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虎视中国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05:4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1、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良好态势 首先,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数量有所增加。截至2004年10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223家,营业性机构204家,其中外国分行163家,分别比入世之初增加了9家、14家和5家。虽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机构的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入世前相比,增加速度并不迅速。甚至在2002年,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数量一度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一些外
其次,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呈现总体上升趋势。截至2004年10月末,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5533.9亿元,约比入世当年增长12倍,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其中,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总额的18%左右,贷款总余额达2674.16亿元。入世前,相关人士曾经预测五年后外资银行外汇贷款市场份额将超过1/3,但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在华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离这一增长目标仍有差距。 再次,外资银行在华盈利能力大幅提高。2003年,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2.3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0%;其中人民币业务实现盈利5.04亿元,比2001年增长126%,人民币业务利润已成其重要利润来源。以上海为例,外资银行人民币税前利润占其总税前利润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15.56%增长至2003年的52.12%。在盈利能力提高的同时,其资产质量也有所改善。2003年底,全国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为3.08%,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而到2004年10月,外资银行的贷款总余额已达323.1亿美元,不良贷款比率更下降为1.3%。 由此可见,外资银行现在已经渡过了它登陆中国以后的投石问路阶段,已经开始进入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特别是在2004年,外资银行的这一态势表现更为明显。 2、外资银行进入的方式灵活多元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方式表现出多样性,这不仅仅体现在外资银行的资本运作模式上,而且体现在其业务种类的选择上。 一方面,在资本运作模式选择上,与中国入世前相比,虽然开设分支机构仍然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战略选择,但机构数量增加速度十分有限。与此相反,在加强与中资银行联系方面,外资银行表现却异常活跃。首先,已有14家中资银行接受外资入股(入世前仅2家),另外还有9家正在接洽之中。特别是2003年《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更是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为了更快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还通过战略联盟、技术合作、业务外包等形式与中资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利用外资机构的品牌、先进技术、设备和服务与中资机构广泛的网络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目前来看,中外资银行已在资金拆借、代理清算、票据贴现、国债投资、衍生产品交易、银团贷款、信用卡、贸易融资诸多业务领域进行广泛合作。当然,除去单项业务之外,也有一些国内中小银行选择了与外资银行的全面合作。 另外一方面,在业务种类的选择上,外资银行的表现也更为活跃。入世以前,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范围受到很多限制,并且大多限于外币业务。入世以后,在华外资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由外汇业务向人民币业务扩展,经营的业务品种也超过了100种。截至2004年12月底,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在中国18个城市经营人民币业务,并且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与此同时,为改变营业网点方面的劣势,外资银行更多地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风险控制能力、成熟的金融产品开发经验以及产品和技术创新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快产品设计开发的频率,将业务重点逐渐放到能够体现其竞争优势的个人理财、网上银行、信用卡等产品之上。 当然,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与放松金融管制是密不可分的。入世之前,中国已经出台过一系列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的法律和法规,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入世之后,有些条例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对相关法律与条例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增加了中国在WTO谈判中已经承诺的内容,对与中国承诺不一致的内容做出了修正,并尽可能按照国际监管标准和惯例,对外资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监管。(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