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淡马锡入股中行是否还有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2:2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11月2日下午,央行行长周小川感慨而言:“改革让中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外资银行由原来希望自建体系转而与国内银行进行战略合作,而在3年前,中国的银行想邀请大的境外合作者请也请不来。” 无怪周小川如此感慨。淡马锡31亿美元入股中行横生变故,3年前想都想不来的“好事”如今却是“死生难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淡马锡入股中行非但没能如预想中那样水到
2004年10月,致力于“把自己的发展与亚洲其他高增长地区经济捆绑起来”的淡马锡从中煤集团手中购得民生银行4.55%的股权。此后坊间一直盛传,淡马锡拟斥资约3亿美元,增持民生银行股权至10%,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 这还只是淡马锡的牛刀小试。2005年8月,根据双方协议,淡马锡以约14亿美元价格购入建行5.1%股份,同时承诺于后者IPO时再次购入10亿美元股权。除此之外,雄心勃勃的淡马锡还试图在中国内地保险、汽车等诸多领域进行投资。 “淡马锡在中国金融业的投资将达到56亿美元(算上中行的投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沈洪溥反问道,“它在中国银行业的投资额,将超过此前两年里它在35个国家的收购支出总和。难道外国投资者在全球银行这个果园里,只单单喜欢中国的国有银行这几株果树吗?” 然而可供中资银行细细挑选的余地到底有多大,毕竟还是待验证的问题。“如果引入的不是银行,会说不是战略投资者。如果找的是银行,又说我们的信息和客户被人家弄走了。”一位参与中行引资谈判的高层人士如此抱怨其两难处境。 最为根本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标准的确定而更在于标准的执行。“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同时重组上市,本身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应该加强政府作为国有银行所有者的功能,进行总体考虑。”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认为,目前的重组、上市更多是由银行的管理层主导,而作为所有者代表的汇金公司缺乏足够的话语权。这一安排的结果是单向激励,几家银行都在争取股改、重组与上市的速度,而缺乏对于银行重组战略的反思与规划。因此,在执行过程中的参差不齐,乃至急功近利都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本报记者 卫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