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谁在追逐中资上市银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14:34 证券导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 锐

  提要:

  紧追着中国商业

银行香港上市的密集脚步,外资金融机构角逐其战略投资者位置的行动也悉数展开。在一笔笔庞大资金“绣球”如雨点般抛向中资银行的过程中,人们既听到了
外资收获投资果实的欢笑,更看到了中国商业银行经过资本武装之后的矫健。

  国际资本方阵

  以香港汇丰银行携带17.47亿美元巨资拿下中国交通银行19.9%的股权为标志,国际金融资本进入中资银行的频率明显加快,资金下注规模呈几何级数增大。

  作为可能成为国内四大商业银行中香港股市的第一个登陆者,中国建设银行50亿美元的IPO(首次公开招股)已经名花有主:美洲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行进行30亿美元的投资以认购其9%的股份,从而成为迄今为止外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最大单笔投资。与此同时,美洲银行还保留一项特殊的期权,即未来数年内可增持建行股份至19.9%。不过,与美洲银行相比,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入主建行却显得并不十分地顺利。原因是淡马锡并非是一个纯银行金融机构,不具备如同美洲银行那样的银行业专门知识和专门人才。但经过反复谈判,建行最终还是选择了淡马锡。主要是建行看中了对方在亚洲金融领域的顶尖口碑以及其所持有的多家亚洲国家和地区银行的股权。在与建行最终签署的入资协议中,淡马锡将投资约14亿美元购入建行5.1%股权,同时淡马锡还承诺俟建行IPO时投资不少于10亿美元购入建行股权。

  即将于明年在香港公开募股、并且首次募集规模高达60亿美元中国银行也成为了国外金融资本热捧的对象。目前4家外资机构——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购买中行24.8%股权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与建行只引入了美洲银行和淡马锡两家外资机构不同,中行此次一口气引入4家外资机构,并且入股比例一步到位,接近银监会所允许的外资入股内地银行须在25%以内的上限。在4家外资机构中,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分别获得9.9%的股权,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则合计获得5%的股权。显然,苏格兰皇家银行与淡马锡控股购入相同比例中行股权,这也有别于建行引入单一主导战略投资者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外资对国有银行最高持股比例均没有超过25%这一银监会规定的上限,但按照中国入世承诺,在未来几年内银行股权肯定会继续松动,最高可能达到49%。因此,对于已经或者准备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金融战略投资者来说,他们在未来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美洲银行版本”。

  打捞中国市场

  国内银行香港上市总会产生十分诱人的上市承销费用,如建行高达1.75亿美元,中行高达1.4亿美元。由于上市银行战略投资者位置往往与承销商资格是绑在一起的,因此,国外金融机构拿到了前者的门票就同时获得了参与分割丰厚承销利润的机会。当然,对于外资金融投资者而言,也许更看中的不是眼前而是长远,因为,一旦站到了中资银行战略投资者的显要位置,就等于为自己不久全面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打开了宽阔的通道。

  作为第一支进入中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劲旅,汇丰银行如今已经采撷到了丰收的果实。在8月3日公布的半年业绩中,汇丰控股半年纯利达592亿港元,同比只上升了9%,大大优于市场预期。由于受惠于入股交通银行19.9%的股权,其中国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录得折合12.5亿港元的税前盈利贡献,较去年同期猛增5.19倍,其中交行占7亿港元。目前,汇丰控股透过旗下机构,累计投资50亿美元于内地金融业,是目前在内地投资最大的外资金融机构。

  与汇丰一样,从自己高达11105亿美元的总资产拿出30亿美元投资中国建设银行对于美洲银行来说并不算多,但美洲银行却赢得了中国市场的未来:通过实现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战略合作,可以借助中国建设银行在国内的网络优势、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弥补自身在中国地区营业网络、人民币资金、客户信息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开拓中国地区的市场,分享中国的客户资源,创造新的盈利空间。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作为极具活力并拥有庞大消费潜力的中国金融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金融机构重新布局和瓜分亚洲市场的“桥头堡”。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细节是,美洲银行今年首次在2004年年报中将其业务重新进行了命名,在原有各项业务名称前统一加上了“环球”字眼,将其业务分为“环球消费者及中小企业银行业务”、“环球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环球商务与金融服务”、“环球财富与资产管理”等四大类。这充分说明,美洲银行在多年强劲业绩的支持下,进军国际金融市场的野心。而按区域划分,美洲银行在美国银行市场所占份额之大,已经摸到了美联储所规定的

天花板——10%,但美国以外的业务只占其收入的5%。在亚洲,美洲银行只在香港及澳门设有分行。显然,面对着一个流金淌银的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急于扩充地盘的美洲银行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同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金融控股集团,同时也是亚洲最好投资公司,目前淡马锡已将自己的发展与亚洲其他高发展地区捆绑起来,高速增长的中国企业是淡马锡和新加坡金融转向政策的一个方面。对淡马锡而言,入股中国商业银行将标志着它扩大对华投资的长期目标取得了一个突破,也将为它增加在亚洲各地金融企业中越来越多的股权投资。资料显示,目前淡马锡已经购买中国民生银行4.55%(折合超过1亿美元)的股权、加上入股建行和中行的股权,淡马锡在中国3家银行未来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这一数字同时将超过汇丰银行,使其成为投资中国金融业规模最大的外资机构。

  利好中资银行

  股份制改造、吸引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奏响着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三部曲”。而一个有分量的战略投资者加盟,无异于是银行上市通行证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背书。专家认为,有一个好的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和一个没有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在上市时,招股价波动可能相差10%左右。而交通银行首次在港IPO时惊爆出205倍的认购业绩已经让人们明白无误地看到了站在其背后的汇丰银行所释放出的品牌效应。

  相对与资金需求而言,国际金融机构管理要素的植入也许对中国商业银行更有意义。以建行的合作伙伴为例,作为全球在

零售业务方面最强大的金融机构,美洲银行现金管理尤其是个人银行业务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资料表明,目前美洲银行仅在美国就有5800个零售银行中心、16,700个自动取款机和3300万网上客户;2004年,零售银行业务占其收入比重高达55%。显然,这样一个个人金融业务的超级能手进入建设银行,必将弥补建行在零售业务的本来缺损,并使零售业务上升成为建行的新增长点。再看淡马锡。这个全球投资组合强人在国有企业管理方面为国际金融业界称道,并具有灵活有效地处置国有资产的丰富经验,而淡马锡将如何为建行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带来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正是建行和中国银行业所期待的。基于此,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指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为了吸引更多资本,而是为了引进更好的产品、经验和管理。”

  当然,中国国有企业或银行以往在海外上市,也曾有“战略投资者”(或译“策略投资者”)先行买进。但这种“战略投资”一般是在招股前夜方始进行,投资者占股比例极小,并无长期战略进入相关公司之意向;其投资之外所图,主要是“场外合作”甚或“友情出演”。公司上市未及两三载,不经意间早已不见“战略者”的身影。相形之下,国际金融巨头进入国内即将上市的商业银行则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些引资行动均在银行上市程序启动前进行,投资者出资额巨大,占股比例相对较高,而且引资结构井然,当前购入股份、上市时后续出资,以及相当比例的未来期权安排层层递进,正是一种长远的战略性安排。这种名符其实的“战略引资”,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机制创新有着实质性含义。

  从王雪冰、刘金宝的案发到张恩照事件的爆光,这些并不久远的“丑闻”多少让中国银业为此蒙羞。舆论在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缺乏监督而对现行银行管理体制展开凌厉诟病的同时,有关商业银行能否如期上市的质疑也纷至沓来。正是如此,如今商业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并冲击上市目标之举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一方面,上市后的国内银行将无一例外接受国际市场和投资者的监督,另一方面,银行的财务报告将遵循国际的会计准则,并对中小投资者负责。这些来自外部监督与外部技术的市场因素最终会将商业银行推入国际化的轨道,并无一例外地形成商业银行再造的基本力量。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