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长的产生有一定的戏剧性;中行面临新一轮战略调整和内部机构重组
(记者 温秀)在任职近10年之后,中行行长李礼辉将于近期到龄卸任。近日,组织部门宣布由52岁的副行长陈四清出任该行党委副书记,完成相关的公司治理和监管程序后,陈四清将成为中行新任行长,与曾为本科校友、现年53岁的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搭档,执掌中行。
李礼辉则转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为促进我国立法的进步和完善做出贡献”,1月20日,李礼辉在给中行同事的告别信中透露了自己的这一新去向。
行长选拔赛
此前一周,组织部门到中行进行了民主推荐投票,总行部门助理总经理以上、境内外分行一把手和部分海外分行负责人参与了投票。有关部门表示,中行党委副书记的继任者将从现任领导班子内部产生,要求年富力强,但未提供具体人选名单,由投票者在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中自行决定。
党委副书记一般兼任行长,因此这次组织的选拔也被看做是新任行长的选拔赛。最终,陈四清胜出。
知情人士透露,按照惯例,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仅有陈四清、王永利及祝树民三位副行长。其中王永利在2006年出任副行长,陈四清于2008年起任副行长,祝树民自2010年起出任副行长。根据约定俗成的选拔任用程序,进班子的时间一般是首要因素。
此番出任党委副书记前,陈四清为中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分管公司金融业务。
陈四清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自1990年加入中行,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也曾担任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2002年起任中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随后于2005年出任广东分行行长,2008年6月起就任中行副行长,分管公司业务。2011年12月起,他兼任中银香港(控股)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礼辉在告别信中盛赞陈四清“年富力强,怀才抱德”,中行内外熟悉陈四清的人士表示,陈为人率性、政治成熟,有魄力、有手段,具有较强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养。特别是兼具风险管理和公司业务背景,且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较多的关注和钻研,属于业务技能比较全面的银行高管。在中行将业务重心从国外转向国内之际,主管公司业务的副行长陈四清在相关战略的落实和执行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资深同业高管认为,陈早年曾参与过中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不良资产处置,这一背景有助于他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方面更好地寻求平衡。
中行副行长、执行董事王永利,是分管IT和财务等十六个核心部门的副行长,在多个业务部门工作过,凭借年龄、资历和才干的综合优势,一度是呼声颇高的“接班人”。自中行分管财务条线的前副行长周载群因个人身体原因调任旗下南洋商业银行副董事长之后,中行的财务部门一直由王永利代管至今,使得他一度成为中行内部分管部门最多的副行长。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王永利此次与行长一职失之交臂,主要是个人原因。
未尽的挑战
此次到龄卸任的李礼辉是中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来的首位行长,今年61岁,在2004年升任中行行长之前,在工行工作多年,最高任至工行副行长。李礼辉为人专业严谨,被业内认为市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位银行家。他与前任董事长、后调任证监会主席的肖钢,携手完成了中行的股改上市。在1月20日的内部会议上,李礼辉发表了流露真情实感的告别书。(参见财新网《李礼辉离任中国银行前的告别信》)
过去几年间,中行在人力资源改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IT蓝图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肖钢对该行的人力资源改革引以为豪,亲自著书立说介绍其改革实践。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行,一度面临内忧外患,加之战略摇摆不定,2012年中期业绩被后来居上的农行赶超,处境相当尴尬。此后中行痛定思痛,进行了反思和再调整,业绩表现有所改善。
2013年3月,肖钢调赴证监会之后,前中信集团总经理田国立接任中行掌门。这位颇具进取心和改革魄力的新董事长上任后一直在进行摸底和微调,预计更大的战略调整将于近期陆续展开。
据财新记者了解,中行内部正在进行流程梳理和部门合并,这是一项颇具挑战且意义深远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最终方案尚未敲定,改革完成后现有的部门或将缩减四分之一左右。这一改革将对现有的架构和利益格局产生触动和调整,“表面看是删繁就简,实际上可能伤筋动骨,一旦成功,对管理效率的提升意义深远”。知情人士表示。
新浪财经注:王永利1989年加入中国银行,目前担任副行长一职,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王永利曾先后任福建省分行行长、河北省分行行长及中国银行行长助理等职务,2006年8月起出任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