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招行私人银行代销证大系信托产品致客户浮亏29%

2013年01月16日 08:13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裴文斐 发自上海

  1月15日,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客户李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投诉,称在2011年通过该行购买其代销的《中诚信托·证大金兔1号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证大金兔)账面浮亏29%。

  这是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大公司)继“证大金牛增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期)(以下简称证大金牛)账面浮亏50%”后,短短一个月内,第二次爆出产品巨亏的消息。

  李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项目自2011年4月成立以来至2012年12月,很少有主动告知投资人项目运营情况的行为:“去年12月底,我收到证大公司寄来的减持报告,才发现我投入的303万元,只剩下234万元了,亏损了29%。”

  据证大公司去年12月出具的减持报告,截至去年12月6日,该项目收益率为-23.55%。

  私行代销产品巨额浮亏

  “当初,银行把证大金兔说得天花乱坠,还把证大公司创始人戴志康[微博]渲染得神乎其神。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一味向我推荐这类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私行部客户李先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我怀疑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是不是为了拿高提成才这样极力推荐。”

  2011年4月,李先生接到该行私人银行理财经理的电话,被告知“有一款额度有限,并且大家都在争相购买的产品”要推荐给他,对方突出“投资名额是好不容易抢到的”,并强调当时的时点是投资定向增发的好时机,因为股票的成本会比较低,但须投资300万人民币于此定向增发类的项目,预计收益率可达50%以上。

  当时,李先生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加上禁不住客户经理的一再推销,就购买了该产品。

  此后,李先生接二连三地接到私行客户经理推荐此类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并同期购买了四款同类产品。“但是,随后我开始担忧理财风险太高,主动要求私行为我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李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直到2012年12月末,李先生收到证大公司寄出的 《中诚信托·证大金兔1号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减持报告》才发现,该产品账面浮亏已经达到了29%。李先生很诧异:“当初私行方面虽未承诺保本,即使2012年全年股市表现低迷,但亏损为何如此离谱?”

  据李先生回忆,自己当初在招行接受一份《委托人问卷调查》时,自己对投资类型选择为 “稳健”,“我很诧异,为何要向‘稳健型’投资风格的投资者推荐这款明显不符合我本意的产品呢?”李先生质疑道。

  “我同期购买的四款同类产品全部亏损,其中三款损失均在10%左右,考虑到去年大盘整体低迷,我可以理解;但证大金兔亏得太多了,该项目我总投资303万元,去年年底返回我144万元,账面份额还剩余116万份,按照证大2012年12月25日公布的净值,折合市值大概只有908099元。”李先生告诉记者。

  “粗略计算,我总投入的303万元,如今只剩下约234万元了,亏损达29%。”李先生告诉记者,“私行的服务没有想象中好,理财计划基本由投资人自己决定,私行只是配合。除非投资人头脑清醒并注重风险权重匹配,不然极易在客户经理的‘循循善诱’下,一味购买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李先生告诉记者。

  有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一般来说,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晋升路径从入门到首席有多级,各家银行有所不同。“通常来说,见单提成是我们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销售产品的数量也是重点考核指标,在现有激励机制下,我们确实存在向客户极力推销非客户所喜欢产品的动机。”某国有大行私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信托计划投资7只股票

  据 《中诚信托·证大金兔1号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减持报告》显示,“‘中诚信托·证大金兔1号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之投资平台 ‘上海力利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金兔基金或本基金)于2011年4月18日正式成立,规模为8.44亿元。本基金共投资7个项目,投资金额为82517.03万元,占总资产的97.74%。”

  截至该基金原定分配基准日2012年12月6日,基金在合伙企业层面单位净值为0.7645,收益率为-23.55%。

  该基金投资的7只股票分别为:广汇能源 (760万股)、国栋建设(1800万股)、云天化(179万股)、远望谷(760万股)、常林股份(500万股)、圣农发展(1000万股)、西藏矿业(450万股)。

  截至2012年12月6日,这7只股票的实际收益率累计分别为:21.85%、-18.43%、-24.49%、-29.37%、-57.21%、-45.21%、-46.1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人朋友身份致电中诚信托信托业务部北京总部,希望获悉中诚方面对证大金兔可能面临损失,能否到期兑付等方面的说法,但对方表示不便回答,让记者联系市场部。

  随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络到中诚信托市场部工作人员,对方以只有投资者本人才能知晓项目运营情况为由,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李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也曾尝试向中诚信托寻求说法,希望咨询今年10月项目兑付时能否获得一些补偿,但辗转几个部门,中诚信托市场部只愿意提供两位信托经理的固定电话,不过电话无人接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体育澳网-李娜横扫莎娃 第3次进大满贯决赛
  • 娱乐于是之清晨告别 人艺演员鞠躬哀悼(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进会签阶段 或3月出台
  • 科技诺基亚确认停止开发塞班手机
  • 博客李银河: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 读书毛泽东为啥一定要送子抗美援朝
  • 教育中国留学生哪些问题最让老外看不惯
  • 育儿双独夫妻因春节回谁家起争执离婚
  • 成思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着力
  • 王小广:新型城镇化重在推进三大转型
  • 李山泉:医疗保险成为美国另一个沉重负担
  • 罗天昊:大赦的重点不是赦官而是赦民
  • 于刚:社交化购物是咋回事
  • 刘杉:日本挑不起货币战争
  • 管清友:中国会发生债务危机吗
  • 石建勋: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损人不利己
  • 朱大鸣:抛售豪宅是因为官场潜规则改变了
  • 倪金节:德国央行何以高调搬回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