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巩固和发展农信社改革的良好势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10:12 金时网·金融时报

  本报评论员

      写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两周年之际

  经过两年的努力,农村信用社改革终于走过了坎坷,迎来了希望的曙光。目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的管理框架基本形成,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
国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历史包袱初步得到化解,经营状况明显改善,35000多家农信社的生存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国农村信用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大好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朝气与活力。

  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令人欣慰。回顾两年来改革所走过的道路,总结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改革要有“闯”的精神和勇气,要敢于探索,积极实践。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往往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创新,意味着要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同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两年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航船也是在怀疑和争议声中启航的。由于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复杂多变,农信社在管理体制上也经历了多次的变换和反复,导致农信社问题多多,积重难返,成为经济领域有名的“马蜂窝”、“老大难”问题。因此,在管理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明晰方面,改革所面临的课题是极具挑战性的。面对复杂的困难局面,改革还要不要推进,要不要等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结论、所有的方案都找到了先例再实行?显然,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两年来的实践证明,不争论、不迟疑,看准了方向坚决试、勇敢闯,在实践中努力开拓前进的道路,是这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因素。

  改革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周密的规划,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这次农信社改革方案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和论证,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总结和汲取了历次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在产权制度设计、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都是比较科学、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证明,这是保障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遵循积极慎重,稳定有序,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方针,先分批试点,然后再全面铺开的做法,也是改革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原因。

  改革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的事大家办。这次改革最为人们广泛称道的是比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变中央单方面积极性为地方政府、农信社和农民以及企业多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为农信社增资扩股、清收旧欠、打击逃废债作贡献的喜人局面。由于管理权的下放,实现了省级政府对农信社管理责权利的有机统一,进而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各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成为改革力度空前加大、改革进展空前迅速的重要推动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

人民银行的资金扶持政策,为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调动地方政府和农信社增资扩股、推进机制改革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功绩彪炳。

  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振奋和鼓舞的,使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坚定了必胜的信心。今后,要积极把握当前改革的良好势头,继续发扬改革的精神,再接再厉,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全面深入地推进下去。要着重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良好的经营运行机制和自律机制上下功夫;要在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改善对农服务状况、加大支农力度上下功夫。同时,社会各方面也要继续保持对农信社改革的热情和支持,齐心协力,共同把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这篇大文章做好。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67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