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EMV迁移:无法回避的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5:23 《中国金融家》

  作为全球银行界值得关注的一项浩大工程,EMV迁移成为近年来国内银行卡业的一个热门话题。EMV规范是由Europay、Mastercard、Visa三大国际信用卡组织联合制定的金融集成电路(IC)卡金融支付标准,其目的是为金融IC卡、金融终端、支付系统以及金融机构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平台。EMV迁移则是指银行卡由磁条卡向集成电路(IC)卡转移,利用安全性更高的智能IC卡来代替磁卡,以有效防范诸如制作和使用假信用卡、信用卡欺诈、跨国金融诈骗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的金融犯罪。

  由于传统的磁卡技术门槛较低,银行卡欺诈犯罪一度成为全球银行共同的大敌。据Visa的统计,在EMV规范出台前,每年全球信用卡欺诈造成的损失已超过30亿美元,假卡欺诈带来的银行卡业务损失占卡类犯罪损失的46%。EMV标准有效解决了银行卡的安全问题,大幅降低了银行成本,因此在国际银行业界广受欢迎。目前,EMV已经成为银行IC卡的国际统一标准。

  EMV迁移这一通常被称为银行卡“换芯”运动的风潮已在欧洲、亚太等广大地区席卷蔓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中国的进程却不紧不慢,脚步迟缓,原因何在?

  EMV迁移之压力与动因

  事实上早在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推出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1.0》,符合这一标准的IC卡支持电子存折和电子钱包,可实现电子支付,但由于与其他国家的银行卡规范不兼容,这种IC卡在国外应用存在很大困难。目前我国相当部分的IC卡仅被当作电子钱包使用,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借记、贷记功能。

  高昂的迁移成本是国内银行卡业为之却步的最大障碍。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国发卡机构累计达到152家,工行、建行、招行等几家是集中发卡大户,虽然按目前的数据来看换芯成本正在下降,但这些发卡大户的换芯成本仍然是巨额的。由于机构多、范围广,受理机具的改造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此外,还要对银行卡应用系统从端机程序到综合前置、主机系统、密钥体系等进行全面改造,成本高昂可想而知。

  如前所述,EMV迁移的目的是有效防范包括信用卡欺诈等风险,风险防范压力是各国EMV迁移的动因。中国是借记卡大国,目前已发出的7亿多张银行卡绝大多数为借记卡,风险相对信用卡而言还比较低,这也是EMV迁移在中国进展较缓的客观原因。

  但这种压力不大的状态恐怕持续不了很久。银行卡欺诈风险损失逐年上升的趋势令人不敢小觑。不容轻忽的一点是,随着周边国家EMV迁移的进展和陆续完成,银行卡欺诈风险有向中国转移的危险,何况按目前银行业发卡的势态来看,未来几年内银行卡市场可能还要呈现高增长,风险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发生的银行卡欺诈风险主要来自国际卡在境外的使用和境内外卡收单的欺诈损失。数据显示,中国的外卡收单欺诈损失已高于亚太区的平均水平,虽然国内银行对外卡收单没有依赖,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带来的庞大消费,将是对国内银行EMV外卡受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不小的考验。据预测,到2008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额将高达600亿美元,随着入境消费与日俱增,要求中国具备EMV收单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应推进外卡收单业务的EMV迁移以更好地防范外卡欺诈风险,抢占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巨大商机。此外,为了促进EMV迁移,Mastercard和Visa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风险转移政策,规定亚太区从2006年2月开始,将目前欺诈风险主要由发卡行承担的惯例,改为发卡行和收单行中未采取EMV迁移的一方承担,也就是说在处理卡交易时,一旦遭遇欺诈行为,非EMV标准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和商户将承担所有责任。如果不尽早实行外卡收单EMV迁移,2006年后将会面临巨大损失风险。

  EMV迁移中国方案与进展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选择EMV迁移已然无法回避,所幸“分步骤、局部性实现EMV迁移”的思路得到国内银行业的认同。中国大规模推出EMV迁移没有确切时间表,但原则很明确:“先标准后试点,先收单后发卡,先外卡后内卡”,不失为稳妥的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3月10 日颁布了基于EMV2000标准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2.0》(PBOC2.0),亦即“中国EMV标准”,不仅适用于国内有关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可在全球适用;同时,考虑到国内的特殊要求,新规范在受理、身份认证等方面又拥有自己的特色。这一标准的颁布为今后的EMV迁移确立了规范框架。

  中国银联秉承“谨慎应对,积极准备,顺势而为,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使国内银行业初步拉开了EMV迁移的序幕。新一代信息交换系统已经测试安装完成,2005年3月完成了Visa芯片卡认证,是国内首个EMV迁移的成功案例,目前已开通PBOC2.0和Visa 芯片卡收单,并计划开通Master芯片卡收单。此外,中国银联启动了海外发卡计划,至2005年初银联卡已经开通港澳以及新、韩、泰三国的海外受理业务,借EMV迁移加快完成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2005年4月,全国首个EMV实验室在北京落成,可以接受EMV终端的测试申请。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已于近日开始EMV迁移试点。计划于2007年完成后台系统的相应升级改造,建成具有一定交易规模的多功能应用领域,开拓银行卡的多功能应用;并在上海建立EMV研发平台,同时成立一个集合银行IC卡试点、认证、多功能应用的研发机构。银行卡EMV迁移,也将给ATM和POS机具生产商、IC卡芯片设计、卡体制作、模块封装等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除破解银行卡高科技犯罪难题之外,银行卡的多功能应用也是智能IC卡的优势所在,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其高安全性基础之上的。从银行卡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前景来看,EMV迁移也将给银行带来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智能IC卡能比磁条卡储存更多客户数据,有利于银行通过这些数据为客户设计更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比如银行可以根据客户银行卡的相关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

理财产品的营销、根据信用卡的消费状况给客户增加授信额度等等。智能IC卡可具备的功能是磁条卡所不可比拟的,可应用多种增值服务,如身份识别、
电子商务
、电子钱包,以及积分、移动、交通,甚至社保、门禁等等。

  在EMV迁移无可阻挡的趋势下,银行机构也许应该做的就是提早做出规划,争取先发制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进一步来说,应开发智能IC卡多功能增值服务,拓宽市场,以求投资回报,在同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