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采取7项措施建立更加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6:57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苏宁称央行将采取七项措施建立更加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 付平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丰富并得到广泛运用 ●支付服务组织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支付体系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 ●我国支付体系融入全球支付体系的步伐加快 本报北京9月5日讯 记者付平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在北京召开“中国支付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全面介绍了中国支付体系的建设情况,并称央行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账户实名制。 苏宁指出,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以及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培育社会信用、改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国支付体系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履行中央银行支付结算职责,以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为目标,加快中央银行支付系统建设,鼓励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创新,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化,不断完善支付规章制度,努力防范支付体系风险,大大推动了中国支付体系改革发展的进程。 苏宁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 第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基本形成。200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在全国的推广运用,直接连接1500多家金融机构,涉及6万多个银行分支机构;系统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45万多笔,金额达7000亿元,每笔业务不到1分钟即可到账。同时,大额支付系统成功实现与中国外汇交易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中国银联信息处理系统、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等多个支付结算系统的连接。大额支付系统主要为银行机构间和金融市场提供大额支付服务或时间紧急的小额支付服务,是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大额支付系统的建成运行,实现了我国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完成了我国异地跨行支付清算从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再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飞跃。这不仅是我国支付体系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与此同时,近年来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都相继建设运行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的行内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据集中。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大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其他支付结算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络,支付清算体系的整体效率和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第二,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丰富并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与金融融合趋势的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我国支付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初步统计,2005年1-6月,全国非现金支付交易总金额超过500万亿元。银行卡的发卡规模和交易规模持续增加,联网通用目标基本实现,用卡环境明显改善,持卡消费初具规模,银行卡支付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银行卡支付网络开始参与全球支付体系。截至2005年6月,发卡机构超过160家,发卡量8.75亿张。2005年1-6月,全国银行卡交易额为24.06万亿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达3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银行卡已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票据作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支付工具,其使用和流通量也稳步上升,在支付结算、融通资金、传导货币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1-6月,全国支票签发额约为160万亿元;银行汇票签发额约为31万亿元,商业汇票签发额2.08万亿元。此外,网上支付等创新支付工具和方式也不断涌现。2005年上半年,我国网上支付总交易额超过了50万亿元。 第三,支付服务组织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除了传统的票据交换所等支付清算组织外,我国陆续出现了一批专门处理支付信息的新型支付清算组织。这些支付清算组织的出现,强化了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多元化的趋势,对于改善支付服务市场结构、增强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改善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清算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将批准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为农信社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并支持成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清算中心,以进一步畅通中小金融机构汇路,培育公平的支付服务竞争环境。 第四,支付体系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调整定位、更新监管理念、明确监管目标、创新监管手段、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支付体系监管框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支付法规制度体系,奠定了支付体系运行和监督的法律基础;将安全和高效作为核心公共政策目标,明确了支付体系监管的工作重点;加强事后监督和非现场监控;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监督,努力寓有效的管理于优质的公共服务之中。对银行结算账户进行管理是我国支付体系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支付体系监管的一大特色。目前,我国已制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如期完成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正在组织银行结算账户的清理核实,账户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第五,我国支付体系融入全球支付体系的步伐加快。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国际通行标准,积极参与支付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在现代化支付系统设计中引入“实时全额结算”机制(RTGS)和“付款交割”机制(DVP)等国际通行做法,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效率。根据《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等国际通行标准,组织开展我国支付体系的自评工作,积累了支付体系评估经验。同时,我国支付服务网络与境外支付服务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支付结算合作不断加强,边贸结算方式不断规范,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范围日益扩大。我国支付体系逐步融入全球支付体系,成为全球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谈到我国支付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苏宁认为,支付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拓宽视野、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支付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建立能体现国情和国际惯例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市场竞争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完善的支付法规体系;形成以中央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邮政汇兑机构、支付清算组织等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改进和完善以支票、汇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适应多种经济活动和居家服务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建立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和卡基支付系统等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支付服务组织创新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支付工具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支付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有利于防范支付风险和维护市场秩序的科学高效的支付管理体制。 为建立更加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苏宁强调,当前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支付体系的相关法规制度。尽快发布规范电子支付和支付清算组织的有关规章制度,同时抓紧提出对《票据法》的修改建议,以进一步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促进支付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在大额支付系统推广运行的基础上,按计划完成小额支付系统的建设,同时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大批量、低成本的支付清算服务。三是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快完善省辖农村信用社通汇系统,进一步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结算功能。四是继续推动区域性票据交换中心的建设,扩大票据使用和流通范围。五是落实九部委《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六是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切实落实账户实名制。七是完善支付体系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支付体系监督管理工作。 在新闻发布会上,苏宁还回答了与会记者提出的有关中国支付体系建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