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商业银行经营多样化趋势日渐走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09:40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孙凌燕

  与此前中行和建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相比,工商银行在国务院批准其股改方案后,仅数月时间内,上市前的几项重要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工作目前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最近工行已经与包括高盛集团、安联保险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在内的财团签署谅解备忘录。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双方最终的交易一定能完成,但工行作为我国最
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显现出来的这种股改加速的态势特别是经营多样化的趋势还是引起了各界高度的重视。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背景,决定了其在股改上市中既要保持规模,要做大做强,又必须注重质量,提高效益。那么,如何做到既保持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又迅速提升经营效益?越来越多的金融界人士所认可的就是经营多样化,也可以说就是混业经营,尽管这在政策上还受到限制。由此出发,工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的具体内容更加引人注目。

  高盛公司是国际金融界声誉显赫、举足轻重的一家投资银行及

证券行,它的三大主要业务为:投资银行业务、证券交易及自营投资业务、投资管理及证券服务。去年,在备受亚洲金融界注目的《金融亚洲》杂志年度评奖中,高盛力挫群雄,荣膺最佳投资银行、最佳股票行及最佳购并行等三项殊荣,这在亚洲金融界还属首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引入高盛一方面是出于上市的需要,高盛完全可以在工行未来的上市过程中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借助其在投资方面的经验与工行经营多样化的战略也是吻合的。

  而工行在引进境外投资者时选择德国保险巨头安联集团的原因更不言自明。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的安联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和世界第三大投资者,去年位列《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11位。很多业内人士对工行此举都表示赞赏:这是避免国有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的有效举措。事实上,工行是业内最早与保险结缘的银行之一,平安保险公司一开始就有工行的参股。近年来,工行也与保险业多有合作。借助工行自身众多的网点优势进军保险,在营销上就已胜一筹。

  记者采访工行牡丹卡中心的相关人士时,他们对与美国运通公司的再次携手合作并不感到意外,此前双方合作发行的牡丹运通卡发行很顺利。从工行行长姜建清到相关业务部门的老总,对发展中间业务已形成共识。记者了解到,至今年6月底,工行中间业务和新业务快速发展。非存贷利差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例达到28.4%,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通过与运通的进一步合作,无疑对加快构建工行

银行卡多渠道分销体系,做好高端客户营销工作大有好处,将进一步提升这方面的盈利能力。

  日前工行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财务重组完成后,如何持续将资产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就成为一个现实的话题。工行选择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标准或原则是:国际一流的金融集团,符合工行的长期发展战略,与工行形成战略上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工行公司治理水平等。现在看来,工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正是在此原则下进行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以有利于继续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有利于实现多样化经营,有利于最大限度实现增加收益为明确目标。

  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来说,以上目标也是其股改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人民银行的专家日前明确提出,我国银行存贷利差过低,是导致目前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其结果是,国家为不良贷款埋单不可避免。例如1988年-1995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银行平均净利差中,转型国家的平均净利差6.4%,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2.7%,目前,中国的这一指标仅为2.1%。当然,这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短时间内还不能够改变。最现实和有效的做法,就是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各种中间业务,走经营多样化的路子。对此,监管部门已给予明确支持。

  事实上,金融业中这种经营多样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最近,工银瑞信基金刚结束募集期,交银施罗德基金正在火热募集中;建银投资证券筹建申请获批,汇金注资的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等等。证券市场成为这些金融机构争相“试水”的“海洋”,其最大的特征是表现出来的混业经营模式。至于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办的中间业务,早就开始涉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以及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了。许多专家都表示,虽然目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和监管仍较为严格,但随着证券、保险等行业不断规范经营,商业银行自身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相信我国也将逐步顺应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将可以通过涉足其他金融行业挖掘更多的非利息收入来源。而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拓展自己的经营渠道更是快捷有效的手段。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种种努力,尽快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能力,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解决传统业务盈利空间收窄与成本刚性增长的尖锐矛盾和过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等问题,也是迎接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最现实的选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