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银行报表显示:信贷投放结构严重失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1: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田俊荣 信贷投放过多,去年势头尤猛。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0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8%,这一增速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上升3.4个和3.7个百分点,创下200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然而,仅仅看到信贷投放过多,单纯在总量调控上做文章是不够的,更应当看到,目前信贷投放在结构上多的多、少的少,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经济社会薄弱环节还没有得到有力的信贷支持。 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及公用事业、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高达65%以上,农业贷款往往被归入“其他”类 打开上市银行2007年中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信贷结构现状。 先看贷款的行业结构—— 中国工商银行:截至2007年6月底,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19%,交通运输及物流为15%,发电及供电9%,房地产开发8%,批发、零售及餐饮8%,教育、医疗及其他非盈利机构3%,建筑1%,其他11%。 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24.7%,运输业及物流业为9.2%,公用事业4.4%,房地产业9%,商业、服务业11.5%,能源、采矿和农业10.3%,金融业2.5%,建筑业1.5%,其他1.7%。 招商银行: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19.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12.3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31%,房地产业5.43%,批发和零售业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84%,建筑业2.71%,采矿业1.84%,教育1.1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14%,其他3.97%。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这些数据看似眼花缭乱,实则透露出重要信息。细细梳理可见,制造业贷款的比重普遍为20%左右(工行19%、中行24.7%、招行19.37%);交通运输加上公用事业贷款的比重也在20%左右(工行24%、中行13.6%、招行18.68%);房地产贷款似乎并不起眼(工行8%、中行9%、招行5.43%),但由于目前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接近20%,因此三家银行实际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比重在25%以上。这样匡算下来,投向上述三个领域的贷款比重竟高达65%以上。 相比之下,农业贷款却不“上榜”。在工行、招行的中报中,农业贷款被列入“其他”类,中行则将其列入“能源、采矿和农业贷款”(总计10.3%)。此外,建行将农业贷款列入“其他”类,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均列入“农、林、牧、渔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分别仅为0.21%、0.37%、0.22%。 再看贷款的区域结构—— 工行:截至2007年6月底,投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总行所在地等东部10省市的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64%,中部6省为13%,西部12省区市15%,东北3省5%。 建行:投向东部10省市的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58.28%,中部6省为16.03%,西部12省区市16.36%,东北3省6.03%。 从这一份份报表、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贷款正向某些行业、中心城市和优势地区、大客户集中,对农业、中西部地区、小企业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信贷结构失衡往往是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反过来又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 “信贷结构失衡是行业、地区等经济结构失衡的反映”,曾刚坦言,“信贷资金是商业化的逐利资金,喜欢‘追捧’强势行业、地区,与‘雪中送炭’相比,信贷资金更倾向于‘锦上添花’。这种倾向不应被批评,恰恰相反,它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结果和体现。” 以贷款的行业结构为例。正是由于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制造”蒸蒸日上;由于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由于住房制度改革释放了城市居民长期被压抑的住房需求,房地产业欣欣向荣,才使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及公用事业、房地产业的贷款居高不下。同样,正是由于我国农业兼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比较效益低于工业和服务业,仍是弱势行业,才使农业贷款相形逊色。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