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星展谋求控股广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13:33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朱力 北京报道 近期,英国《金融时报》纷纷报道,广东发展银行将向外资出售超过25%的股份,一旦交易成为现实,这将是中国政府出面首次把中国股份制银行控股权转让给外资国有银行。 在对中国垂涎欲滴的境外投资者中,新加坡星展银行成为与广发最为密切的谈判者,
广发欲破银监会25%上限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单一外国投资者在中国一家银行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允许外国投资者在中国一家银行中的总持股比例不超过25%,而一旦超过25%,就会改变其中资银行的身份,在经营人民币存贷款业务方面就会受到限制。 中资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5%,这一“铁规”面临首次挑战。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此次外资并购广发行大有首次突破25%持股限制的意欲,一旦银监会特批,控股比例有望达50%,这也将是中国首次向外资让渡国有银行控股权。为此,银监会可能在不久之后进一步放宽外资投资股份制银行的比例限制。 在广发增资扩股的巨大吸引下,包括有“美国总统俱乐部”之称的私募基金凯雷、摩根士丹利、荷兰国际金融集团、新加坡星展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均有意竞投。 但是,来自广发内部的消息一致否认了这一结果。“这怎么可能?”当记者向某股份制银行高管求证广东发展银行是否会向外资出售25%以上股份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匪夷所思”。“外资银行之所以纷纷参股中资银行,看中的无非是后者在零售业务方面的政策和网点优势。” 该高管分析道,“一旦(外资)参股超过25%,那就和外资银行一样了,这不是双赢而是双输了”。 该行新闻发言人艾丽群表示,从今年3月份开始,广发行有关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在内的重组事宜,已经摆上议事日程。广发行通过行内自查形式进行过全行资产质量清查,摸清家底,重点在于清查不良资产。但重组的细节目前处于高度机密状态。 广东发展银行另计划在完成内部财务重组和引入新的中外资战略合作伙伴之后,选择海外上市,募集大约6亿到7亿美元资金。广东发展银行已经聘任了德意志银行和中银国际BOCI作为其财务顾问。 在广发事件之前,我国只有深圳发展银行为外资控股,但并非来自政府的直接出售。新桥资本从深圳发展银行的四家股东手中收购了总计17.89%的股权,从而在事实上取得了对该行的控股权。 新加坡星展银行有望胜出 虽然广发行高层人士一再声明,该行计划在9月到10月间进行一次增资扩股,需要央行、银监会和广东省政府三方决定,现在就谈能否成功上市还为时过早,但关于广发增资扩股的种种方案已经出水面。 而一度被业界认为最有希望的就是新加坡星展银行。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星展银行最终将胜出,这其中,有多少是梁锦松的功劳可想而知。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梁锦松已与广发行的高层会面,正为星展银行入股广发行穿针引线。来自香港的消息称,星展银行希望成为广发行大股东,模式类似于汇丰入股交通银行后,派出高层加入董事局并参与日常业务运作。出任香港财政司司长前,梁锦松曾担任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花旗银行香港区行长及花旗私人金融服务亚太区主管。今年7月,有媒体开始报道,一直蛰伏的梁锦松,将“重新披挂再战江湖”,届时梁锦松将代表星展银行扮演有关角色,而这一角色很可能是出任重组后的广发行行长。 星展银行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差不多15年有余,过去两年发展特别快。即使在2003年,该行中国相关业务也是亏本的。2004年,中国区业务头一年为集团提供盈利。“我们相当兴奋,终于可以有盈利了!15年来头一次盈利。”星展银行中国区行长梁甜昭颇有感触地说。星展银行成立于1968年,总部位于新加坡,至2004年12月31日为止,星展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1750亿美元,是亚洲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根据资产排名,为新加坡第一大银行,香港第五大银行。 星展银行中国区行长梁甜昭则告诉记者,“星展”认为中国是一个深具潜力和不可忽视的市场,目前正双管齐下为把握中国全面开放银行业所带来的商机做“热身”准备。梁甜昭表示,星展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零售银行业务开到上海和北京两家分行,其北京分行的人民币业务已经获准筹备。 离中国开放国内居民人民币业务的大限还有15个月,星展银行的内地策略已经非常清晰,星展银行副主席黄钢城介绍,该行一只手用来在2006年年底之前增设尽可能多的分支机构,另一只手来和国内金融机构通过并购达成战略伙伴关系。黄钢城的一席话,似乎暗示了其与广发密切合作的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