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银行业 > 正文
 

春秋之笔写韩国(四):韩国商业银行消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 12:31 《财经时报》

  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让国外的资本随意进入韩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却不允许本国的大企业集团资本进入,导致韩国自身的商业银行消失,这对韩国来说是充满各种风险的事情

  □ 陈彩虹

  英国著名的《银行家》杂志每年都要排列世界千家大银行。在2005年该杂志7月号上,按照2004年各家银行资本量大小,排出了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名次。韩国有13家商业银行列在其中,全国性的银行8家(国民银行、友利银行、农业信贷社、新韩银行、韩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外换银行、第一银行),地方银行4家(大邱银行、釜山银行、光州银行、江南银行),“本地化”的外国银行1家(花旗银行(韩国))。

  比较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的韩国

商业银行体系,现有的主要银行名称大体如旧,但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以资本论道,韩国商业银行已经“消失”了——外国投资者成了韩国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真正的主人。

  韩国商业银行以往主要有八大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即韩国国民银行、友利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外换银行、第一银行、韩美银行、朝兴银行等。1997年之前,这些银行不是纯粹政府的银行,就是有强烈政府背景的银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如此局面不再继续。

  据资料统计,到2005年6月底,韩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外国资本比例情况为:韩国国民银行77.77%,韩国外换银行73.64%,韩亚银行73.45%,新韩银行63.15%,友利银行12.22%,就是有着政府背景的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外国资本的比例也达到了16.28%。

  韩美银行更是彻底,完全被花旗银行接管,时下连原有名称都不存在了,更名为“花旗银行(韩国)”。这一特殊情况,让《银行家》杂志排名时竟不知所措,弄不清这是韩国的银行,还是美国的银行。最后,排列其名在韩国的商业银行群体之中,小注标明“外国银行”。

  鉴于韩国商业银行的如此格局,韩国人感叹,在韩国已经没有了“韩国的商业银行”,全部都是外国银行或外资银行了。

  按照通常的理论演进路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商业银行,通常会由国有银行或政府背景的银行先转变为民营银行,允许本国部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再开始“国际化”的过程,允许外国资本逐渐地进入。

  韩国人没有走这样的路径,或者说,1997年的金融危机,没有给予韩国人走这样路线的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有着国家银行性质或强烈政府背景的韩国主要商业银行,似乎一夜之间,就完成了“国际化”的过程,外国资本迅速地进入到了韩国的商业银行里,并迅速地成为了主要控股者。由此看,韩国人是因为金融危机而被迫交出本国商业银行控制权的。

  不过,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尽管金融危机让韩国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经济基础的相对坚实,特别是一些大企业集团抵抗风险、应对危机的方式得当,危机之后不久,相当多的一些大企业集团便再次呈现出生机,在自身迅速地赢得了市场和利润的同时,帮助韩国逐步地走出了困境。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韩国政府方面可以让国外的资本随意地进入韩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却不允许韩国本国的大企业集团“财阀”资本进入银行业(用很低的进入比例控制),担心本国资本如此进入,会使得“财阀”经济实力过大,从而左右韩国的政治格局。

  如此的制度安排,使得本国的“民营资本”排除在银行业之外,加上政府对于经济实业管理能力的限制及政府资本的减少,外国资本高比例地控制韩国的商业银行,也就水到渠成了。从这一方面看,韩国商业银行的消失,也有韩国内部的制度原因,并非完全“被迫”。

  本国资本控制的商业银行消失,意味着什么?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一国的银行业是该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命脉被外来资本控制,至少意味着这个国家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的难度增大。

  虽然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国际化,会带来当今世界相对先进的银行管理技术和制度安排,让该国享受到银行业效益和效率提高后的好处(如税收增加、就业格局相对稳定、本国银行业的整体

竞争力增大等),然而,在民族国家存在的时代里,银行业作为一国经济的最为重要的产业,主要控制权完全在外国投资者的手里,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巨大的政治、外交和经济风险。

  毕竟任何外国投资者都有着清晰不过的国别特性,不同国家的利益从来都不是完全相同,从而可以完全共享的。如此来看,在现实的历史环境下,韩国自己的商业银行完全消失,绝对是一件充满各种风险的事情。

  (作者为中国建行汉城分行行长)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