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沪居民存款5月份骤减258亿 央行警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13:17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5月份货币运行情况显示,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存款继续减少,存款分流规模扩大。 统计显示,上海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在5月创下1999年1月份以来最大单月跌幅,当月减少258.9亿元,较上月多减173.9亿元,同比多减226.5亿元。 5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12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创2002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当月本外币存款减少282.2亿元,同比多减619.5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减少336.3亿元,同比多减616.4亿元。中外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82亿元,比上月少增170.5亿元,同比少增206.3亿元,而外汇贷款同比多增1.02亿美元。 存款分流规模扩大,存款活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是人民币储蓄的新特点。虽然5月份央行第二次上调了存贷款利率,且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明显加大,但仍未改变存款活期化发展趋势。在牛市思维的主导下,企业和居民对资金流动性的偏好以及选择证券资产的行为暂时没有显著改变。受股市活跃影响,银行资金的“搬家行为”仍在持续,而且出现了分流规模扩大迹象。 银联信分析: 一、银行的流动性压力进一步加大 公开资料显示,4月份中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只有0.94%,工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只有0.39%。 银行间回购市场也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融出资金比例较前期有所下降,曾一度下降至73.29%,而前期则一直在80%以上。令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加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是央行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迄今为止,央行已经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约从银行系统抽走8500亿元的流动性。 二是央行为紧缩信贷而采用发行定向票据的形式,又收走了大量的资金。5月11日,央行动用惩罚工具,向此前信贷增幅较快的多家银行发行了1020亿元的定向票据,包括工、农、建、交、浦发、光大、兴业,以及一些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使得这些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 三是股市分流存款趋势明显。由于股市持续火爆,其分流存款的态势十分明显。4月居民户存款出现历史上最大降幅,而同期股市新进入资金约2500亿元(大致相当于居民存款少增和贷款多增的总和)。由于居民储蓄是定期存款的重要来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量大约是企业定期存款的3.6倍),因此居民储蓄的减少,以及活期化严重的趋势,直接造成银行流动性的减少。 受以上三因素的影响,目前广义货币M2的增速已从去年最高19.2%回落到17.1%左右,部分银行的超储率不甚乐观,虽然一些股份制银行的超储率还普遍保持在2.5%以上,如4月份,招商、民生、深发展、华夏的超储率分别达到了2.84%、2.58%、3.12%和4.14%。但随着央行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资金面也可能会有下降的态势。后市资金面不容乐观。 二、各地打响存款“保卫战” 目前,武汉所有的银行都在为存款下滑而发愁,部分银行甚至在四个月内“老底”全部被“搬空”,某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在一个月内甚至下滑了两个亿,仅4月底,就流失了3000多万。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武汉银行业纷纷使出各种揽储招数。你送米油,我送旅游,这是最近武汉银行业在揽储过程中使用的优惠政策。各银行为了能够在年底的时候把业绩追回来,还使用了一些盘外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挖角和推理财新产品。目前,武汉银行业届同行挖角行为愈演愈烈,各行业纷纷提高薪水待遇,10万左右的年薪都算一般,甚至部分客户经理的年薪已经与行长差不多。除此之外,新理财产品的推出也是一个重要渠道,类似于联结股市的新产品开发速度在加快。 成都银行界也打响了“存款保卫战”,多年不见的向职工分派存款任务、向大储户发放高额手续费以及给中间人中介费等各种手法都用上了,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存款的急剧下降。 三、央行警示存款分流风险 受股市活跃影响,银行资金的“搬家行为”仍在持续,且出现了分流规模扩大的迹象。因此,央行上海总部警示存款分流风险,并要求各商业银行关注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大问题。 央行上海总部称,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贷存比持续上升。5月末,上海市本外币存量贷存比已达到73%,创下2006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增量贷存比已接近160%。二是资金来源的短期化和不稳定性。今年以来,伴随着股市指数的持续上升,企业和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向同业存款转化。今年1至5月份,上海市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仅778亿元,同比少增476亿元,而同业存款则增加2975亿元,同比多增2400亿元。 为此,央行上海总部指出,由于同业存款具有波动性大的特点,而新增存款中短期资金占比又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将会面临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大问题,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更大。因此,各金融机构应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存款分流,更加谨慎地运用好信贷资金,确保货币信贷运行健康平稳。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