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小银行遭遇信贷困局 中小企业是中小银行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15:37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日前,上海发放了国内首笔由中小银行独立完成的银团贷款,开创了国内银团贷款一个先河。但中小企业才是中小银行的未来,而生存得靠大企业,这就是现在中小银行面临的信贷困局。

  近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三家中小银行联手向上海打捞局发放贷款金额5亿元,贷款将用于建造一艘堪称“亚洲动力定位第一吊”的3000吨自航起重船。

  此次银行同业合作,提供了一种中小银行介入大企业贷款的模式探索。但业内人士却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小银行的目标还是小企业贷款,之所以费尽心机抢占大企业贷款,主要是为解决现实的生存问题。中小银行用信贷对象空间的放宽,来赢得未来小企业战略的时间。中小企业是未来,而生存靠大企业,这就是现在中小银行面临的信贷困局。

  由于一笔5亿的贷款和一笔50万的贷款,放贷成本相差无几,但前者创造的效益确是后者的100倍。作为国内首笔中小银行操作的银团贷款,其资金流向是目前上海最为热门的“国际航运中心”概念,并且贷款项目得到交通部及上海市发改委的批准及大力支持。对于这样的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是任何银行都希望争取的。这也是为什么各个银行均提出了小企业战略,但大企业贷款却有加强趋势的原因。

  由于航运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业内企业、资金需求规模都比较庞大,而中小银行由于自身资金规模的原因,往往很难单独拿下这样的大项目。所以,三家银行以“抱团”形式弥补了个体相对规模较小的不足。

  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小银行马上跟四大行在上海叫板大企业贷款的可能性并不大。在短期内,银行要完成信贷指标、要迅速产生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发放大企业贷款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江浙一带的大企业,在上海可能只能算中小企业,特别是在上海提出打造“总部经济”的战略以来,介入上海的大企业越来越多,这样的市场特征决定了任何银行在这一市场都必须有所动作。而且由于大企业往往是行业内龙头,银行放贷无论在收益还是风险控制上,把握更大。

  但目前的市场格局却又决定中小银行很难介入大企业贷款。以贸易融资为例,上海大型的出口、贸易企业的信贷几乎9成以上都在四大行,余额的积累和新增贷款不断循环,企业与银行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关系,中小银行几乎很难介入,其也不敢把未来信贷的方向放在和大行争夺这些企业上。所以从中长期看,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应该不会有动摇。

  银联信分析:

  银团贷款是由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多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资金的贷款方式。上海市出现银团贷款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大企业贷款盈利性好。目前,在中小银行贷款结构中,大企业仍占有很大比例,而且现在为银行提供主要利润的也仍旧是大企业贷款。大企业贷款效益显现快,能帮助中小银行迅速完成信贷指标。但其不足之处是大企业贷款的发展空间比较狭小。中小银行虽看中了中小企业贷款未来的前景,但现在却得首先解决起码的生存问题,致使现在没有一家银行敢纯粹地去做中小企业。

  二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其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为3.5%,高于其平均水平一半以上。同时,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市场也缺乏必要的信用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很难现阶段就真正快速铺开其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而要完成下达的信贷指标,只有依靠甚至包括“价格战”在内的一切手段,去和大银行“血拼”大企业贷款市场。

  银联信分析师认为,大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融资等更宽泛的融资渠道去筹集资金;银行可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甚至形成了不同银行专注于某一特定行业贷款的局面。而目前中国大、中、小型企业都指望着银行“输血”,这样中小银行生存的困局也必然导致着中小企业贷款的困局,最终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局面。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