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山西银监局长力陈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十大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14:41 中国经济时报

  金融支持农村经济依然乏力 企业农户地方银行恩怨怎了

  ■本报记者张帆

  六月,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但在山西大同的一家杏仁露加工企业,负责人正为收购款不足而大伤脑筋。错过了这半个月,就意味着下半年企业将无米下锅。

  然而,面对银行严格的贷款程序,先不说抵押物是否合格,仅仅从时间上说就已经有些晚了。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实在弄不到贷款,他只好转让企业的股份,或者去找民间借贷了。

  这些话,是对着一大群“财神爷”说的。这些“财神”的级别,至少都是山西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管信贷的副行长。

  山西银监局局长刘元是这支“财神队”的组织者。从今年3月起,该局启动了“推动银行业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的系列活动,其核心就是要让银行、企业、农户以及地方政府“当面锣对面鼓”地倒倒心里话,看看难倒当前中国金融的小企业贷款与农村金融服务究竟症结在哪,而且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那么难解决。

  四方会谈

  从三月至今,刘元带领着他的“财神队”已经跑了山西的五大市。每到一处,都会举行数场不同形式的“四方会谈”。

  在大同,市委书记郭良孝提出了这样一个数据,去年该市的存贷差达到700亿元。“700亿,难道这么大个大同就没个好项目?银行太惜贷了!”这位市委书记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按照山西省重点扶持的“两区”建设规划,大同市60多个项目中,目前到位资金为16.88亿元,其中自筹资金13.21亿元,贷款仅有3.67亿元,而下一步还需的贷款达150亿元。

  确实,地方政府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然而,投资不足和融资渠道不畅却是困扰地方的难题。其主要表现在:社会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与金融服务渠道单一的矛盾;企业发展的迫切愿望与金融管理体制、贷款规模限制之间的矛盾;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银行资金投入不足与当地资金大量外流的矛盾。

  小企业们也是一肚子苦衷。他们说,现在是“只见企业跑银行,不见银行跑企业”,他们迫切希望银行业加大基层考察力度,深入了解涉农企业对贷款的迫切需求。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适当放宽担保条件,对于涉农企业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厂房机器设备、林权等作为贷款抵押物的问题,适当降低门槛;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对于有关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尤其是信誉度好的企业,能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费用负担,人为延长贷款审批时间;增加贷款品种,加大投放力度,降低贷款利率,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确保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相适应。

  而广大农户普遍反映的问题则包括:当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已经不能满足逐年扩大的生产发展需要。在太谷县郝村,当地农民种植大棚菜,新建一个蔬菜温室大棚就需三四万元,而农信社的小额贷款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该县水秀乡小王堡村,80%的农户从事生猪养殖,2006年,该村成立了富民养殖合作社,拟投资650万元建立养猪场。但农村信用社的联保贷款等金融品种无法满足需求,有关工作无法开展。而一些底子薄、基础差的村民根本找不到联保户为其贷款担保。

  相形之下,金融机构的“吝啬”成了众矢之的。然而,这些银行的负责人也是一肚子苦水。企业账目不清,社会信用度差,“空手套白狼”,让银行无所适从。

  十大矛盾

  调查了一圈下来,刘元将四方之间的“恩恩怨怨”总结梳理出十大矛盾来:

  单一的农村融资格局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除自筹(包括民间融资)外,主要依靠财政和信贷资金。虽然近年来山西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山西省多数县财政困乏,财政支农力度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呈现畸高状态。

  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与渐趋弱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之间的矛盾。由于股份制银行县域准入未放开,邮储信贷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尚未到位,国有银行改革,经营战略向大城市、大企业转移,大量撤并县域分支机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组织仅存部分国有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而农业发展银行支农功能单一,农村信用社单社规模较小又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导致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支农作用严重弱化。2000年以来,山西省银行业共撤并1306个机构网点,其中县域银行业机构网点就撤并了790个。

  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与落后陈旧的服务手段之间的矛盾。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逐渐由资金需求小、生产周期短的种植业向资金需求大、生产周期长的养殖、加工业转变,金融服务需求由单一信贷服务向信贷、结算、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但多年来,金融支农仅限一年以下短期和几千元以下小额信贷业务,同时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力的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水平低,服务手段极其落后。

  刚性增长的资金需求与有限异化的支农信贷资金之间的矛盾。目前全省支农信贷资金在整个贷款总量中比重较低,加之部分农户贷款改变原用途,将贷款用于建房、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生活性开支,以及直接和通过入股方式用于开矿、炼焦、炼铁等非农生产,弱化了信贷支农力度,难以满足刚性增长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据对应县4个行政村30余户贷款农户调查,有36.5%的农户贷款用于生活性支出。

  过高的融资成本与低效益的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由于国有银行从农村市场淡出,信贷支农资金大部分源于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利率政策执行方面基本上是“一浮到顶”,这样不仅偏离了中央“多予少取”的支农惠农政策导向,而且拉大了农村与城市贷款利率水平的差距,使本来低效益的农村经济融资成本过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严重的资金外流与困难的资金组织之间的矛盾。在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和支农资金大量非农化使用的情况下,国有银行强化风险管理,贷款权限上收,县域国有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使大量农村资金上存外流,加剧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组织难度。截至2006年末,山西省银行业营运性资金净流出2064.19亿元,其中通过上存总行和邮储存放央行流出资金合计2957.05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农村地区居民存款。

  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与繁重的支农任务之间的矛盾。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经营逐渐好转,但其实力与承担的支农任务不相对称。一是资产质量较差。截至2006年末,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13.92%,若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率则高达40%以上。二是集中度风险突出。2006年末,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投向煤炭、焦炭、钢铁、铁合金、电解铝、电力、电石、水泥等调控限制行业贷款147.06亿元,占其全部贷款的15.79%,面临较大的风险。三是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失衡,潜在流动性风险。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规模快速扩张,但贷款增速明显快于存款,2006年存、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75%、13.86%,贷款增速快于存款1.11个百分点。

  严格的管理考核与缺失的激励机制之间的矛盾。银行业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在信贷管理上采取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信贷投放的审慎性明显增强。但与严格的管理考核相比,在业绩激励方面的制度措施相对欠缺,致使信贷人员竞相营销收益高风险低的大客户,而对收益低风险高的小企业以及“三农”的营销积极性和力度明显不足。目前山西省545户亿元以上大客户贷款份额高达46.5%,而小企业和涉农贷款份额只有18.4%和28.3%。

  薄弱的农村基础条件与严格的信贷准入条件之间的矛盾。农业投资建设相对缓慢,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财产仅限相对低廉、变现能力差的房舍和生产工具,缺乏有效抵押,产品初级低值,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影响,收入难以保障,这些与银行业渐趋完善的经营管理、日益强化的信贷管理和严格的信贷准入标准相差较大,增加了农户贷款的难度。

  欠佳的环境机制与银行业支农的积极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高风险低收益的矛盾较为突出,又缺乏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政策机制,另一方面社会信用环境差,贷款违约惩戒和银行债权维护力度不够,以及部分农户认识存在误区,将支农贷款视为扶贫救济,因此涉农贷款质量偏低,影响了银行业支农服务的积极性。截至2006年末,山西省涉农不良贷款达317.77亿元,不良率22.99%,其中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涉农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8.03%、44.64%、13.92%(其中农村信用社为四级分类口径,若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率为50.58%)。

  山西突破

  虽然人们对中国银行业过分“垒大户”的行为方式有诸多不满,但刘元认为银行这样做是符合其作为经济动物的生存道理的。曾经有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负责人对他说,自己给当地一家大企业贷了20个亿。与此同时,当地工行给这家企业贷了6000个亿。这位负责人说,有工行这几千个亿做前哨,我这20个亿还怕什么风险?

  刘元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的社会信用条件下,不能过分埋怨银行,但同时他也指出,中国银行业竞争不充分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目前银行业的高利润把大家的胃口都吊起来了,都想做大生意,而不愿做小买卖。就像山西,如果光挖煤就能挣钱,有谁会去想经济转型的事呢?银行业也是这样,如果大户不够吃了,吃不上了,那些中小银行就不得不量体裁衣,去找自己的客户群。

  虽然刘元也认为这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仅凭山西一己之力很难改变,但他还是想在自己的权力所及范围内做一些突破。

  2006年,针对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山西银监局推动小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和《山西银监局推动小企业贷款总体实施方案》出笼。重点在于打造沟通协调、信息共享、信用征集、经验交流四个平台,建立重点联系行、联系地区制度,开展对重点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检查、督促和指导。

  在此之下,工行山西分行出台了《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明确营销重点,培养潜在客户,改进小企业授信授权工作;农行山西分行推出“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等措施,为符合条件的优良客户提供及时、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浦发银行太原分行制定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规划,成立了中小企业事业部,并新设支行专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2007年5月,山西银监局又在全国率先启动股份制银行设立异地支行试点工作。其主要目标也是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乏力的问题。其规定,股份制

商业银行在地级市设立异地支行,原则上应当同时在拟设地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的辖县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或者设立贷款公司,同时制定明确的支持“三农”和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目标,开展实质性贷款活动,贷款投向主要是“三农”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达标的小企业。设立后的次年起,每年的存贷比例不得低于65%,投放于“三农”和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一般不得低于贷款总余额的65%。

  但刘元也承认,自己在做的更多是一种政策引导,毕竟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问题还是要通过金融业的市场化竞争去解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