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外专家点评外资银行 中间业务是竞争重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09:52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袁蓉君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相继来到中国拓展市场。这些银行在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外银行今后竞争的重点领域是经济金融界人士关心的热点话题。11月1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彭兴韵博士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两位主管合伙人表示,外资银行在中国正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中外银行今后竞争
的重点在中间业务领域。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卓茂文表示,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以及外资银行所面临的拓展客户基础与产品种类的契机,未来3年在中国运营的外资银行收入有望强劲增长。

  根据他负责编撰的《外资银行在中国》调查报告,目前尽管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所取得的成功较为有限,但是,仅仅就批售和零售市场的规模而言,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市场,中国蕴藏着无限商机是外资银行的共识。在接受调查的包括花旗、汇丰、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在内的35家外资银行中,有超过70%预计2005年以及未来3年的年收入增长率至少为30%,其中6家预计2005年收入增长率超过100%。85%的受访银行预计今后3年的利润将超过当前水平。

  对此,彭兴韵认为,由于外资银行的基数较小,30%的年收入增长率显然是被大大低估了。“未来3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金融开放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快速增长期”,在“宽货币、紧信贷”背景下,外资银行、中国的股份制银行等业务规模不大的银行,其信贷增长率的下降幅度小于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空间相对较大,“未来3年甚至5至10年规模扩张是这些银行发展的主要任务”。

  普华永道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开展了零售银行业务,处于盈利不佳或亏损的状态;多数银行开展了公司银行业务,但盈利不佳,而资金业务和贸易融资则盈利不错。

  对于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而言,在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发展壮大方式是什么呢?卓茂文说,依次是自身扩展、与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与“四大”商业银行合作。外资银行能否获得管理控制权是其选择合资拓展的关键因素。另外,保护海外投资者的权益及增加其在国内金融机构中的股权份额对外资银行来说也至关重要。彭兴韵则认为,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合资谋求管理控制权值得关注和警惕,毕竟,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将银行的管理控制权交给海外的战略投资者可能对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规模大、实力强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给中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普华永道中国大陆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说,与欧美银行相比,亚太银行(不包括日本)的资本金和业务规模都大为逊色,其在本地区的强项是公司银行业务而非零售银行业务。因此,在未来10年内,这些银行都不大可能对中国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构成威胁。“未来真正能够与中国的银行展开竞争的是实力雄厚的欧美银行”。不过,由于中国的银行在营业网点上具有星罗棋布的优势,而外资银行要在各省开设分行成本太高,3至5年以后才有可能对中资银行形成一点威胁。因此,“我不担心中国银行业的零售业务,而对外汇、理财等高端业务有些担心,因为外资银行在这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他建议中国的银行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风险管理,以更好地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

  彭兴韵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未来中外银行在存、贷款展开竞争不可避免,但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将更多地发挥出自己在中间业务方面的优势,而这正是中资银行较为薄弱的环节。“短期来看,双方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将会比较激烈。中国的银行应该设法大力拓展中间业务,而在贷款业务方面,则是外资银行试图争夺中资银行的份额”,他说。

  根据上述调查报告,接受调查的多数外资银行已经开展或计划于2008年以前开展的业务领域依次是贸易融资、公司银行业务、项目融资、同业银行业务和企业融资等。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有更多的银行打算进军债券、私人银行业务、个人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领域。

  受访的外资银行认为最重要的三大零售新产品是信用卡、住房贷款和投资产品;最重要的批售产品是债务资本市场产品、信贷衍生/结构性产品和风险管理产品。对此,彭兴韵表示,这是很自然的选择。国内银行近几年在信用卡业务方面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仍然很小,外资银行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再看住房贷款。国内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住房抵押贷款相对于企业银行业务来说风险较小,外资银行的抵押贷款工具十分丰富,在利率和还款方式上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到中国来自然也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另外,信贷衍生/结构性产品和风险管理产品是外资银行的强项,中资银行明显处于劣势。为避免在放开这些产品之后措手不及,他建议中资银行抓紧时间做好准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