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行长张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模式创新

2013年07月30日 09:38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 张 云

  201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部署,意义十分重大。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对金融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金融机构要主动适应现代农业特征,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加大投入、加快创新,着力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特征和金融需求特点

  近年来,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在产业经营和金融需求上表现出明显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资源集约经营,规模化金融需求增多。通过土地、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等生产要素逐步向种养大户、规模农业企业集中,现代农业的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到2012年末,全国农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78亿亩,占到农民承包耕地的21.5%;设施蔬菜占到全国蔬菜产量的25%;设施水产品占到全国水产品产量的15%;奶牛、生猪工厂化、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50%。随着农业规模化程度提高,农业金融需求由过去“散、小”向规模化金融需求转变。特别是随着设施农业、机械农业加快发展,对大型农业机械采购、冷库储存、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建设、生产设施设备的投入要求增多,产生了大量的固定资产融资需求,农业生产的融资期限也逐渐转向中长期。

  产业链条双向延伸,全方位金融需求增多。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前、中、后产业链条各环节结合更加紧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产业链合作模式成为常态。2012年末,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万家,带动逾1亿农户,供应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菜篮子”,出口创汇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80%。开展农超对接的规模以上流通企业800多家,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1.56万个,辐射社员100万户。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使各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资金循环体系更加健全,抗风险能力更强,为商业银行开展全流程的产业链金融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营主体更趋多元,特色化金融需求增多。近年来现代农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兼业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各类专业大户270万户,家庭农场87.7万个;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3万家,农机合作社超过3.1万个。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30万个,辐射全国50%的农作物播种面积、70%以上的畜禽饲养量和水产养殖面积。基地化生产、工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公司逐步增多。这些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区别于传统的单一农户,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和金融需求,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准入标准、信贷政策、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特色化的设计和安排。

  农业功能纵深演变,创新型金融需求增多。现代农业中的现代经济功能不断增加,社会、文化和环境功能持续强化。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加速融合,形成了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物能源农业、休闲农业和文化创意农业等多种新型业态。截至2012年底,全国约有9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活动,经营单位180万家,其中农家乐约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3.3多万家,从业人员2800多万,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新型农业产业形态通过公司化运营,对引入资本、发行债券、上市、管理咨询、现金管理等非信贷类银行服务需求明显增多,对农业投资基金、租赁融资、信托融资等多样化融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创新型金融解决方案。

  突出支持现代农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必须抓住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使服务效能最大化。

  支持主要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继续做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金融服务工作,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及非主产区的800个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支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园、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推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推动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链条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显著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辐射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企业与合作组织有效对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支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促进涉农产业和产品升级,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支持行业内具有强势市场地位的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创新流通方式,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式发展。支持具备较强扩张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兼并重组、开拓国际市场等方式跨区域、跨领域、跨城乡、国际化发展,积极培育全球领先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也是支持现代农业的重要对象。积极支持具有原材料采购、市场销售等比较优势,且运作规范的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业部确定的6600多个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内6000多个家庭农场为重点,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积极支持农业大省强省经营实力强、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发起的合作社,重点支持国家级示范社,择优支持省级示范社。按照宜社则社、宜户则户的原则,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基础上,批量开展对合作社成员农户的信贷支持。

  支持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农田水利,进一步加大对南水北调、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水利枢纽和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参与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改造、排灌泵站更新等农田整治工作。支持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支持重要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为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推进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和商务部“双百市场”的设施改造与功能升级;加强与供销合作总社的合作,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超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支持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以现代种业、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和农业科技项目转化为重点,以核心区企业为载体,支持高新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农业科技研发、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探索支持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强与农业类院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推动农业科技产学研结合。大力支持大中型农机制造装备业发展,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生产急需、节能减排的农业机械生产研发提供资金支撑,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

  加快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模式创新

  开展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不能延续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信贷经营方式,必须创新业务模式来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农业产业链金融带动模式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产业链中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通过“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在为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为其上下游的企业或农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这种模式还可拓展为“农行+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农户”“农行+龙头企业+第三方担保公司+农户”或“农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借助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实现对上游农户和下游配套企业的批发式营销和作业,有效降低了农户贷款和中小企业营销维护和管理成本。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对农户和配套企业的担保增信,建立了龙头企业主动协助银行进行贷后管理的机制,降低了风险成本。如,农业银行在与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集团合作的过程中,探索出由六和集团、政府、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优秀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八方共同参与的“八位一体”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新模式。该模式以六和集团为核心,以集团组建的担保公司为纽带,以银行资金链为“血液”,实行产业链一体化集中运作,有效化解了小规模养殖风险,带动了上游119万农户、下游4205户经销商致富。

  二是农村商品流通企业带动型。近年来,国家商务部先后启动实施了“万村千乡”工程和“双百工程”,推进以城区点为龙头、乡镇点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加速形成。农业银行通过“商品流通企业+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围绕农村商品流通企业上下游的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在支持农村商品流通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农村商品流通企业对上下游供货企业、生产基地和终端消费农户进行择优扶持,实现金融服务的集约化、高效化。如,农业银行与湖北最大的农村连锁超市富迪公司在信贷投放、电子渠道和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借助对方的网点、网络等优势资源,实现了实体产业链和金融服务链的同步延伸,取得了企业、银行、地方和农户多赢的成效。

  三是农产品专业市场带动型。农村专业市场是产业链中商品流通的周转站,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最为集聚的节点,客户资源多、资金流量大,是商业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有效切入点。农业银行通过“专业市场+商户+公司+农户”模式,通过专业市场与农户、基地、商户、服务中介、专业协会建立纵向一体化合作关系,实现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链资金、信息、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并以此缓解农业产业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综合收益。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农业银行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发行了专项“金穗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卡”,在物流园内普及POS机和转账电话,为进场个人商户优质商户提供白金卡、金卡和惠农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同时,为物流园市场扩建提供项目融资支持,并通过园区带动为下游优质法人客户发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自助可循环贷款等产品,为农户创新蔬菜大棚抵押贷款,有效带动了一批规模种养户、涉农中小企业发展。

  特色抵质押创新模式

  抵质押物少是银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结合现代农业不同区域、不同经营主体的特征,农业银行创新差异化抵质押方式,针对农机制造、经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需求,创新基于仓单、存货、动产、商标权、专利权、依法可转让股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对商业化涉农项目,以经营收益权、应收账款、订单和存货质押、土地使用权、大型水利设备等作为抵质押物,并结合企业保证、农民联保等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发放贷款。在政府改革配套到位、政策风险可控且承包经营权流转可实现的前提下,开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农房等抵押贷款业务。对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户,采取多户联保、龙头企业担保、订单质押,并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创新抵质押方式。如,在福建创新了林权、茶树、茶园、特色花卉苗木抵押贷款;在贵州、河北开办基酒抵押、小企业葡萄原酒抵押贷款;在宁夏创新开办绒毛动产抵押贷款、第三方监管果汁抵押贷款、库存粮食抵押贷款等业务;在大连开办海域使用权抵押、渔船抵押等信贷业务。

  综合化经营服务模式

  农业银行发挥包括银行、基金、投行、租赁、保险等在内的综合化业务平台优势,全方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在金融租赁方面,农银租赁开办了专门支持现代农业的金融租赁业务,包括大型水利设施融资租赁、农机设备融资租赁、农资物流仓储建设租赁等,同时创新性地将规模化畜牧养殖所需的现代圈舍等“非有形动产”作为租赁标的物,有效提高了涉农企业融资能力。2012年末农银租赁的涉农业务总额接近100亿元,占其全部业务的34%。在保险方面,农银人寿将“三农”作为重点业务,提供农村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等产品,通过银保合作,增强“三农”客户的风险抵抗能力。在直接融资方面,早在2009年农业银行就为山东寿光中小企业定制了市场上第一支“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近年来又加大力度为优质农业企业提供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同时,积极推动优质涉农企业发行上市,并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创业风险投资等金融衍生产品和新型投融资组合与信贷资金相融合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模式。2011年,由农银国际主导设立农业产业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

  多方合作信用支持模式

  一是与农业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合作,通过“信用村+农户”、“政府+农行+担保公司+农户”等模式,支持现代农业。如,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与甘肃省财政合作开办“双联惠农贷款”,有效扩大了信贷服务覆盖面。二是与涉农协会、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协会+农户”等模式,以紧密型的专业协会组织对会员农户实施管理,发挥协会对每个会员的经济条件、经营能力、信用状况的监督审查能力。如,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与当地枸杞业商会密切合作,优选支持枸杞商户583户,累放贷款1.76亿元,很好地控制了贷款风险。

  构建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支持保障体系

  要做好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发挥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的现代农业金融支持机制

  一是加大农业金融扶持补偿力度。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包括财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农口部门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联席机构。财税方面,建立中央和省级财政金融支农风险基金,为政策性信贷提供贴息和补偿。对农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减免其营业税、降低或返还其所得税。货币政策方面,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和利率政策,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经营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加大“财税+保险+担保+期货”的风险补偿力度,对金融机构开展的低收益高风险农贷业务,由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适度提供利差补贴和呆账贷款损失弥补。

  二是建立农村抵押登记制度,加快将林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和农业机器设备、农用车、农产品等动产引入农村信贷业务。破解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农村居民房屋、林权、农机具所有权和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库堰塘水域和海域承包经营权这“六权”抵押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搭建土地流转抵押平台,由政府设立土地转包、抵押的管理机构,并出资或吸收社会资本设立专门的公司,专事土地的流转、处置。

  三是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组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担保公司,鼓励建立民间出资的商业化担保公司和会员出资的会员制担保公司,发展壮大农村互助担保组织,缓解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发展,为农业保险再保险提供税收优惠。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于具备产销条件、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企业,鼓励其通过交易所会员经纪公司代理直接进入期货市场,完成保值交易。加快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使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服务覆盖到广大农村和农民。

  持续提升商业银行现代农业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支持现代农业的长效投入机制。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金融商机,把现代农业作为当前信贷的投放重点领域,优先保障其信贷规模需求。特别是对形成规模的农业经营大户、发展前景好的现代农业金融产品,在经济资本系数核定上体现差异化安排,给予适度倾斜。在内部管理上,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金融业务的业务范围,探索建立内部专项工作考评机制,对现代农业金融业务情况定期考核、自我评估。对风险控制水平好、定价能力强、服务效果突出的分支结构,专配奖励工资和营销费用,同时在零售产品计价、年度条线工作考评和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是创新现代农业金融经营方式。在组织形式上,探索在现代农业资源丰富、客户集中的区域,建立特色农产品行业的专营机构,如畜牧业中心、粮食主产区金融服务中心等。发挥事业部制对服务支持现代农业的支持作用。在营销服务上,推广实施涉农贷款链式营销,发挥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做好法人客户业务的同时拓展与主导产业密切相关、具有一定规模、收入稳定的农户群。在业务流程上,提高农户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做到集中审查、集中审批和集中贷后管理,充分发挥利用技术手段和现有系统优势,提高贷款运作效率。

  三是完善现代农业细分领域信贷政策。完善涉农行业政策,根据现代农业的细分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如肥料加工、饲料加工、农药制造、水产品养殖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等涉农产行业信贷政策,实现对主要涉农产行业的基本覆盖。完善差异化的区域信贷政策,针对区域农业特点,出台粮食作物核心主产区、烟叶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等区域性信贷政策。鼓励分支行围绕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布局以及国家级涉农综合改革试验区,认真分析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农业重点产区、重点加工区和商贸流通区的信贷政策需求,制定一揽子差异化的区域信贷政策。

  四是做好针对性的风险防控。积极关注现代农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做好针对性风险防控工作。加强农户贷款贷后管理,对农户贷款业务按照不同贷款主体、不同担保方式、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利用电子化系统平台,大力提升农户贷款贷后管理的科技化、自动化水平。实施风险退出机制,对农户信贷风险超过一定限额的机构实施业务停牌。对于符合核销条件的农户不良贷款,加大核销力度。防范部分农业产业化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高度关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扩张动向,对于负债增长过快、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的企业要审慎介入或严格控制授信额度。严格限制企业将涉农信贷资金挪用到房地产、“两高一剩”等受国家产行业政策限制的领域。防范食品加工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核查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生产许可证是否通过年审,密切关注媒体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主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责任编辑 植凤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案揭底
  • 体育叶诗文200混意外仅第4 自责:对不起教练
  • 娱乐传谢霆锋恋上周迅 张柏芝吃醋远走加拿大
  • 财经薄熙来案揭底:大连实德徐明是最大行贿人
  • 科技国美炮轰苏宁线上线下同价:短期做不到
  • 博客马未都:恶性事件频发是种必然的宣泄
  • 读书2013新浪好书榜半年榜谁拔头筹
  • 教育为抢高分生北大清华掀千万级奖学金暗战
  • 沈建光:如何反击唱空中国
  • 许家林:政府可欠多少债
  • 罗天昊:地方债需大力鼓吹
  • 白明:如何看待我国外贸的比较优势
  • 张五常:政府主导投资好不好
  • 钮文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真相
  • 水皮:创业板就是一个垃圾板
  • 孔浩:中国有多少个底特律
  • 马宇:葛兰素史克的本土化之恶
  • 徐斌:央行降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