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10:20 新浪财经
图为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赵龙 摄)图为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赵龙 摄)

  新浪财经讯 11月24日消息,2017中国智造业年会在北京JW万豪酒店举行,主题为“即刻出发:创造中国制造业的黄金30年”。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出席并演讲。

  辛仁周表示,推进智能制造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紧密结合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总结以往经验,搞一项工程、活动的时候都要切忌盲目跟风、盲目的脑子发热,一定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具体问题来推进智能化,只有这样智能化才能真正的发挥效率,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实实在在的取得一些成就。

  以下为演讲实录:

  辛仁周:尊敬的季主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中国智造业的年会,正当全国全党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召开这个会议,对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研究,我想对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十九大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新的任务。我想各行各业的同志都认真学习贯彻,也有好多的体会。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智能制造的一些方面的体会。

  在这里给大家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因为会议是中国智造业年会,我的理解是智能制造,因为智能制造可以这样讲,它是一个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一个全过程,是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

  我想刚才两位领导都讲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党中央一贯做出的重大决策。所以报告第一个方面要深刻学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能制造的重大决策部署,增强我们发展智能制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世纪的时候,2000年的时候,我们党召开了一个十五届五中全会,在会上专门有一章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当时提出在各个领域推进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信息化融合,十八大推出了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上个月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结合,要实现我们国家经济,迈向价值中高端,培育若干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等等,我想这都是关于智能制造的有关部署。

  从国务院来说这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我觉得这都是最重要的面向产业政策。大家都知道2015年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专门有一章把智能制造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而且随后的配套文件也把它作为一个重大的工程。

  后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的行动当中也提出了互联网+先锋制造,去年印发了关于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制造意见,也提出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像刚才讲的,今年印发了关于推动人工智能的规划里要,要发展智能制造的装备技术,一带一路的智能制造等也有具体的要求。

  另外国务院在关于其它一些专业领域方面,包括钢铁、有色、建材等等这些方面当中都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大量采用信息技术,推进智能制造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想党中央国务院做出这些重大的部署,这是着眼当前经济的发展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的举措,也为我们未来智能制造做出了方向。把这些部署落实好,使这些相关的政策、部署能切实的落地。

  第二点,切实把关键技术、核心设备作为推动智能制造的一个重点。刚才我讲了,这个智能制造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二类技术都是先进技术。在这方面可以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我们在信息技术、硬件、先进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有一些产业都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包括高铁、核电,甚至家电过去还是日韩的家电在中国市场有优势,现在很难找到等等,这些产业都已经走到世界领先的位置。应该说我们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的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满足推进智能制造的要求来看,我们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满足不了,我们跟国外的差距还比较多。另外大家知道智能制造方面很重要的机器人,我们的减速器仍然是控制在四大家族手中,差距仍然是比较大的,所以推进智能制造一定把这个作为关键。可以说目前这是一个命门,也是一个软肋,也可以说是一个风险吧,关键技术控制在别人手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发挥我们的产业链的优势,通过上下游协作,通过我们行业联盟的技术,攻克一些关键技术,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一些领域上能不断地取得一些成绩。从跟跑到并跑最后实现到领跑的转变,能使整个的制造水平站到世界的最尖端。

  第三点,推进智能制造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紧密结合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总结以往经验,我们搞一项工程、活动的时候都要切忌盲目跟风、盲目的脑子发热。因为智能制造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这是一个统一要求,一般从理论上来讲,现在专家也公认,从工业发展历史来看,1.0的时候大家都是机器化时代,2.0是电气化时代,3.0版本是数字化时代,4.0大家都网络化。智能化应该是5.0版本,是一个趋势。我们中国有一个“中国制造2025”,德国有一个工业的4.0,它的4.0提出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打造网络化水平,客观地讲我们的工业整个制造水平、管理水平比德国还要低不少的差距。所以这样来看,我们有些企业具备条件的一定要争取,一定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积极的推进智能化。

  技术比较差的,条件比较欠缺的,一定要补齐这个短板,有一些企业的基础很差的,包括管理水平很差的,有现在不少专家认为我们国家总体很强,大概是工业3.0的水平,甚至还不到。有的企业可能是2.0,还得补,是这么一个水平,我们国家总的来讲还是参差不齐的。

  另外这些行业当中,一定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具体问题,是产品不稳定,产品质量不过关,还是能耗高,还是环保水平不达标,等等结合这些具体的问题,来推进智能化。只有这样智能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效率,也能有它更好的发展空间,也能实实在在的取得一些成就。

  我下去调研的时候提过,我说这个事有的讲的很宏伟很宏观,我说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第四点,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制造这个团队,是一个方方面面,企业、政府、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的智能制造本身也是涉及到各个团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定要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不要盲从。

  有的方面要有试点,通过试点来推进经验,有一些好的做法。今年年底为了贯彻“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智能制造的规划,提出了一些总的任务和一些要求,有这么一句话,当前来看把它贯彻好、实施好,特别是结合中国制造各省的指南,避免一些盲目的重复建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这样来发展。

  另外在推进典型方面,在前两年在2015年和2016年,工信部总结了大概一百零几家的智能制造试点,也开展了交流会,推广了一些做法。今年又选择了几十家做的比较好的典型,通过这些典型做法,把他们的经验提高,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

  另外还有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现在包括中央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另外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也要形成合力,所以各地的计划一定要和国家的计划相衔接,避免一些盲目的重复计划。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同步发展。

  因为今天这个活动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组织的,但我希望媒体界的朋友,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当中,不光是智能制造方面,其他行业都涌现了不少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具有了国际竞争力。我希望媒体朋友对这样好的典型好的企业进行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的智能制造制造强国这个战略更好的得到实施,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陈楚潺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