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间业务发展滞后 36家中资银行共谋崛起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09:40 中国经济时报

  2004年,四大国有银行中间业务占经营净收入比重仅有10%左右,而国际上好的银行则达到30%-70%

  本报记者 姜业庆 实习生 乔鲜花

  “2004年,在四大银行中,中间业务占经营净收入的比重只有中国银行达到14%,其
他三家银行均在10%以下。而国际上大的银行中间业务对银行收入的贡献率已达到30%-70%。如花旗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70%,英国巴克莱银行更达73%左右。”这是记者从9月12日召开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坛”上获悉的。

  该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等5家单位主办,有36家会员银行参加。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为何发展缓慢,该如何发展?相关业内人士指出了一些路径。

  八大硬伤妨碍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发展严重不足。”谈到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杨凯生这样说。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95至2000年为存款导向阶段,发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和增加存款,相应地,中间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委托贷款等业务领域;2000年以后,逐步过渡到收入导向阶段,以防范风险、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与此相适应,代理保险、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高收益中间业务成为创新的重点。

  近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和创新的重要领域。1995年到2004年十年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由69亿元增加到389亿元,年均增长25.6%。以工商银行为例,从2000年到2004年五年间,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为31亿元、38亿元、50亿元、79亿元和115亿元,同期,中间业务收入占经营净收入的比例由4%提高到8.77%,中间业务收入与利差收入的比例由7.48%提高到14%,中间业务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由12.9%提高到30.5%,人均中间业务收入由0.7万元提高到3万元,每万元资产中间业务收入由7.7元提高到21元。

  不过,中国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中间业务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由于非理性、低层次的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阻碍,由于各银行为了占市场、上规模,纷纷采取降低收费标准、不收费甚至倒贴的做法,你高我低,你低我免,你免我倒贴,严重威胁着中间业务市场的发育,其最直接的后果是中间业务量与收入不成比例,银行赚了热闹赔了钱。

  为此,唐双宁明确指出了目前中间业务在8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们分别是认识问题;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低层次竞争较为普遍;发展不平衡问题;对经营效益贡献仍然不足;中间业务风险认识与计量不够;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步步紧逼

  “与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却是步步走高。”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助理诸鑫强这样指出。

  据新近公布的汇丰、渣打、东亚等几大香港上市银行中报显示,其在内地业务比重和利润上升成为了它们共同的特点。在存贷业务继续贡献主要利润的同时,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正越走越宽。

  汇丰银行近日宣布,汇丰上海分行已获准并推出代理保险业务。汇丰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达成合作协议,代理平安的保险产品。

  有报道称,汇丰广州、北京和深圳分行也已获得批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计划于9月正式推出代理保险业务。此前,东亚银行广州分行已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广州市分公司等保险机构签订保险代理合同,正式进军保险兼业代理领域。据悉,有意进军保险业务代理的外资银行还包括了渣打、花旗等,尽管这一业务目前还不可能成为外资中间业务收入的主力,但对于立志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大展身手的这些外资银行来说,基本的业务配置是必不可少的。

  诸鑫强说,外资银行不仅在保险代理上加强战略配置,还对QFII的新增额度发放有着更大的期盼。

  首批40亿美元的托管市场份额显示,外资银行占了绝对上风。为此,一旦新的QFII额度申请放开的话,外资的QFII托管费又有望再上新台阶。

  另外,外资银行还将眼光放在了信用卡市场上。荷兰银行中国区消费及商业银行高级副总裁王洁凤就表示,荷兰银行将自行在中国境内发行

银行卡

  有消息称,银行卡新的法规政策年内有望出台,这样将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银行卡扫除最后的障碍。即便实际推出时间推迟,鉴于2006年底,外资银行将享受所有业务领域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也将顺利获得发卡权。“到时,对中资银行的银行卡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冲击。”

  政策环境亟待改善

  “要发展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善中间业务创新的政策环境。”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云说。

  张云指出,为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政策制度需要从以金融机构微观自发为主的创新向宏观的制度性鼓励创新发展,从行政监管向法律监管推进,从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转向综合化监管和功能监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国家需要留出金融创新空间,对中资银行多元化经营和业务创新实行宽松政策,并允许其探索综合化经营,与

证券、保险机构之间进行深化合作,提供多元化产品。同时,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如立法、税收、金融信息平台的建设等,为金融创新搭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外,还要建立有利于中间业务创新的市场环境。如银行可以涉足更广泛的业务领域,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在支付结算、代理、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最大限度的实现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顾问、资产管理、第三方合作等全面的中间业务,形成发展合力。在合作的基础上,要加强银行业协会的自律,根据成本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允许一定浮动比例,但要防止银行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银行中间业务相关网页共约45,8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