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卡 > 正文
 

信用卡市场:秋收无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 02:5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跑马圈地正当时?

  截至2004年底,我国信用卡发行量突破1000万张,年增长率超过100%。麦肯锡最近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预计,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将呈指数增长,2013年将成为仅次于房贷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并且信用卡业务将占整个银行业利润的14%左右,金额约合人民币130亿元。

  对应于这种乐观估计的,是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各家股份商业银行竞相介入信用卡业务。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叶仲龄,曾任香港银行卡收单机构EPS总经理、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区业务总监,1986年成功协助中国银行发行中国内地第一张信用卡长城万事达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内地的信用卡市场发端于1986年,但此后并没有很充分地发展,直到最近这三四年,才真正地做起来。他认为,内地银行的服务业正在经历一个三级跳,一般国外银行服务业的发展都经过“现金-支票-信用卡”这三个阶段,而内地却跳过了支票这一环节,直接向信用卡阶段发展。“现在国内的信用卡市场已经是非常的热闹,竞争相当激烈了”。

  记者一位朋友最近“一二不可三”地用上信用卡的经历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叶仲龄所说的“热闹”。两年来这位朋友曾经在地铁、街头被银行推销信用卡的人拦住,也曾经在办公室里遇到上门推销信用卡的人,他都没有办。一个月前,他接到建行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称,由于他一年来还房贷款时从未拖欠,信用记录很好,建行将赠给他龙卡信用卡金卡,授信额度1.5万元,不限金额,刷卡三次即免年费。于是,他没有抵挡得住第三波的信用卡推销,办了建行的龙卡,并且两个星期前在超市购物时第一次刷了信用卡。

  有类似这样“不办白不办、不用白不用”办卡、用卡经历的人并不只李先生一个,他代表了一个群体。

  近年来,随着信用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高端客户市场渐渐饱和,各家银行的客户定位纷纷下移,营销手段不断翻新。招商银行发行带香味的信用卡瞄准女性客户,民生银行发行十二

星座卡引得年轻白领和学生想要收集全套,兴业银行推出的加菲猫信用卡则是针对kidult(儿童化的成人)群体。

  定位不同也好、细分市场也好、塑造品牌也好,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跑马圈地”,争夺市场份额,无非是为了在未来可能会带来可观利润的信用卡市场分一杯羹。就连外资银行也按捺不住,曲线加入了这场热热闹闹的“圈地”运动。继今年5月,花旗携手浦发行共同发行首张“混血”信用卡后,7月,汇丰和交行也开始合作发行信用卡,而且申办的门槛并不高,普通卡只要年收入分别在3万元和2.4万元即可。

  目前国内的信用卡市场,中行、建行、工行、农行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因为它们在发展信用卡业务上具有先天的客户资源和网络资源优势;招行、广发行等涉入信用卡市场较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掉了剩下一半份额的大部分,近两年才加入拼抢的兴业、光大等占有较小的一部分;而处于第三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除了上海银行外其他银行还没有发行信用卡。因而目前激烈的争抢主要发生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远东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潘英丽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银行这种一味追求数量扩大、以圈到更多客户的做法有点盲目,属于一种很粗放的经营方式。她认为,这可能和2006年底银行业对外资开放的大限快到有关,中资银行急于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免到时在竞争中更加被动,但她也指出,如果中资银行对信用卡市场一直这样“粗放”经营下去,不能够更多地改进服务和功能,不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高端客户,外资进入后必定会对其产生很大冲击。

  潘英丽进一步指出,外资银行一般都很看重零售业务,信用卡正是其中利润丰厚的一大块,他们入股中资银行,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中资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分支机构,使之成为推销自己产品的营销网络。如果中资银行只是被利用,而不能充分利用对方的长处,那么这样的引资将是失败的。

  盈利?怎一个苦字了得

  急于“圈地”,核心的核心是为了利润———未来可能会有的利润。从已经圈到的地里,总体上来说,银行并没有盈利。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各银行都愿意说自己的发卡规模,但要问到盈利情况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因为各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在整体上是亏损的,有的在个别城市有盈利,但利润也很微薄。不过,他也指出,一般国外要3到5年能盈利,印度的大银行用了8年时间才持平,而且从长远来看,前期客户基础打得越好,后期收益就越可观,因此现在尽管亏损,大家都不愿在争夺客户上落后半步。

  叶仲龄在记者问及盈利模式时,他说:“这是一项中长期的投资。”他告诉记者,香港用了10年时间信用卡市场才真正成熟起来,但是中国内地只用了短短两三年时间,信用卡市场就爆炸式地增长到如此规模,这种过快地成长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信用卡受理环境的建设跟不上发卡量快速增长的脚步;二是风险管理条件不成熟,内地的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还不充分,这给信用卡业务的审核带来较高风险;三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恶意透支行为如何惩处,客户、商户及发卡银行三者之间的利益如何互相平衡和保护等等,都缺少相关的规定。这些问题何时解决,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信用卡市场何时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盈利的市场。

  而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消费观念的变革。叶仲龄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信用卡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按一定比例向商户收取交易费用,二是向持卡者收取循环贷款利息。但是目前很多持卡者只是把信用卡当作银行卡来用,透支款也通常都在免息期内全部还清,这样的使用方法对于银行盈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叶说,“有人问我,在内地发多少张卡可以盈利?我说,这无法回答。因为发出去的很多卡,基本上不用或很少被使用,用的也很少能收到利息,这就难以根据发卡数量估计盈亏平衡点。人们对于使用信用卡的观念亟待提升。”

  本报的一个样本调查

  为了更多地了解持卡者对于信用卡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本报记者在小范围里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受访者主要为年轻白领,正是目前各银行重点争抢的信用卡客户群,并且从受访者中按照收入低、中、高的不同挑选了较有代表性的三人进行单独采访。

  调查的数据反映了叶的抱怨。对于信用卡还款的免息期。82.3%的人表示非常在意或比较在意,总是或者尽量会在免息期内还款。另外,在这部分人群中,有46.4%的人每次都在免息期内还款,从未支付过利息。另外,大多数人还是不能完全接受超前消费的观念。在近六成的受访者年龄为20-29岁的情况下,仍然有55.9%的人表示认同“今天花昨天的钱”。相比较而言,越年轻越能接受超前消费的观念。认同“今天花明天的钱”这一消费观的人中,20-29岁的占73.3%,30-39岁的占26.7%,40-49岁的没有人认同。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目前信用卡难以盈利的一个结在于不同层次的持卡者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不匹配。

  汪小姐属于低端客户,她接受超前消费的观念,并且也经常使用信用卡透支,但是由于刚刚大学毕业不久,收入不高,这使得她一方面虽然想买很多很好的东西,但透支时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透支额较小,另一方面也对免息期非常敏感,总会在免息期内还款。

  “钱多就多花,钱少就少花,没钱就挣了再花”,像冯先生这样的中端客户月收入较高,但他们大多仍认为应该“花昨天的钱”,因此日常消费时更倾向于使用银行卡,而不会选择透支,即使有时透支了,因为观念使然,他们不愿意多支付利息给银行,所以对免息期也很在意。

  而以范先生为代表的高端客户,他们月收入丰厚,对免息期不敏感,也经常使用信用卡,正是信用卡盈利的关键人群。但范先生向记者表示,花钱应该“量力而行,未雨绸缪”,而且他认为,以自己的经济收入,应付日常消费绰绰有余,用不着过多的透支,所以范先生的信用卡是“天天用,定期存”,更多地发挥了银行卡的作用。

  这样,消费观念支持信用卡盈利的人,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其消费行为不能使信用卡盈利;而经济实力足够、消费行为本应能使信用卡盈利的人,却由于消费观念的滞后,实际消费行为也不能给信用卡带来盈利。

  这个结也许只有靠时间才能来解开。

  作者:本报记者 徐海慧 发自上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