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臻欣 发自上海
“目前整个银行卡市场的竞争还只能说刚刚开始,是一个各家银行‘跑马圈地’的阶段。但我认为接下来就会面临一个寸土必争的局面,激烈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市场上只可能有几家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类似于诸侯割据,整个业界也会慢慢平静下来,等待下一轮重新洗牌的机会。”徐瀚似乎已沉浸在他对于未来市场的憧憬之中。
徐瀚是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副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一位在交通银行有着15年工作经历的老员工,其中8年在香港分行任职。日前,他在上海浦东张江的办公室中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银行卡市场正在积蓄变革的力量,新《银行卡条例》将允许成立独立发卡机构,而合资信用卡公司不久也有望破冰而出。你认为整个产业的格局将如何演变?
徐瀚:随着WTO时间表的日益临近,我国金融业不断对外开放,独立发卡机构、合资信用卡公司的涌现也将是大势所趋。但我认为,对于这个产业而言,合资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把钱放在一起就完事那么简单,双方必定是一个相互磨合、相互认同、逐渐建立信用的过程,最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外资机构间存在的理念、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差距,比如国外的信用卡公司从一个客户的工资收入上可相当容易地判断他的信用等级,但我国工资与收入的比重可能远远小于国外,因此在信用评判等方面也要难得多。我想诸如此类的问题未来的合资公司都将会面对。
《第一财经日报》:近一年来交行信用卡中心与汇丰银行的合作有哪些收获?
徐瀚:我们与汇丰银行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当然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因素双方会存在文化上的冲突,但我们会尽快达成共识,在取得成绩方面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冲突带来的损耗,这直接反映在交行信用卡近阶段强势的品牌扩张以及细致的品牌维护上。我们希望能借此树立一个业界典范,通过品牌、营销和产品创新的组合拳来打造一个全新的企业形象。
具体而言,我认为汇丰给我们带来的无形财富主要有几方面:其一是在品牌的建立和维护上,汇丰这家百年老店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其二是在整个营销观念和体系的改变方面也使我们获益匪浅;其三是他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突出成绩;最后是一个服务理念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坚定不移地确立起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例如我们的CallCenter(电话服务中心)招聘规模达到三四百人,一些同行甚至惊呼“交行疯了”,但事实证明这大大提升了我们服务的品质,由此而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同。
同时,交行的许多竞争优势同样使汇丰受益。首先在于我们对本地化市场的了解比较深厚,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源;其次在风险控制的本地化方面我们也可以胜任,例如我前面提到的我国工资收入比等情况,我们肯定有经验得多;再次是网络渠道方面的优势;最后是我们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获得汇丰赞同。
《第一财经日报》:你刚才提到了风险控制,最近关于信用卡风险的讨论如盗刷欺诈和过度透支不绝于耳。交行在这方面是如何应对的?
徐瀚:信用卡从诞生之日起,就必然伴随着风险,关键在于一个风险与盈利怎样平衡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坏账,那无异于掩耳盗铃,因此关键在于风险控制和管理。交行在这方面主要做到三个层面:一是要灌输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识,时时刻刻松懈不得。我们不断教育全体员工培养风险意识;二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我们在这方面有几个系统协同运作,可以实时监控与评判在线和非在线的交易,检验欺诈行为的成功率也很高,同时我们针对一些新的犯罪行为,也正在引进新的系统;三是力求在效率与风险中取得平衡。信用卡中心专门成立了风险管理部,对这方面的分析研究都在不断深入之中,同时也一直在检讨自己的得失。
《第一财经日报》:你提到银行卡市场即将步入寸土必争的局面,是否能够具体谈一下对未来市场的看法?
徐瀚:我认为未来信用卡将定位于一个个人金融服务核心平台,这也正是银行间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的一个关键原因。而目前我认为竞争主要还集中在某些地区的某些层面上,换言之整个市场的容量还很大,目前我国银行卡的使用仅占消费交易量的2%,如果达到30%那将是怎样的景象?
我认为未来的最后胜利者应当具备三方面的卓越能力:首先是营销能力,就是比谁圈地圈得大;其次是服务能力,圈到地后怎样才能不被别人抢走,服务是关键;最后是风险管理能力,如何在可能的坏账与利润中找到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