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项俊波:面向三农与商业化运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 04:14 第一财经日报

  项俊波

  面向“三农”是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改革的基础导向,是检验农行改革能否处理好提高自身效益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根本标准,而整体改制、商业运作和择机上市,则为农行处理好提高自身效益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必要保障。

  为什么要面向“三农”

  面向“三农”是农行股份制改革的首要原则,必须要从战略全局高度认识坚持面向“三农”的重要性。

  首先,面向“三农”是实现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任务的必然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

  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唯一一家几乎在全国所有县(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家农村金融市场上有明显优势并有多年服务经验的商业银行,农行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面向“三农”的责任,发挥在农村金融体系的主渠道和骨干作用。这是党和国家实现战略全局任务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反映了国家资本的意志。

  其次,面向“三农”事关农行股份制改革的成败。面向“三农”,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优化国家金融战略布局作出的考虑。作为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独特优势的全国性大银行,我们没有理由不在服务“三农”方面作出表率、作出贡献。可以说,农行能不能真正做到面向“三农”、能不能真正强化对“三农”的服务,将直接影响到农行股改的进程,关系到农行股改的成败。

  面向“三农”也为农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城乡联系日益密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的金融需求将迅速增长,农村金融服务的内涵将日益丰富。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坚持面向“三农”的方向加快推进改革,通过消化历史包袱、增强资本实力、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成为县域优质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新型农村金融产品的设计者、推广者,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将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成为农行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不可否认,农行为服务“三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农行市场结构的调整和经营层次的提升,最近几年我们的业务经营和发展总体上也在远离变化着的农村市场。大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影响农行股改进程的主要因素就是如何解决真正面向“三农”的问题。所以,当前农行要考虑的已经不是要不要面向“三农”、想不想面向“三农”,而是怎样好好地面向“三农”,这一点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不管我们以前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现在开始,全行上下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农行改革的原则和部署上来,不能再有任何犹豫和观望心理,切实提高执行力,真抓实干,做好面向“三农”和服务好“三农”这篇大文章。

  面向什么样的“三农”

  面向“三农”是农行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那么,我们将要面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三农”?应把握哪些市场机遇?

  如果仅从产业分割和地域分割的角度看,他们对中高层次商业金融的需求规模似乎都不大。但是,如果我们放大视野,以宏观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三农”,树立“大三农”和“新三农”的观念,正确认识“三农”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农业产业链、农村区域经济增长、农民群体的变化、农业促进体系的完善等各个层面努力挖掘有效的金融需求,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空间巨大的市场。

  首先,现代农业的价值链不断延长,新农业正在衍生出多元化的商业关联市场。

  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阵地在农村。随着一些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城市经济圈辐射扩大,区域经济圈联动发展,城乡交融的格局开始形成。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体,将衍生出种类更多、层次更高的金融需求。

  第三,随着产业转移和城乡经济联动发展,8亿农民围绕致富奔小康目标,金融需求日益增多。

  第四,国家农业促进体系的完善,使城市商业性金融资源日益丰富。在传统“三农”体系之外,又形成了一个与“三农”密切关联、相对独立又相对成熟的庞大产业市场,潜藏着丰富的商业性金融资源。

  怎样面向“三农”

  第一,在继续做好城市业务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突出“三农”在农行经营布局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一手抓城市业务,一手抓“三农”业务,形成城市业务与“三农”业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各业务条线都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开发适合“三农”细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加大对“三农”的研究力度,与相关中介机构合作,编制包括农村金融指数、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指数等农业发展指数,通过制定标准来确立农行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专业权威地位。

  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三农”发展水平和特点,采取不同的“三农”服务模式。

  坚持商业运作原则

  面向“三农”是农行改革的一个原则,是农行的一个市场定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商业运作是农行改革发展的另一个原则,同样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商业运作就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农行已经从单一支农为主的专业银行,发展成为城乡联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多功能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已形成了利润为导向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实现了较快发展,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历史经验证明,商业化运作不仅是各方的共识,也是农行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对农行改革发展的整体要求。

  拥有城乡两个市场、实现城乡联动发展是农行的独特优势。在坚持商业运作问题上,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就是要从提高农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度,继续坚定不移地做精、做大、做强城市业务,实施重点战略,大幅度地增加全行盈利能力,为服务“三农”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第二层意思,就是从拓宽农行可持续发展基础的角度,稳步做细、做广农村业务,使服务“三农”的金融业务做到在财务上可持续、有效益。按商业性原则服务“三农”,不仅要有效益,还要有比较理想的效益,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当然,客观地说,要在面向“三农”中坚持商业运作,我们确实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县域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农村信用环境不健全,缺乏抵押物,经营风险确实不可低估;而且大部分“三农”客户金融需求额度小,地域分散,管理难度大,交易成本远高于城市业务。在这样的经济基础和信用环境条件下,“三农”业务要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应重点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按商业运作要求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厘清面向“三农”的边界。第二,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理。第三,在为“三农”做好金融服务的同时,建立实现商业目标的价值管理体系。

  探索商业银行服务“三农”之路

  面向“三农”是目标,商业运作是方法。既不能因为坚持商业运作就不去服务“三农”,也不能因为服务“三农”就放弃商业运作原则。通过商业运作来面向“三农”,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这是中央交给农行的一个重任,要农行在中国探索出一条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成功道路。

  以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为例,它是由基层农村信用社联合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成为综合化经营的银行集团,走出了一条既有涉农业务优势,同时又在城市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成功道路。还有印尼人民银行的例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印尼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已成为世界上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的典范。这些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经验,特别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的成功模式,为我们通过商业运作面向“三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它告诉我们,通过改变商业银行“锦上添花”的经营传统,为客户“雪中送炭”,完全可以开辟商业银行新型经营之路,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这里面的关键,是要在透彻理解自己所处农村金融环境的基础上,创新出合适的经营模式。农行也有不少支持“三农”的成功做法。

  尽管面向“三农”、服务“三农”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用全新的观念、辩证的思维、开放的视角、发展的眼光,正确理解和认识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深刻内涵,因地制宜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同时坚持审慎经营、规范操作,积极主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定会有所作为,农行也一定能够在服务好“三农”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农行党委书记、行长,本文为其在农行年中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摘录,农行授权本报发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