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外银迫不及待涌入中资银行 合作不危及金融安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4:2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大到万亿资产身家的国有银行,小到只有几亿资产的农信社,都在掀起吸引外资金融投资机构入股的热潮。

  近日,有消息传出银监会正在修订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办法,将目前外资入股股份制银行的比例上限提高。按照规定目前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合计持股的比例不得超过25%。消息一出,惹来业界震动

  文/图 本报记者 孔华

  

证券业人士根据公开资料估算,苏格兰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价格约为1.35元/股,相比美国银行以1.065元/股入股建行,每股高出0.285元。因此,外资银行近日流传一种言论,指苏格兰银行在内的一些著名外资金融机构,在未熟悉中国市场前以“高价”匆匆购入中国银行股权,可能并非明智之举。但在不少获得外资入股的中资银行,记者却听到了另一种相反的意见。

  急于上市不利卖好价钱

  相当多的中资银行分析人士认为,不良资产已被剥离干净的中行和建行,在境内外拥有上万营业网点、超过二十万员工,加上有中央汇金公司作为大股东,在国内垄断性的行业地位,在普通老百姓中代表着高度的国家信用,这些品牌价值根本难以估量。“以每股2元不到的价格转让国有银行股权,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是贱卖。”

  关于企业并购案中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从来都是没有定论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副主任牛鸿教授表示,在实际的资产兼并收购个案中,有几个不可忽视因素在影响银行谈判的结果。一个是国有银行急于上市,关于国有银行定下上市时间表的传闻太多;其次是公司治理机制未得到太大改善,股东对管理层的约束力不足。这些因素都削弱了银行在谈判中的要价能力,反而使外资获得压价的筹码。因此,牛鸿认为,政府不妨考虑引入更多的境内大型企业参与国有银行战略投资者的竞争,并可将国有银行上市时间再往后放,运用市场手段来帮助国有银行提高要价能力。

  引入外资并非灵丹妙药

  人们对于外方进驻中资银行的期望一直很高。然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发布了2005年国内18家银行主动评级结果,包括深发展、上海银行在内多家已引入外资的银行,要么综合财务评级及个体财务实力等级被调低,又或者评级展望为负面。而另一方面,浦发行与花旗银行的合作项目信用卡业务开展初期,曾出现数月内仅发出几千张卡的水土不服“症状”;因此业界不少人生疑,中资银行引进外资是否一定能够优化治理?是否必须通过引入外资才能提高银行业务管理水平?

  对此,某

银监会系统权威人士表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目前还是一种探索,现在虽然还看不到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对于中资银行改造有明显帮助,但无论从资金实力、公司治理体制、到管理水平,这类战略投资者应该比民营企业更高。中资银行和入股的战略投资者通常都要约定三到五年的禁止套现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限后战略投资者要套现,那也必须先帮助中资银行把公司治理先搞好,业务利润先提上去,才能再卖个好价钱。从整个中国银行业来说,既然自己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公司治理、资产质量都没有很大的改观,那么让外面的新鲜血液进来,不失为一种尝试。

  刘明康:

  合作不会危及金融安全

  截至目前,已有10家中资商业银行先后接受了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的入股,有人担心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参与在

中国经济中占据命脉地位的银行业的经营决策,会不会导致外资控制国内银行业,导致经济主权丧失,危及我国金融安全?

  对此,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我国对外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的监管是严格和科学的,中外资银行的合作不会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现行有关办法规定对境外金融机构参股的比例有严格的上限控制,规定一家境外金融机构至多入股两家中资金融机构,为的就是防止出现市场垄断和利益冲突。由于当前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我国引入境外金融机构的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不但不会损害经济和金融安全,而且还会有利于我国银行业迅速提升竞争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