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利率监测报告:央行关注温州第三次异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0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伊琳 温州报道 8月18日,由央行召集的利率市场化研讨会议低调召开。一位股份制银行行长透露,与会人员除了监管层的官员和学者外,均为全国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总行行长们,主要研讨
参加会议的人士称,温州作为中国惟一一个民间利率监测点,正成为利率市场化模式的一个可参照样本。 而在今年上半年全国贷款紧缩的形势下,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超常规下降。此种情形,更是引起监管层及银行界人士的关注。 民间利率逐月下行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简称温州人行)监测统计,今年春节以来,温州民间借贷利率逐月下行,6月份月利率为9.62‰,比年初下降了2.5个千分点,基本回归到2004年5月份大幅上涨前的水平。 与民间借贷有相同客户群的银行对私贷款,其总体增长亦比较乏力。 温州人行一份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该市各项对私信贷(即居民户贷款)总量59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6%。其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203亿元,个人综合消费贷款162亿元,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103亿元,农户贷款126亿元。 上半年该四项个人贷款的增量分别为11亿元、4亿元、-10亿元和15亿元,合计增加20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16%。与去年相比,除农户贷款增量基本维持不变外,其他3项贷款同比共约少增75亿元。 这种态势与全国总体情况相反。央行的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户贷款余额占比为16.6%,上半年增量占比为24%,居民户融资得到加强。 “民间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是今年央行改革的重点,利率市场化是民间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而温州的监测试点更是一个改革参照的样本。”温州人行相关官员说。 2002年,央行将温州定为民间利率监测试点,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改革。温州人行的历史资料显示,2002年3月21日,该行在当地铺设下300个监测点,设立在基层金融机构,由信贷员负责调查汇总。 网点的铺设也具有一定组合性,既针对民间借贷最集中的乐清、瑞安等集镇,也包括泰顺、文成等经济相对落后的集镇。期限分一月内、六个月、一年期、一年以上。借贷关系分个人借给个人、个人借给企业、企业借给企业和企业借给个人等四种。 作为全国民间利率的监测点,温州对私贷款与全国形势的相悖,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温州三次“异动” 根据金融运行惯例,适时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是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中国银监会温州银监分局一名官员介绍,监测点设立三年以来,出现过三次“异动”。 第一次“异动”发生在2004年上半年。 当时,温州民间借贷月利率从8.999‰一路飙升至10‰~12‰,最高甚至逼近15‰,甚至一度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这一轮民间借贷的飙升还吸纳了大量银行存款。当时,温州全市储蓄存款余额每月递减近20亿元,减少总数超过100亿元。 第二次“异动”发生在央行九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后。 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27个百分点,随后的第一个月即11月份,温州民间贷款平均月利率为12.077‰,与同年加息前——10月份的12.1‰平均月利率相比,利率不升反降。 第三次民间利率的“异动”就是本次的回落。而与民间利率这次回落相对应的是,银行的存款在激增。 温州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存款余额2153.74亿元,比年初增147.35亿元,同比增加32.73亿元。 按照常规,银行存贷与民间借贷存在着拉锯式的竞争形态,民间利率下降的同时,银行的贷款一般也在下降。 温州银监局一份报告上显示,分月份看,一、二月份因春节存款常规性回流,分别增加27.4亿元和33.47亿元。而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就显示在三四月份,因此,由于当地房地产投资收缩,五月份存款就出现恢复性增长,而六月份达到激增。温州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仅六月份一个月,其存款增加53.21亿元,占上半年存款增量的36.11%。 温州人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分析,这两次民间利率的“异动”显示,“并非是央行加息影响不了温州,而是民间利率对市场变化非常敏感,运行具有超前性。” 以第一次波动为例,早在2003年底,央行对钢铁、房地产等投资过热行业限制放贷,迫使温州一些投资商融资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这就推动了民间利率上涨。 第一次跟第二次的民间利率异动关联密切:经过了大半年后,投资的项目基本完成,民间借贷利率被“遏止”在2004年10月的12%上下。 “这其实是第一次透支了加息以后的民间利率上升空间。”这名温州人行的人士认为。 追究这次利率的波动,温州人行在一份报告中分析,主要是去年二季度银行信贷骤然抽紧导致的短期性资金硬缺口,随着时间推移而化解,企业投资战略调整,资金需求下降。 另外,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等投资规模萎缩、风险增加,该领域的民间借贷需求也相应萎缩。 再者,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所增强,与民间借贷形成竞争,而且贷款在利率上有竞争优势,使企业向民间借款减少。 之前就有传言,温州起码有四五百亿的民间资本投资房地产领域。然而,从温州民间利率的前两次“异动”可以看出,由于投资渠道减少,温州的民间资本濒临“闲置期”。因此,一些县域还出现了在外投资资金回流的倾向,使民间借贷市场资金供给增加。 在这样的资金供求关系下,民间借贷利率合乎逻辑地下降了。 据温州银监分局的最新统计,截至6月底,全市银行业自营性房地产贷款比去年同期少增11.8亿元;购房贷款也比去年同期少增16.7亿元。 这部分处于“闲置期”的民间资本存量到底有多大?去年12月份,温州人行匡算出的结果是有2770亿元。而另有一种“版本”认为,温州民间资本存量可能达到5000亿元。 温州“只贷不存”已有动作 有从事民间借贷的人士认为,温州人在房地产投资领域内投资的收缩直接影响了民间借贷市场利率走势,这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宁可闲着,也不会乱借,资金安全第一。”温州瑞安町田镇从事放贷的张女士说。 张女士之前从事房地产投资,但她仅局限在温州当地买卖。六年前,她18万元入行炒楼后,资本迅速积累到现在300多万元。今年春节,她卖了温州市区新城一套房收拢资金160来万元,原本想到江苏吴江炒楼,但遭遇了中央对楼市的调控政策,160万元就此闲置。 由于经历过了炒楼的高额利润,张女士对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根本不在乎。张女士的亲友也都知道她有闲钱,但张女士认为,借贷仅有亲情是不够的,还得看借钱人的信誉和人品。 而与瑞安的张女士相反的是,在温州市区拥有多家美容连锁店的林女士却将70万元“闲钱”借给了堂哥。她的70万元也是因为卖了一商铺所得,而且她目前也不想让美容店再扩张。 张、林两女士的做法虽然仅属个别,但可以说明一点,投资渠道的收缩让温州民间闲置资金迫切寻求出口。 与此相对应的是,从中央银行到地方政府,一场对民间金融正名行动在悄然展开。有人将此改革称之为中央银行对民间资本实行的一场“收编”行动。2005年7月,央行首先在山西、陕西、四川、贵州进行民间信贷试点。 处于“闲置期”的温州民间资本正在寻求与政策进一步对接。包括乐清几家低压电器在内的民营企业主,已经提出有意创办一种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 记者从温州市人民政府“温政发200532号”文件发布的《温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上发现,温州当地政府也已经开始加强民间融资的引导和管理。 温州市政府相关官员介绍,该意见的出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早在去年年底,该《意见》详细征询了当地金融监管机构、工商、经贸、公安等部门。 《意见》上介绍,温州民间融资有个人借贷、债权性或企业内部集资、各种形式的“做会”、民间票据融资、企业间借贷等多种形态存在,由于缺乏规范引导和外部监管,民间融资基本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 《意见》明确监管部门职责,落实责任加强民间融资管理。其中,对规范民间个人借贷行为、典当行等更纳入监管的重中之重。尤其禁止以欺骗手段或者以高利贷为诱饵,吸收他人资金转手借贷。 同时,《意见》规定,对民间个人借贷利率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4倍的高利贷行为,其高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从温州“监测点”出发,一场民间资本与官办金融的对接渐行渐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