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问题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学人新论■李义奇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推动收益结构由利差收入为主向非利息收入为主转变,推动经营转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在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程度、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这一点将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越来越明显和重要。

  但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根本动力在于,中间业务实现非利息收入的持续增长。中间业务定价要考虑产品成本、风险因素、收费政策、客户对产品价值的认识程度和承受力、市场竞争以及一些相关的复杂问题。妥善地引导、处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保持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客观地分析、认识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问题,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促进其经营转型至关重要。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基本情况

  (一)《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情况良好

  自2003年《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3号令”)颁布以来,各行普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依法合规收费。银监会“3号令”对中间业务等服务业务收费进行了系统、具体、明确的规范,顺应了商业银行费率市场化潮流,明确划分了政府和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定价权限,赋予商业银行部分中间业务定价权,极大地推进了商业银行费率市场化进程。

  “3号令”尽管是针对商业银行服务业务的,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服务业务本身,已经对商业银行整体业务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服务收费的政策环境,对于商业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促进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促进业务创新和成本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执行情况看,“3号令”执行情况良好,而且,各行在制定收费标准和收费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和银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好地处理了增加收入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如去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联合四大银行专门发文,对低保户实行中间业务收费减免。各行在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时,充分考虑到了社会公众特别是低收入者群体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基本做到了保证每个家庭在银行至少有一个免费的活期存款账户。另外,发放民工卡,对农民工汇款等实行收费优惠;在校大学生申请借记卡免年费等。此外,各家银行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如公众通过银行向灾区、向在校贫困大学生捐款等均实行免费。

  (二)中间业务收入总量增长较快

  从2000年到2006年五年间,工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由22.9亿元增长到185亿元,增长了7倍,中间业务收入占经营净收入的比重稳步提高。农行2006年度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39.06亿元,增幅45.2%。中行2006年度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2.07%,总额达到270.07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18.20%,剔除外汇净敞口估值损失因素影响,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23.28%。建行2006年实现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5.71亿元,增幅高达60.51%。从各行的情况来看,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转变初见成效,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三)各家银行初步形成了中间业务定价管理体制

  各家银行都能高度重视中间业务定价及收费管理工作。如工行党委专门就落实“3号令”召开了会议,确定了全行中间业务收费策略,即严格按照“3号令”要求定价和收费,积极稳妥地推进中间业务收费进程。在每年召开的中间业务工作会议上,行领导都要专门部署定价及收费管理问题。农行成立了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作为全行中间业务发展决策机构,负责领导、决策和协调全行中间业务发展及价格管理工作。

  各大行都制定了中间业务定价收费的管理办法,确立了定价原则、流程、方法和价格检查,通过规范中间业务价格授权、审批、流程、定价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中间业务收费管理;都能定期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梳理一次,使之更规范、更贴近市场和客户;等等。

  (四)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有待提升

  受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客户金融需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等因素制约,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比较初级,中间业务产品简单明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制约了中间业务收费费率较低且易受到消费者的质疑。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面临着一种不利的市场和舆论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费标准较低,服务收费收入占比小

  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总体收费水平较低,有些甚至不能覆盖成本。例如基本结算类服务价格收费标准是1997年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制定的,其中部分产品收费标准沿用了1988年的有关规定,绝大部分基本结算业务价格十多年来未进行过调整。而各中资商业银行为提高结算速度,丰富结算产品,深化结算服务,近年来在结算网络、设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结算业务成本大幅攀升,使办理基本结算业务所获收入远低于服务成本,收不抵支、成本倒挂现象严重。西方商业银行在定价策略上基本以成本作为定价底限。根据《2006年全球零售银行报告》,中国的银行服务价格比上年下降了8.5%。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核心服务价格根据银行业四项核心常规业务,即账户管理、支付方式、现金使用、特例处理计算得出。通俗而言,就是客户在享受银行上述业务的服务时,向银行支付的费用为11欧元,依旧处于最低的水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90欧元,最高水平为205欧元。此外,西方商业银行的大部分收费标准一直处于持续增长之中。

  在中间业务收费种类少、收费价格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虽呈现出绝对额逐年增长、占比有所增加的良好态势但所占份额仍很小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利差收入。

  (二)定价机制需要完善,定价能力急需提高

  目前各行在服务定价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定价机制不完善。有些银行定价政策不统一,分支机构拥有较大的定价权,致使同一客户同一类服务在同一银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收费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银行定价决策机制不规范,行内部几个部门同时拥有一定的定价决策权,且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银行服务定价缺乏有力的信息系统支撑,无法提供大量的所需信息;等等。二是定价能力急需提高。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是采用市场跟进型定价,而占据一定市场优势的大银行的服务定价,也普遍缺乏科学的定价理念,遭遇到科学定价方法的考验: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无法准确计算作业成本,采用市场跟进定价不能接近国外同业的价格水平,采用客户导向或称价值定价法不能有效地观察客户行为以及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定价方法较为粗糙。

  (三)收费行为需要规范,信息透明度需要加强

  一是市场竞争行为需要规范,存在为争夺客户而故意压低价格,扰乱正常的银行服务市场秩序的现象。二是收费项目名称需要规范,虽然各银行自主推出服务项目,自主决定服务收费项目,但收费项目名称不规范,也会引起金融消费者的歧义,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如异地存取款收费,就很容易被误解为银行存款也要收费。三是市场营销行为需要规范,存在一些采取不当销售手段,不对金融消费者进行必要的、充分的风险提示、信息披露的问题,向不需要银行某些服务产品的客户推销这些银行服务产品。四是银行收费透明度不高。有些商业银行在服务收费之前往往并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收费情况,收费公告也不够及时、明确和醒目;对私业务收费中对客户的解释不够到位,既缺乏对消费者的耐心解释和说明,也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宣传,使银行与客户之间在收费问题上的分歧经常无法消除。这些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往往会为银行服务收费业务发展制造障碍,不利于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环境尚待改进

  在转型时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下,居民享受银行免费服务的惯性思维所限,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环境亟须改善。特别是近几年来,居民群众一方面享受银行改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手段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却对银行服务支付相应费用有所不满。这一现状使得各银行在推出服务收费项目时非常谨慎,如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时,为消除公众误解,工行、建行等都先后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市场宣传。外资银行在国内推出相应服务收费项目时,却没有受到市场过多的质疑。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收费环境不佳,严重影响了其经营转型进程和中间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对此问题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收费与服务质量的改善不同步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靠自身信誉、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实力等资源,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来赚取收入,收费水平应当与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相匹配,使客户感到物有所值,愿意且乐于付费。但是,一些银行片面强调服务收费与国际接轨,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却忽略了服务质量的改善。出现了服务收费与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协调、不同步的现象,造成了客户对银行收费问题的芥蒂。上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业协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