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宏观调控:从再造信用基因开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2:07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 李岚 最近,国家开发银行与各地方政府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记者据此粗略统计了一下,仅8月份至今,开行就与广东、甘肃、西藏、湖北、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金额高达数千亿元的各类金融合作协议。
其实,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此类金融合作协议,主要体现的是协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方向,其贷款金额也多为意向性承诺,仅仅是信用额度,而非实际数额。那么,这样的合作究竟有多大意义?为什么银政双方对此都表现出如此之大的兴趣?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协议中涉及的融资额度并不是一次性放贷,而是把开行的融资计划与各地未来5年、10年的规划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各地中长期规划中的一个融资内容。”面对记者,开行有关人士如此解释:“政策性贷款承诺,其实质是银政双方立足市场融资的共识和信用基础,通过开行政策性贷款承诺,推动地方发展规划先行,把政府、金融和市场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 一个直接的原因,则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据分析,尽管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效应进一步显现,但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除,今后几个月我国能源形势并不容乐观。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巨大的资金支撑不行,但也绝不是仅仅给钱就行的。在最近举行的一次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陈新年就痛心地指出:“我国在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信用缺失情况较为严重,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严重的市场信用缺失和制度缺损,是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全局的问题,也是金融发展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银行贷款常常面临一种“两难选择”,要么贷款助长了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么被动“惜贷”,脱离经济发展对融资的需求。 两难之中,银行如何才能做到既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又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还能较好地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对此,开行从再造信用基因开始,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开行与各地政府广泛开展金融合作,其原理是,根据地方发展规划,测算地方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和风险承受能力,再确定5到10年的政策性贷款额度,使其政策性贷款承诺实质上成为各地中长期规划的融资计划,是对融资量进行初步安排,从而有效促进地方规划先行,对地方的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合作,开行的融资优势和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被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集中力量打通市场瓶颈制约,并使银政双方站在风险控制和宏观调控约束的角度,共同致力于信用建设,弥补市场缺损,体现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开行并不是把贷款直接给地方政府,而是通过共同建设信用,增强平台企业的信用和实力,从而使其成为独立承担责任的市场主体,以市场的方式实现政府的目标并偿还贷款,并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开行贷款以建设健康的地方财政为目的,不会增加地方的财政负担,因而对促进地方税收和财政的增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在合作中,开行的信贷规模和项目等都严格控制在宏观部门批准的闸口内;其承诺的额度、贷款范围和流程亦都在宏观调控的有效范围之内,既是根据市场条件配置资金,又完全符合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要求;因而整个融资合作过程,既是一个通过开发性金融把宏观调控与地方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市场的方式实现政府目标的过程。 记者还注意到,在开行向各地提供的贷款中,除支持"两基一支"重点项目,以及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项目外,还包括"三农"、"走出去"、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等新的瓶颈项目;更有为政府救急的"应急贷款",比如,向广西梧州、贺州、贵港市共计提供抗洪救灾资金6000万元;向上海市金山区政府发放3000万元应急贷款,用于抗击"麦莎"、恢复生产等等。 可以想见,如此广泛的合作之下,不仅解决了地方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且,融资所到即是市场建设所到。市场建设得越好,结构调整得就越好,出现盲目重复建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就越小;宏观调控越稳,环境就越优越。 "正是凭借这种开发性方法,开行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机构自身发展阶段,到主动为国家发展战略发挥重要作用新阶段的转变。"开行人士如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