立财富管理中心,吸引了大量新的财富管理客户。招商银行资产大于50万元的“金葵花”客户数达17.59万户,其存款占零售客户存款总额的39.71%。

    一个突出现象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的赶超速度,让大型银行感到了压力。上半年,在沪中小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增长尤其迅速,余额比年初增长40.73%,同比增长1.5倍。截至2007年6月末,其人民币

理财产品余额的市场占比达到75.28%,上半年实际发售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达到67.07%。在国内各银行中,坐上理财业务销售“头把交椅”的并非大型银行,而是光大银行。

    某银行人士称,中小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突飞猛进,得益于产品创新。如今市场上概念创新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大多是中小银行率先推出的。相比之下,大型银行的创新速度比较滞缓。例如,市场最热门的“打新股”产品,有的大型银行首次推出时间,要比中小银行滞后半年多。

    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称,中资银行体制创新有助于加快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其中授权体系创新比较突出。部分商业银行总行对创新业务授权开始向发达地区分行倾斜,其上海分行可以根据本地市场和本行特点自行研发推出新产品、新业务,这种授权体系的调整和创新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一些中资银行分行得到总行特别授权后,已经体现了产品创新的优势。卜春艳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