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财富管理只是刚刚起步 中国尚缺乏领军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14:24 上海金融报

  随着第二批外资法人银行近期陆续开业,中外资银行进入全面交锋阶段。在这样一个竞争局面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制胜法宝?对此,多年来从事中国财富管理人才研究的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才。此外,他还就中外资零售银行的财富管理详细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 张文绩  

  本期访谈人物:陆红军   

  陆红军,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员测评工程先行者。主持完成国家级、省市级科委重大科研咨询项目及大型国有企业委托的研究咨询项目20多个,多次获得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和学术机构颁发的学术成果奖。   

  财富管理刚刚起步   

  《上海金融报》:如今,外资银行正逐批在中国内地成立子银行,您觉得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首先在哪些领域展开?   

  陆红军:2001年中国“入世”时,国内银行业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脚步的加快,未来中外银行竞争将首先在零售银行和个人理财,尤其是财富管理领域展开。财富管理是零售银行的高端业务之一。广义的财富管理包括储蓄产品、投资产品及各种流动性金融资产的组合;金融机构提供的咨询中介服务与产品管理等。   

  《上海金融报》:财富管理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阶段?   

  陆红军:财富管理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一个新兴的金融领域,近十年来在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影响各国经济与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行业。   

  中国零售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从2005年11月1日起正式开展。当时,中国银监会颁布了主席2号令,从此,商业银行开始发展零售业务。   

  财富管理在中国算是刚刚起步,中国不同社会形态的财富管理也不相同。在农业和工业社会,中国人对现金的态度是“储蓄为王”;到了知识型社会,则开始注重财富的组合型。对待房产,从农业社会的一铺养三代,到之后的投资,再到注重享受性。对子女则经历了望子成龙———注重保险等社会保障———多元化投资这三个阶段。   

  虽然说中国的财富管理较以前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有着不小的差别。比如,在保险计划上,发达国家注重综合性,而中国则偏重于功能性,购买人寿等险种进行投资,但还未进入对人的全面保障阶段;又比如在收藏计划方面,发达国家的收藏者更注重长期投资,而国人看重短期回报的较多。   

  《上海金融报》:您对财富管理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您认为中外财富管理近几年有什么特点吗?或者将来有什么趋势?   

  陆红军:我认为,中外财富管理有着以下五大特点。   

  第一,高增长。富裕阶层由国内实际生产总值所得与资本市场的持续增长所驱动。2005年全球拥有100万美元以上金融资产的人士较2004年增加了6.5%,达到870万人。富裕人士的财富总值达33.3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8.5%。新兴市场显示其资本市场的强大优势,并帮助拉丁美洲、东欧和亚太等地区创造财富。韩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富裕人数增长的幅度最高。预计到2010年,富裕人士的财富会以每年6.0%的增长速度增加至44.6万亿美元。根据美林一项非常保守的预计,2005年中国富裕人士为33万,2006年预计超过35万,中等收入的人将达到300万人。   

  第二,高进取。高增长使富裕人士对资产配置策略更具信心。资产配置合理一致,但仍伴随着地区性差异。对私人股本的投资突然上升。对冲基金受欢迎程度下滑,并且在2005年第四季度净流出,尚属十年来首次。富裕人士纷纷将基金从北美转移至亚太,以期获得更高回报。在中国,从过去熊市解脱的中国股民与新一代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热点。   

  第三,高转移。富裕人士投资行为和资产组合正逐渐全球化,财富转移速度加快。金融经济与文化艺术的衔接仍是全球财富管理的主题。富裕人士的投资及生活方式更具国际化。财富转移加速了新型服务战略的发展趋势,服务战略由公共关系经理人和财富管理提供者提供。关注更高回报、加强财富流通、淡化财富保值、敢于接受更多风险。中国2007年则掀起股市热,投资者纷纷从房市转入股市。   

  第四,高需求。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增加了富裕人士客户的需求。富裕人士期望得到简洁有效的财富报告,希望得到有针对性的资产组合战略与建议和全球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在世界各地建立财富管理战略专家团队,满足对于获取国际市场和其他金融投资热点信息的愿望。中国的投资者从以前产品单一的市场开始产生多样化需求。   

  第五,高预期。对人民币升值的高预期和流动性过剩因素,与中国个人、企业对资本市场全流通的高期望,使银行储蓄纷纷流入股市。银行证券化,股市全民化。   

  中美日人才比较   

  《上海金融报》:您造访过很多国家,对发达国家财富管理专业人才一定也有着非常多的了解,能否请您谈谈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比如人才规模。   

  陆红军:美国从事金融理财的各类人员达到25万人,其中具有注册理财规划师(CFP)资格的有4.9万人,具有注册金融顾问(CFC)资格的有4.1万人。   

  日本还没有特别正式的金融理财师规章制度,但是日本金融理财师协会认定的AFP(金融理财师)有11.8万人,高等级资格的CFP(依据日本和美国CFP委员会达成的业务交流国际许可认证)有1.2万人。   

  中国近几年刚与美国CFP委员会建立合作,目前全国各类金融机构从事财富管理的专业人士估计不到5万人,已获得CFP资格的仅仅几百人,但每年考CFP和AFP的人迅速上升。   

  《上海金融报》:在年龄层和学历方面又有哪些差别呢?   

  陆红军:美国的管理专业人才年龄结构为40岁以上占74%,其中在金融界10年以上的占69%;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占94%,其中研究生以上占38%。   

  日本金融理财师中30岁年龄层的占比为34%,40岁年龄层的占比为33%,40岁以上的比例合计是55%。   

  中国的财富管理专业人士年龄30-45岁的占比为80%左右,均有10年左右工作经历。由于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理财经验、最新的金融知识和行情判断力。体力、智力与活力,缺一不可。因此,45岁以上及30岁以下的专业人士均为少数。   

  《上海金融报》:曾经有专家指出,国外的财富管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您对此怎么看?   

  陆红军:美国的金融理财策划被解释为提供有金融附加值的总体财务建议。但另一方面也可要求他们在特定领域依据特定目标设立特定的策划方案,这样的特定方案包括:急需投资的领域、教育基金的规划、税收对策、财产继承对策。   

  根据日本的金融理财师调查,日本同类服务中没有总体与特定方案的区分。但是,在金融策划业务中最大的一块领域是保障、补偿的设计(占38%)和金融资产经营方案的设计(占23%)。   

  中国的财富管理人才在商业银行领域,主要提供个人理财咨询,表现为一对一的定向理财。而投资、信托、基金则主要提供委托或信托形式的理财与资金管理,表现为多对一的综合理财,包括各种信托计划和基金。由于我国金融产品种类较单一,理财服务的对象多数为理财知识缺乏的自然人,因而,造成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出现:市场“境外热、境内乱”;产品“外资银行设计、内资银行承销”;服务“国外主动、国内被动”的格局。   

  《上海金融报》:财富管理的收费方面情况又是如何?   

  陆红军:第一,美国的金融理财师作为独立的专业人士得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认同。通过高水平的手续费来提供足以维持充裕生活的收入,尤其是理财建议对价费用的提高。日本只是通过为既存业务提供附加增值而扩大销售的一种业务手段。   

  第二,日本金融方案的策划是主要业务,也就是核心业务,但收费只不过占了业务收入的一部分。美国在方案的施行阶段,事关商品的选择和重新评价所要收取的佣金和投资顾问手续费等,都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第三,中国的金融理财人士由于分业经营的模式,使得其独立性受到很大限制。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和全面开放,财富管理作为独立的业务领域正在形成。而个人资产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士,对保险、证券等金融资产设计有明显需求,客户结构方面中美日三国有共通点。   

  人才是竞争的焦点   

  《上海金融报》:在外资银行逐渐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背景下,您怎么看待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什么是决定竞争结果的关键因素?   

  陆红军:中国的个人财富管理安全体系应从全球化背景下结合国情来构建。零售银行将是这一体系中最有作为的服务提供商。零售银行竞争从表面上看集中在产品领域。金融产品很容易被复制,如基金代销、受托理财、个人按揭及外汇买卖,无论哪种产品一经推出,不到半年就被仿效,以至任何一家零售银行均无法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但深层的因素在于优秀的产品经理、销售经理、客户关系管理人才、IT人才及零售银行领导人才。总而言之,人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因素,这样才能保证一个银行在行业中有能力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上海金融报》:拥有专业性的财富管理人才,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陆红军:零售银行很容易走到卖产品这一步,而不是将服务作为核心业务。目前在中国,大多数银行的服务理念都很差。中国财富管理在

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已融入全球市场并日益成为焦点。最大的挑战在于缺乏领军人物和大批训练有素、通晓国际市场的财富管理人才。上海必将成为亚洲零售银行与财富管理中心,当务之急和未来目标是应以多种有效方式渠道整合中国财富管理第一资源———人才。尤其是以下五方面:   

  首先,跨业。突破目前分业经营状态下出不了独立型财富管理人才的格局。中国零售银行在越过这一障碍时,应当加强与证券、保险、期货业的合作。   

  其次,跨证。鼓励持有多种金融资格证书的人才,适应金融变化快的特点,如投资类、理财类、风险类专业证书的结合。   

  第三,跨照。注重金融投资业的专业人士在参与水平资格认证培训或考试的同时,注重参与金融行业职业性执照或牌照的培训、研修或考试。   

  第四,跨部门。当今零售银行财富管理人才均应了解“流程银行”的各个环节。如个金部或私人银行业务需了解前台、中台与后台业务流程,才能适应竞争形势。   

  最后,跨文化。中外零售银行均应向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靠拢。跨文化经营已成为中国财富管理能力的关键性能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