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短券练兵:商业银行的投行试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7:49 每日经济新闻

  王磊 每日经济新闻

  283亿元对银行意味着什么?或许大多数人都没有概念。但下面这个对比可能会让每个会四则运算的人都能得出结论。

  作为最早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深圳发展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7000多名员工
。从2004年底到2005年9月底的三个季度,这个庞大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从1262亿元增加到1404亿元,9个月间增加142亿元。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283亿元的增量足够深发展分布在全国18个城市的237家网点忙活18个月。

  但是,想从这些贷款中赚钱,还要满足几个前提:存款部门必须保证存款实现同步增长,以保持合理的存贷差;信贷员们要击败四大行这样的强劲对手,抢到优质客户。更重要的是,风险控制部门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每笔贷款的来龙去脉,以防止突然冒出来一笔让人冒冷汗的不良贷款。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故”,银行不仅赚不到钱,辛辛苦苦降下来的不良贷款率还会蹿上去。即便所有的环节都一帆风顺,银行的账本上要减去存款利息、人员工资、场地租金乃至不良贷款拨备等一长串的开支,剩下的才是利润。

  或者做另一种选择:派出两个三人团队,花上一个月的时间,承销两笔百亿规模的短期融资券,间歇中还可以顺带着做两笔“小生意”———承销一两个小规模的短券,稳拿0.5%的手续费。并且,不必担心不良贷款,也不用为拉不到存款而发愁。

  哪个划算?

  发券没商量

  这不是异想天开。在今年“十一”长假后两三个星期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就达到了283亿元的规模。

  短期融资券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988年前,一些地区企业为了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尝试在本地区发行短期融资券,以缓解资金压力。

  从5月24日到8月3日的两个多月内,17家上市公司提出计划发行短期融资券,涉及融资金额超过250亿元。而根据央行的预测,到年底发行规模更可以达到1000亿-1500亿元。

  为什么曾经走向绝路的短期融资券能上演如此迅猛的“王者归来”?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按照目前的行情,短期融资券的年利率是2.9%左右,远远低于银行一年期贷款5.58%的基准利率,即便能拿到优惠,一年期贷款的利率下限也达到5.02%。即便是加上承销费和其他中介费用,短期融资券的全部发行成本也不过3.5%左右。按照这样的利率计算,和贷款相比,每发行10个亿的短期融资券,企业可以节约1500万元左右的财务成本。

  这还不是短券的全部优势。按照今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办法》,短券的发行无需担保,并且可以滚动发行。

  “手续简便,发行速度快是另一个不可忽略的优势。目前发券一般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位参与短期融资券承销的银行高管说,这和一般贷款审批的时间相仿。而进行IPO通常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更不必说很多受困股改的上市公司相当长时间内在股市上再融资无望。

  帮老主顾发券:银行业的酸葡萄

  短期融资券把很多银行置于一种很微妙的境地。

  “找你承销短券的企业可能就是你原先的贷款客户,资金充沛后的客户做的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偿还贷款”,那位参加承销的圈内人说。而贷款利差通常是短券承销费的7倍以上。

  拒绝短券承销的结果则更糟:不仅损失贷款客户,还要损失掉承销收入。在业内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央行《办法》出台后,几家银行的行长级高管火速穿梭于京沪穗等地,说服十亿级别的贷款大户放缓还贷。

  无论是否情愿,在竭力拉拢贷款大户的同时,银行已经挽起袖子,在短期融资券的“战场”上近身相搏。并且很快燃起了混战的硝烟。

  最初几笔短券发行时,银行大都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动脑筋。主要贷款行往往都成了短券发行者的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尽管发券的收益比贷款降低一半以上,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格局也让银行勉强能够接受。

  但到中国联通100亿短券发行时,情况发生了大逆转。为中国联通充当主承销商的光大银行此前并不是中国联通的主要贷款行,合作也并不多。

  其实短券发令枪响时,跑在最前面的也正是光大银行。到8月10日为止,总共有6家银行有短券主承销入账,除了四大行外,只有光大和中信实业银行进入首发序列。

  当时,凭借中国联通100亿承销入账,光大银行以117亿的主承销规模位居榜首,占42%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建行占有率只有22%。并且当时在光大的账单上,还有近百亿的待发短券。该行的相关人士透露,光大全年主承销的短券规模则有望超过300亿。

  但光大独占鳌头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继133号文件公布第一批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名单后,央行随后又发布了174号文件,公布第二批承销名单。目前已经有11家银行和7家券商具备承销售资格。光大内部人士称,该行的目标是今年能拿到30%的市场份额。

  转型投资银行

  故事还没有结束,短券可能为中资银行向投资银行转型提供了一次演练的机会。

  业界普遍的估计是,明年短券的规模将要达到5000亿元甚至更多。

  “由于可以滚动发行,这意味着2006年之后短券将以上一年的发行量为基数增长。”选择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大都会持续发行,很难在回到银行贷款的轨迹上。

  而5000亿可能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目前发券的通常都是超大型国有企业,发券规模动辄数十亿,5亿元以下的发券案例很少见。但央行的《通知》中并没有对中小企业发券作出限制。业内认为,这将使得很多规模不大的企业也进入发券的行列。

  “短券给了银行贷款相当大的冲击。”一位业内人士称,即便是拿到了主承销业务的银行,也不得不承认,这是银行业的一个“利空”。在短券的冲击下,不少银行已经开始酝酿成立投行部,承接包括短期融资券等投行业务。而此前,短期融资券业务主要由资金部和公司金融部负责,采取临时成立工作小组的办法开展业务。

  据悉,浦东发展银行此前的机构改革中,已经成立了企业金融与投资银行部。而光大银行也酝酿在资金部外成立投行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