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默
进入2014年,国家开发银行陷入两重麻烦。
第一个麻烦是成本之忧。2013年中与年末两次“钱荒”潮中,债市流动性危机使依赖债市融资的国开行不得不面对资金成本骤然上升的压力,外媒借此质疑国开债的利率攀升会否引发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第二个麻烦,来源于其庞大的海外投资。2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称,国开行最近推迟向一些国际客户发放信贷,从而引发了中国是否在收缩信贷的担忧。
2月12日,国开行有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了专门澄清,国开行称,该行的信贷工作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我们不存在英国《金融时报》所载事项”。
同时,针对资金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国开行是否会提高客户的借贷利率,上述人士亦作了答复,“国开行根据服务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综合考虑和确定客户的借贷利率。”
至于债市流动性危机带来的融资成本上升问题,上述国开行负责人认为,国开行金融债发行具有中长期性和跨周期性,平均债券期限都很长,近期利率上行不会对国开行整体平均资金成本带来很大影响。
资金成本的上升对国开行意味着什么?截至2013年底,国开行资产规模突破8万亿元,债券存量5.9万亿元,是我国债券市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发行人。正如开行一位内部人士所言,“没办法,现在利差已经很少了,如果这样下去,有可能出现成本收益倒挂的现象。”
无论是债信问题,还是资金来源问题,关乎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大方向。此前,外界曾称国开行正在向政策性银行回归,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债挑战。
然而,从2014年1月份的年度工作会议释放的信息看,国开行和胡怀邦本人并没有打算走回头路的意思,胡怀邦重申“坚持开发性金融方向”,并提出改革将是2014年国开行的主题,其将围绕“服务国家改革、深化国开行改革和推进内部改革”三大改革展开。
胡怀邦实验:亲自拉存款
2014年2月14日,国开行增发5期共300亿元的国开债招标结果公布,3年期、5年期、10年期品种中标利率分别为5.4744%-5.4929%、5.5646%、5.7138%,略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
在整体资金价格飙升的大背景下,国开行负债压力首当其冲。2013年6月钱荒潮中,农发债流标和国开金融债推迟等市场惨况仍历历在目。
“债市利率市场化进程要早于存款,国开行大部分资金来源,其实早就市场化定价了,这种背景下,尤其难过。”国开行内部人士如是坦言,当然,前些年政策性金融债比较抢手的时候,国开行也过了一段好日子。
平衡的负债管理机制,曾一度是国开行引以为豪的地方,即其以中长期债券筹资支持中长期贷款,避免了期限错配风险。国开行一度认为,此种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乃储蓄类银行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内部数据显示,5.9万亿国开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存量中,平均期间较长,存量债券平均剩余期限在6年左右。
然而,时移势易。由于负债端资金成本的上升,直接反映到资产端的重新定价,贷款定价重新调整也使客户相当不适应,以至于导致外界猜测开行已着手全面收紧信贷。
国开行内部人士反思,内部资金定价体系存在一定的不成熟,与商业银行相比,开行对市场的敏感度还是不够。
“总行考虑的是整体资产负债以及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但分行则更加敏感,直接涉及到客户的定价问题。”一位开行南方分行人士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总行存在一定的缺位,如果是稳步上调资金价格,不至于引起外界的猜测。
胡怀邦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有切肤之感。
2013年6月,国开行内部一次局处级学习会上,胡怀邦全新亮相,下达了全行上下存款动员令,在拓展资金来源问题上,胡要求尽最大可能争取存款,他表示自己要成为国开行存款最大的营销者。
胡怀邦认为,以信贷扩张、利息收入为主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银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流动性管理问题有所暴露,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盘活存量。
“对国开行而言,主要依靠银行间市场发债筹集资金,如何优化负债结构、拓展筹资渠道、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胡怀邦在接受党报采访时如是说,利率市场化冲击之下,国开行盈利空间持续收窄,想要保持传统优势压力很大。
由于国开行债券类银行的特质,其无法吸收公众存款,因此仅剩的财政性存款和企业对公存款,成为其中要的存款争夺资源。
国开行一位省分行人士告诉记者,国开行能争取的存款,一是财政性资金,由于开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居多,因此财政存款、平台公司财政性拨款是主要资源;二是由项目贷款衍生而来的存款。
负债成本大幅攀升的背后,是悬而未决的国开行债信问题。
2008年改制后,按银监会的过渡安排,开行可将国家信用保留到2010年(股份公司成立之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在2010年底以前风险权重为0)。2010年之后发行的债券,由银监会按照市场化原则另行研究确定。2010年到期后,银监会将上述政策向后递延一年。
曾有国开行人士向记者坦言,关于国开金融债债信,银监会一年一批,十年就要批十次,开行的资金成本要大大高于一次性审批,弊端很大。而由于债信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也使得国开债的利率相对政策性金融债长期高出20BP左右的利差空间。
在国开行的游说之下,2013年11月,银监会一次性批复了开发银行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债信政策。国开行表示,其债信连续性和稳定性都进一步加强。
央行[微博]一位人士建议,纵观国际债券类银行经验,债信不是对债券类银行的特殊政策优惠,而是债券类银行正常运营的基本制度安排,应对开行债信应给予长期支持,避免制度短期化造成的市场不确定性问题。
严格区分战略性、一般性业务
国开行内部一位人士事后告诉记者,“老胡基本功很扎实,总体思路和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而来开行之前,有关方面便和他谈过开行的改革方向。”
暂搁置开行重回政策性金融还是转型商业银行的争议,胡怀邦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妥务实的路线。
“信贷要审慎投放,方向仍是商业化,保持政策性特点。”上述内部人士如是总结了胡怀邦的战略。
一方面,“两基一支”、城镇化建设融资、国际业务等国开行的传统优势业务要继承;另一方面,胡怀邦明确提出了三大原则——国开行要在今后业务发展中统筹考虑项目自身的战略必要性、整体业务的财务平衡性、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
按照内部人士的解读,所谓战略必要性,就是要将国开行所有业务分为战略性业务和一般性业务,战略性业务和非战略性业务有更大的区分,比如铁路贷款,对于铁总的贷款要全力支持,但对于地方的铁路局的项目,可能就要量力而行。
城镇化融资是国开行的重中之重。国开行表示,今后每年要把60%以上的贷款投入新型城镇化领域。
截至2013年底,开行累计发放城镇化贷款约7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累计发放的62%,当年发放城镇化贷款10350亿元,占当年人民币贷款发放的68%。
所谓整体业务的财务平衡性,即强调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按照胡的说法,把国家利益和机构利益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模式、构造和完善信用结构来防控风险,实现合理盈利,保持和巩固一流的市场业绩。
为此,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开行进行了一系列业务结构调整,体现在行业“负面清单”的建立上,全面从“两高一剩”行业产能扩张等项目和其他一般性行业退出。
至于国开行近几年狂飙突进的国际业务,借用内部人士的话说,一般性国际业务也不是重点支持的对象了,资金集中支持在能源、粮食安全相关的产业及高端制造业等海外并购领域。
这或许外媒认为开行收缩海外投资的原因。
截至2013年底,国开行当年发放外汇贷款超过1000亿美元,国际业务贷款余额2922亿美元,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业内前列。
胡怀邦已经展示了不同于前任的风格,国开行多位人士分析, 2014年的内部改革将成为国开行的工作重点。“船大难掉头,国开行的改革,能改的已经改了,改不了的都是硬骨头。”一位内部人士如是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