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7日13:47 新浪财经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和结构技术研究所(IPK)副所长霍尔格·科尔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和结构技术研究所(IPK)副所长霍尔格·科尔

  新浪财经讯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指导,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2017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于11月7日至8日在青岛举行。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和结构技术研究所(IPK)副所长霍尔格·科尔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霍尔格·科尔: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尊敬的来宾,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德国的工业4.0的内容。并且去讲一下两个国家在政策和战略方面的差别,这主要是在德国的工业4.0以及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之间的差别。

  首先讲一下工业4.0的概念是什么,然后讲一下我们的现状是什么,以及未来的展望是什么。

  首先,有一些朋友可能并不是特别了解我们的协会,我们协会是在欧洲的最大的一家企业,我们现在已经有4000多个专利,每一年我们还会新申请400个专利,而且现在很多的是关于MP3,这是在25年前所发布的,而且现在仍然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技术,我们的主要的客户是来自于行业内的,我们主要是为国际和德国的企业增强工业竞争力,同时我们和中国的合作也在不断的加强。

  现在中国已经是我们在合作研发方面排名前五的主要合作伙伴,同时我们还有2.5万名员工,这些员工来自于67个研究所,而这些研究所是在遍布我们国家的各个地区,我代表的是柏林的这家研究所,我们主要是进行研究和生产和设计技术,而且它也很好的去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国家的工业4.0的战略规划。

  我们每一年的研究经费超过22亿欧元,当然我们在中国也进行了很多的合作的研究,在这些研究当中我们有17亿欧元是合约研究,也就是我们会受业界合作伙伴的委托来进行研究,最后他们会给我们支付相应的费用。我们是一家国际性的机构,我们在美国还有子公司,还有在拉丁美洲等很多的欧洲国家都有子公司,还有很多的亚洲国家,同时我们还有代表处和办事处,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去发现有很多的高科技的生产是我们客户所需要的,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这种高规格的技术和服务。

  我们知道甲壳虫汽车,它只有一些颜色的变化,内部的变化是比较少的,大众汽车也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到现在就有了变化,也就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们又能够看到这个产品的变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产量有一定的下降,所以我们有了更加去关注客户的需求来实现这种定制化的生产。无论是在宝马还是在其他的汽车公司我们都能够看到同一个产品有不同变化的情况。

  大概在过去的15年中,我们又看到了一种趋势,就是有个性化的生产,也就是说客户他们希望能够有这种非常个性的产品,当然在今天我们还有不同的生产技术,比如说边际的生产和3D打印,这就是说明我们可以根据某一个具体的需求来进行生产,而且一个产品一个数量。

  当然去管理生产的复杂性也是非常高的,对于传统的这些大规模的控制系统是没有办法满足这样的一个复杂的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些组织架构的话,我们能够看到有这些自动化的金三角,我们最上面的是大包,下面会有数据的需求,然后再往下面是数控和计算机控制的底部的层次,所以根据这些不同的层次,我们就知道如何来去组织生产活动。这也是为了去满足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生产的需求,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我们需要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去安排生产的环节,这也就是工业4.0的概念,这就是说在工厂种不同的物件他们可以在不同的设备进行共同的合作,来确保如何实现最优化的一个生产的流程来满足个性化的产品的需求。

  为什么它叫工业4.0呢?我们看一下第一次的工业革命是十八世纪,当时我们使用水和蒸气的机械系统,当时叫生产的机械化,但是在这个之前我们都是手工来做的,我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有了机械化的生产,在工厂种动力更强,有了不同的设备,效率能够不断的增加。第二次的工业革命有了大规模的生产,当时是以电气为动力的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美国,当时有了数控技术,然后又了微处理器,应用在生产中,同时还有计算机集成制造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三次的工业革命。我们看一下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能够看到完全数字化的技术在所有的工业链中的一个渗透,也就是说人、机、产品以及订单所有的元素都在不断的进行交互合作,甚至自己在这个系统中能够做出相应的决策,而这就是为什么平台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甚至可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推动因素就是工业的物联网技术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智能生产、智能制造。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工业4.0,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先看一下在过去的170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尤其是在制造业和产品的研发这方面。

  在这儿大家看一下,如果我们看一下1850年,我们能够看到在那个时候我们有非常高的产品的变量,但是产量又非常低,这是当时的手工制造业的年代,也就是说客户会到手工人员这里去要求自己的产品,然后会去进行手工,是根据单一的需求进行手工的制造,所以当时也是比较定制化的,但是是基于某一项具体的工艺来进行生产的。它在过去的很多年间都一直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在经过了100多年之后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阶段,也就是产品变化的情况是比较少了,同时我们有比较好的标准化的程度。

  与此通行的也就是产量在极大的增加,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了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以及产业分工来实现的,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我们有一个4T模型,这是美国的福特,他们的产品是高级定制化的,是在大规模的生产产品,大家能够看到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产品的变化的种类是比较少的。

  现在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断的看到一些新的发展,比如说通用电气,他们有很重要的物联网平台组织生产活动,还有西门子发明了一个平台,他们也是开放性的平台,现在我们还有另外两个新的发展就是海尔的COSMO Plat平台,这个平台是有一个制造企业来研发的,现在还有另外一个方法是德国的平台,是DMG所研发的一个平台,是大型机械的制造商,他们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机械制造商、软件供应商进行合作,他们是自下而上的合作,会不断的再加入一些新的应用来去控制和组织生产的流程,这是我们现在见到四个主要的平台,比如COSMO Plat等,一共是四个这方面开放的平台。

  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尤其是在工业4.0这方面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首先我们有一个纵向的整合,就意味着现在生产控制和规划方面的功能,比如ERP系统等会转向纵向的价值链中,他们纵向的功能会渗透到整个横向的价值链中,然后横向的整合是从数字化的工业到客户的需求,所以在工业4.0中我们会把价值链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和优化。

  我们现在有哪一些新的技术能够让我们实现智能制造呢?我们有核心技术,还有物联网等,然后我们现在可以把互联网应用在工业中,也就是让客户能够直接和制造企业进行联系和合作,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是追溯于追踪,在这儿并不以为着我们通过条形码或者是RFID的技术进行追踪,但是今天我们的技术是能够让我们在小的设备上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把不同的企业的物体联系在一起,我们还有智能的移动设备,同时我们还有嵌入式的系统,他们可以通过嵌入的传感器使用数据,可以起到和客户的联系,我们还有一些新的技术,比如社交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无线和近距离的技术,所有这些技术都是非常必要的,帮助我们来去实现智能制造。

  因为这种方式我们也就能够知道,这种平台在技术的辅助之下是高度可控的,而且我们在德国进行了不少的分析来了解这种工业4.0对于德国的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以一个例证来表明了一个德国的产品制造企业所带来的影响,这主要是生产的涡轮机,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他们现在采纳工业4.0策略,他们就能够在计划控制方面节省80%左右的资源,在另外一方面,他们的生产成本减少也可以达到20%,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产能利用率也会增加20%左右,通过这张表格,大家就可以看到德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包括了落实智能制造所有的企业他们的效率会增加20%以上,这还是非常显著的。

  在这里,我还想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德国企业在支持4.0方面花这么大的力气。阿迪达斯是生产鞋的,它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了,而且他们后来开始给足球运动员生产个性化的鞋子,比如德国的国家足球队生产运动鞋,之后他们进入了其他的制造行业,但是因为德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阿迪达斯把所有的生产业务转移到亚洲,这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是中国、印尼、越南几个国家,中国的劳动生产成本在过去15年当中增加了200%-300%,这也就导致了阿迪达斯把自己很多的中国的产能进一步的转移到了越南,明年阿迪达斯将在美国和德国开设一个新厂,原因很简单,个性定制的产品,我们每个人的脚其实都是不太一样的,但是也许我们都可以买类似的鞋子,都可以在商店里面购买,比如39码、41码,但是我们每个人的鞋子都还需要一定的个性化的更改,所以明年夏天在德国也可以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自己的脚,也可以到实体店进行扫描,两天之后就可以收到一个只属于你的鞋子,这当然比批量生产的鞋子价格稍微高一点,但是两天当中就可以收到自己专属在德国高生产成本当中为您专属的鞋子,所以德国政府对工业4.0这么的振奋。

  德国政府已经表明如果我们希望制造行业实现个性化,那么我们一定要把生产的中心设在离客户最近的地区,不可能把工厂设到拉美、亚洲,因为这里运输时间就要6-8周,所以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阿迪达斯会在德国设一个新厂,而且对于德国的政府来说,把产能重新的回归德国也有利于重振德国民间的士气,这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因为智能制造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这也值得中国和其他的国家仔细思考。

  现在我们如果进一步的观察一下我们附加值所带来的变化,以一些德国的核心行业为例,也可以看出在2013年举一个例子,在机械工程行业,我们总共附加值是768亿欧元,而到2025年这会增加到1000亿欧元左右创造的价值,就意味着每一年所带来的附加值增长就会达到1.7%左右,而这完全就是由智能制造所带来的附加值,这也就意味着这样一来,制造行业的效率会不断的提高,这对于企业、国家非常的重要,类似的在电子工程、化工行业都看到了类似价值的增加,当然在林业、农业、ICT、交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智能制造的影响。

  好,现在我们可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四个不同的产业战略当中,这也是位于四个不同国家,大家也知道像在美国我们都已经听到过现在有两大主要的战略,一个战略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另外一个也叫做美国互联网战略,或者是美国制造战略。在美国主要战略就是希望能够推动大力的创新,帮助物联网方面初创企业加大创新的能力,实现生产效率的复兴。日本也是希望能够实现应用范围的扩大化,这也就意味着智能工厂将来将会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当中。在德国当中我们考虑如何把工程当中追求卓越的精神带到数字世界。在中国我们也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发展的速度快,而且只要是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落实落地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也在未来大力实现长短结合,注重短期,着眼长期的结合性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其中一大特色就是不断的增加自动化的程度,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说在日常生产当中只是用一些技术就好,而是要用一些自动化的程度。所以像一些智能制造、互联网的产业在这个战略的落实过程当中都会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现在在我们的协会和中国也有不少的合作,其实已经有一些和大家介绍过了,因为我们在这边儿的工作已经开展很多年了,这一点也不足为奇,所以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今天我们又和青岛的中德生态园签署了一个合作伙伴的协议。除此之外,我们和青岛大学也有密切的合作,因为我们共同就智能制造进行研发,而且现在在南京也有中德智能制造研究所,除此之外,我们也是和广东有着大量的合作,在当地积极推动中德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

  现在我们也是希望能够把智能制造的概念引入到金属制造的行业,当然现行的项目还有很多,不过现在我想和大家重点说明的是,我认为德国和中国其实是完美的合作伙伴,能够通过努力实现两国制造业的升级,原因很简单,对于两国来说,制造业都是一个支柱性的产业,可以说我们两国GDP当中很大的比重都是来自于制造业,中德两国政府都非常看重未来制造业的潜力,其他的一些国家正在不断的减少制造业在自己经济结构当中的比重,而对中德两国来说,在GDP发展过程当中,制造业的作用依然不容低估,大概两年之前我们和广东省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希望可以建立一个中德技术转移中心,这是一个双向的技术转移中心,让我们觉得这一点非常有意思,我认为技术转移不应该是单向从德国到中国的转移,而且很重要的是中国市场上很多的技术对于德国的市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虽然这个协议的签署的过程当中甚至是得到了莫克尔总理和李克强总理的见证,这是两国制造行业进行技术转移,意义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和中国的另外一个合作项目是在江苏省,主要是建立中德之间的智能制造研究所,也是在这个框架之下,这个合作协议是在去年北京6月份签署的,也是在莫克尔总理和李克强总理会晤时的签署仪式,我们还建了一个演示中心证明德国的技术如何帮助中国更好的实现智能制造,如何能够更好的帮助中国来落实中国制造2025。我们还有一个培训中心,更重要的一点,我们的一个应用中心,因为应用中心的主旨就是在六个礼拜之内要对于样机进行升级,也就是说在晚一时候这个样机要在中国实现规模化的制造,德国有技术的专长,中国有落实的实干性和快速落实的能力,我们非常高兴和青岛签署一个新的合作协议,和海尔集团签署的合作协议,让我们觉得倍感振奋,因为相信通过这种合作我们依然大有可为,能够进一步的来推动在青岛、山东并且在中国各地创新和智能制造的落实。

  非常感谢大家耐心的聆听!我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介绍之后,大家更好的了解到为什么工业4.0对德国这么重要,对中国这么重要,因为我希望大家理解的就是,虽然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是不一样,落实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主要考虑到的就是两国的市场现状有所不同,而且我们两国的物料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有所不同,但是能够见到在两国之间的合作的协议相互借鉴也是倍受鼓舞的,非常感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