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金融机构掘金中国 外资银行十年渐成正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5:55 南方周末 | |||||||||
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首度入股光大银行算起,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今年正好进入了第10个年头。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内,中国的16家银行接受了19家境外金融机构不同程度的入股,外资从一开始的探路式财务投资人,慢慢转化成参与实质经营管理的战略投资人,他们在掘金中国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中国的银行业生态法律法规…… □本报记者 胡天舒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今年夏天连续刊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招聘广告:公开招聘首席风险官1名,应聘者需具有国际知名银行总行、地区总部或国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精通巴塞尔协议,精通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熟悉欧美、香港、中国内地等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运行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这是10月27日即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建设银行向全球发出的求贤广告。“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职位需要长期定居北京工作,华盛顿这边可能有很多金融界人士会过去竞争这个职位。”国际金融公司(IFC)投资管理部高级金融官员沈炯新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个上市的先行者,建行在今年的6、7两月,已经分别获得美洲银行25亿美元和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14.66亿美元的入股投资。在建行主动向全球发出积极寻求顶尖金融人才信号的同时,作为一揽子交易的一部分,美洲银行稍后也将选派50位左右的专家前来中国,为建行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信用卡业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业务提供咨询。 除了建行之外,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外资或多或少都不同程度参与到了对所投资银行的管理中。比如持有交通银行19.9%股份的汇丰银行,在交行IPO之前派出了中国业务总裁叶迪奇出任交行副行长;入股上海浦发银行的花旗银行派出了施瑞德(Richard Daniel Stanley)出任浦发董事会董事。 作为中国银行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几乎必然步骤,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已然是国际金融圈最大的热点。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家银行宣布战略合作、合资意向。而中资商业银行引入外方高层管理者,正是目前众多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过程中重要的表现之一。 到目前为止,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被参股投资的中资银行包括了国家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10月9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2005中日经济高级论坛”上指出,外资银行在中国已形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为核心,同时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格局。 入门:外资参股 如果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首度入股光大银行算起,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正好进入了第10个年头。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内,中国的16家银行接受了19家境外金融机构不同程度的入股,外资的角色从一开始的探路式财务投资人,慢慢转化成参与实质经营管理的战略投资人。 花旗银行是较早参股中资银行的外方金融集团。2002年底,花旗和浦发结成“具有排他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之时,花旗不过入股浦发5%的股份,合作的重心几乎放在信用卡业务上。今天看来,浦发和花旗联合开发的信用卡业务总体并不强势,但是花旗银行仍然重视这份合作——今年9月13日,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威廉·罗兹在上海宣布,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实现增持浦发银行股权至19.9%。 “买入20%与买入5%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中国农业银行机构业务部时卫干博士说,“大部分的外资都希望突破20%比例的上限,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展开对中国市场的开发,我记得汇丰银行曾经提出过‘控股交通银行’。”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负责银行保险业务的合伙人刘振发分析认为,外资进入中国主要瞄准三个层次的商业银行:一是在全国开展服务的四大国有银行;二是可以跨省经营、目前主要集中在总部周边提供服务的股份制银行;三是城市商业银行。“现在看起来每个层次都有进入,而且每个层次前来的国际银行都特别多。” 可是,无论参股的外资多么强势,它们始终无法突破2003年12月8日银监会发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单个境外金融机构购买中资金融机构股权的最高比例不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不超过25%。 中资银行方面也希望通过引入外资,建立自己第一流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打造健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银行体系。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在谈到银行改革时表示,要让“股东多样化”、“有更多的外部股东参加董事会”。 可是,在外资银行无法获得控股权、无法更多地参与中资银行业务的前提下,外资是否愿意将他们的管理经验输入到所投资的中方银行呢? “外资银行如果不这样,就没有办法进入中国市场。”时卫干认为。他解释道,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门槛相当高,外资若想在中国设立一个分支机构,不仅需要相当规模的注册资本金,还要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如果不参股中国金融机构,中国市场他们就进不来,通过这个方式至少可以来分享一个巨大的市场。” 对此安永的刘振发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现在外资银行去向中国政府申请一个银行牌照,几乎是不可能批下来的。所以不如即刻从现成的中资银行里面找一个相对质量比较好的,参股进去,这条路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除了直接进入中国的门槛比较高之外,勿庸置疑,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有直接经济利益。从交行和建行上市的经验来看,外资大股东刚开始进入的时候成本似乎很高,但是等到上市以后,外资所持的股份则有很大的溢价空间。甚至只要过了禁售期,转手先前所持股份,这些外资股东都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 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多数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相对比较陌生,外资对于中国市场还处于想要又不敢要的心态。当有几家先牵头冲进来建立在华业务,立刻产生“羊群效应”——如果自己不来会不会失去机会呢? 已经有一些欧洲银行选择参股在一些小的地区银行。比如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和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发展基金(SIDT)入股南充市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收购济南市商业银行11%的股权。他们相信,无论如何,20%的上限并不代表永远不可能改变,地区银行也并不意味着明天就不可能跨市、跨省营业。 浦发银行董事会秘书沈思认为,对于入股者来说,虽然权益在拥有控制权的情况下才可能更高,但是外资进入中国最重要的是获得话语权,那么惟一的途径就是入股中资银行。就浦发内部来看,虽然花旗只占5%不到,它却在风险、财务、IT、人力资源等管理问题上给予了浦发很多支持,浦发银行每年也派出一定的管理人员到美国花旗总部学习。 发展:平稳扩张 瑞银证券(UBS)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在数据搜集和研究中发现,在过去的12个月中,海外投资者向中国的银行体系作出了高达18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他假设这样的速度持续到2007年,届时外资银行和其他外国投资者将拥有整个中国银行体系的六分之一。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张兴盛博士认为所谓的“180亿美元”和“六分之一”需要再次审慎估算,不过他也同意,外资热衷参股中资银行的确事实胜于雄辩,“今年那么多外资金融机构蜂拥而来要求入股,说明对我们的银行业有很好的预期” 。 沈炯新认为现在确实是比较好的时机,“中国经济形势非常好,外资机构正加快步伐,越来越多地投资到内地银行中” 。 此前,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外资银行已经形成在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布局。不过,市场倾向认为一些外资银行虽然很早进入中国,但只是在一些城市点开设了一些分行而已,并且这些外资分行还有很多限制。就算是2007年底之后这些限制将相对放宽,外资银行的发展空间也不可能立刻扩张很多。 曾经在央行供职多年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陆磊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外资不断扩张的趋势是肯定的。近年来,外资在对华金融业务合作方面的兴奋点越来越多,从最吸引战略投资者的信用卡业务,到住房信贷抵押证券化业务,甚至保险代理、代客理财、私人银行、基金业务合作等等,外资感兴趣和着力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 “但是,他们参股中资银行的速度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快。”陆磊说。他指出今年到2006年,中国银行业“能够卖的”和“可以卖的”资产已经让外资参股得差不多了,到2007年,中资银行剩下的可能是外方不愿意接受的、或者我们不愿意卖给外方的部分,到时候速度将会下降,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比如,资产规模加起来相当于中行和建行4倍的工行与农行,是参照建行和中行的改革还是采取差别化改革? 陆磊认为对于工行和农行未来的改革,不应该像对中行和建行一样,政府一次性地简单核销不良贷款,然后引进国际投资人。 参与国内很多中外银行合作事务的刘振发则从外资的角度出发考察。他认为,外资在中国的布局总体来讲只是初步而已,毕竟中国银行业没有完全开放,都有股权的上限。即便完全开放,估计外资进来的速度也不会那么快,刘振发说:“外资银行还需要一些具体的观测,才会做比较重大的持股决定。” 无论是外资银行的全球战略,还是中资商业银行自己的打算,未来5-10年外资扩张和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改革当局现在的基本看法也是如此——不同的“钱”所承载的制度因素、技术因素是不同的,中国银行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借助外资的手段可能会使治理结构发生好的变化。这也许是一个根本的、或者说惟一可选择的办法。 未来:强者更强 花旗银行曾经跟招商银行打交道,希望招行用花旗的信用卡。没想到这一合作要求遭到招行的坚决拒绝。招行认为,自己开发的信用卡在国内已经树立了非常棒的品牌,每年的发卡量名列全国第一,没有什么必要舍弃自己的品牌去和花旗合作。 确实,无论在业内还是用户当中,对招行信用卡的肯定声占了多数。上海一位招行信用卡用户林小姐告诉记者:“去年我在香港买了一块价值一万七千港币的卡地亚手表,刚刚划完卡2秒钟,招行就打到我手机上问刚才是否有笔大额交易,这让我觉得招行的信用卡比较安全。” 由于利率管制和客户关系的因素,国内银行的主要优势是对公业务,弱项的是零售业务。在国内还不能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准确看到了自己的强项和国内银行的弱项,所以,几乎所有合资项目的业务中心都放在了零售业务上。 凡是合作就在于优势互补。国内零售业务做得比较好的招商银行,在与外资的合作中却因为没有优势互补的余地而表现“最差”。不过花旗很快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浦发-花旗卡以每月两位数的速率增长。 10多年来外资战略投资人的进入,逐渐细分着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生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业内普遍评价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很多业务非常领先,而股份制银行里的招行在个人业务上有出色表现,民生银行则在对公业务上做得很不错。中国银行业互相模仿、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的情况越来越少。 “未来肯定有一部分银行会脱颖而出,不,现在已经看到了。”高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执行董事说。 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存在不同类型的银行。而中国银行业一个基本趋势必将是“强的越来越强”,并且银行间将拉开距离,错位经营。 沈炯新说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正在慢慢看出来:“建行在全球招聘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资银行逐步改革运行的脚步。但是银行问题不是说一个月就可以完成的,一个贷款的周期也许就有5-10年,因此建立一套新的思想和风险系统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