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资本充足率意外滑落 刘明康力驳国有银行贱卖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0:57 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本充足率意外滑落刘明康力驳国有银行贱卖论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两个百分点的回落

  2002年,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资产占全部银行业资产的比重是0.54%。2004年,这一数字骤升到70%,共有33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

  但截至目前,资本充足率达到8%要求的商业银行虽上升到35家,但其资产却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8.1%。这是12月5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

  一年间,虽然只是两个百分点的滑落,然而对于国内银行业而言,这一年并不平凡。

  中国最大规模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于4月获得注资,6月底完成财务重组。账面一新后的工行,资本充足率超过10%。与此同时,全国农信社试点改革两年后,目前资本充足率也达到了8.4%。商业银行吸收战略投资者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有分析人士表示,两个百分点的回落并不能说是件坏事,但暴露出了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的问题。银行经营业务就必定要消耗资本。虽然次级债能补充附属资本,但核心资本的补充并未见效。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也在一个月前提醒公众,必须注意次级债的局限性。他认为,首先,次级债不能构成核心资本,除非银行破产或清算,次级债不能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的经营损失,不能用于冲销银行坏账。其次,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净额的50%,这说明利用发债提高资本充足率是有条件限制的。第三,发行次级债成本较高。第四,次级债因期限会打折,可以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在距到期日前最后5年,每年“打折”20%。最后,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唐双宁当时建议,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发行高等级的次级债对银行资本进行补充;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考虑利用混合型资本工具提高资本充足率,除了次级债以外,还可以考虑可转债;另外,还可以通过资产

证券化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

  三大理由力驳“贱卖论”

  当然,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是目前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流行趋势。在12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刘明康对目前国有资产“贱卖论”进行了反击。

  刘明康认为,有三方面理由认为,国有资产不存在贱卖。

  “从目前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价位来看,都高于账面净值,所以银监会认为并不存在贱卖的情况。”刘明康指出,10月27日在香港上市的建行,每股发行价格是2.35港元,相当于该行2005年财务重组以后较好状况之下市净率的1.96倍。该市净率已经超过香港大型银行的上市交易价水平,甚至接近欧美银行上市的价格水准。

  其次,观察建行后市的价格表现发现,IPO上市后的30天到60天股价的表现,是对定价水平的一个科学反映。可以看到,建行价格在上个星期已经稳定上升到2.55元港元,比IPO价格上升了8.5%。在30天到60天的敏感阶段里,建行后市的表现非常稳健,提升了8.5%,这就是一个明证。

  最后,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战略投资者是有严格标准的:第一,战略投资者投资中资银行的比例不低于5%;第二,本着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境外战略投资者股权的最短持股期必须在三年以上;第三,战略投资者要派出董事,参与董事会的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第四,战略投资者要有丰富的银行业管理背景;第五,有商业银行背景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投资中资银行的时候只有两个机会。

  “从上面五个标准可以看到,境外的战略投资者投机获利的机会很少,战略投资人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国内银行业做到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因此在价格方面自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到他的风险成本。”刘明康认为,国有银行资产不存在贱卖的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1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