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13:54 新浪财经
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成思 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成思

  新浪财经讯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第一届年会(2017)”于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金融学科发展”,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成思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商品金融化的典型特征是普通商品金融化,比如茶叶市场、玉石市场、葱姜蒜等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波动的方式越来越靠近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方式,“商品金融化是金融意识崛起过程的一个必然趋势。”

  此外,他还指出现在有一个观点认为金融做得多了,还有一些名词叫“脱实向虚”,“虚拟经济”,对金融批判比较多,张成思认为恰恰相反,金融化的确带来了一些负面,但那是表面上,如果下到基层调研,就会发现微观企业、上市公司,他们的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他们的金融行为实际上确实实现了产融结合,这个需要科学的论断。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成思:非常感谢!金融化个词最近十年来刚开始研究的,并不是从正统的金融学科提出来的,更多的研究实际上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社会学领域有一批人在提这个问题。对这个领域简单做一个梳理,并且基于最近十几年中国出现的特有的商品金融化的问题,把这几个商品金融化和已有研究当中西方学界所提到的经济金融化这个问题联系起来,实际上就形成了今天我讲的这么一个逻辑,就是金融化我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次进行竖立,最后多重的逻辑有分歧也有一致。

  金融化主流新古典经济学派,六七十年代金融发展说的本质上是通的,所以他讲的是金融化,这个研究已经到了基本上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金融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化和金融发展说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急进政治经济学,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更遭可以追溯到马克思《资本论》,希法亭《金融资本》以及列宁对帝国主义和金融资本的论述,他们频繁使用金融化形容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态,认为金融化和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一唱一和,构成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新框架,在全球范围内都带来了破坏性影响。还有人讲因为现在金融的崛起,让这些原本研究资本主义相关内容的一个流派受到了一些排挤,所以它带着一个比较负面的情绪,这不是我说的,是文献里面讲的。

  金融化逻辑从微观视角上定义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这个在2005年有一篇文章讲,企业的利润积累日益依靠金融渠道而不是传统的贸易和商品生产,他们的基本论断仍然对这样的金融化持有比较负面的结论。还有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他讲非金融企业卷入金融市场的活动越来越多。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产业转向金融。大概是这样的角度。

  还有中观层次的金融化问题,就是商品金融化,它既不是西方所讲的资产证券化,西方人发表的一些文章,实际上讲的是资产证券化,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我们这里讲的中国不是这个问题,中国的结构化金融产品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是类似于从葱姜蒜被炒作的过程。回顾一下我们前些年,茶叶市场、普洱茶、大红袍,还有玉石市场,和田玉、鸡血石,小叶紫檀,还有代表金融的商品出现了金融化的现象,所以商品金融化的典型特征是在普通商品金融化。而且给我们金融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传统的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现代微观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提供了一个打通的渠道,我们在那个机制上,新的商品市场价格机制是什么样的,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宏观金融商品的金融化简单举一些事实。

  大家讲宏观层次的金融化,就是泛金融业的金融化。现在有一个观点认为金融做得多了,还有一些名词叫“脱实向虚”,“虚拟经济”,对金融批判比较多,张成思认为恰恰相反,金融化的确带来了一些负面,但那是表面上,如果下到基层调研,就会发现微观企业、上市公司,他们的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他们的金融行为实际上确实实现了产融结合,这个需要科学的论断。

  另外,泛金融行业的金融化逻辑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来是资本主义新纪元的转变,经济与社会的系统转型以及金融部门和其它经济部门之间的病态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流派认为泛金融业金融化的驱动逻辑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是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必然结果,这是完全带有批判色彩,带着有色眼镜去提前下的结论。

  实际上它本身并不具备外生金融扩张的能力,这么多年金融行业的扩张,如果真是说有一个理念或者思潮的引领,它应该是金融学两条的平行主线,一条是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学说的理论推动,二是现代金融学宏微观范式结构性转变的驱动。

  后来大家讲微观企业的金融,是因为股东价值论的兴起,从现实看有没有这样的趋势呢,我也做了一个中国的典型事实。这是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整体金融化的程度和我们实业投资水平。下面没有符号的是我们实业投资率,是在逐年下降的,另外两条是通过不同的口径测算的中国微观企业金融化程度,不同口径就是包不包含一些特殊类型的公司,总体趋势是向上的,但是我仍然想提醒目前拿我们发展路径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金融化的水平还不算高,所以未来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显然我并没有站在一个批判地角度说金融化这个问题好还是坏,我现在讲得是演进逻辑。

  微观企业金融化的逻辑大概有这样几个相关的问题。一是股东价值论的兴起带动了微观企业的行为变化,就是它在经营过程当中,我现在讲非金融企业它在以产融结合这样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方式,金融也在做。最后本着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是整个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传统行业因为过去几十年的利润率在下降,同时金融行业与生产行业的利润缺口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这两点是驱动实业投资转向金融化的一个因素,但是本质上还是资本逐利的体现。

  我进一步把金融投资,就是整个非金融企业上市公司里面在金融投资的占比,占整个投资的比重,同时把货币因素放在这里面。我认为整个公司的金融发展和发达国家最大区别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叫谁能够拥有资本谁就拥有金融化的优势,所以可能货币跟金融化有关系。这是我做的一个基本的回归,大概的意思就是货币跟金融化有关系,时间关系跳过去。

  最后一个线条是商品金融化。商品金融化我们看到了,比如葱姜蒜,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波动的方式越来越靠近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方式,导致到后来的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当中看到的很多的典型的例子都有普通商品金融化这样的影子。所以商品金融化是金融意识崛起过程的一个必然趋势。如果打开,可以看到实际上是普通商品和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的可能。不同商品它的波动周期不一样,导致我们最后核算的CPI比较的吻合,不到2%,这个太低了。我还进一步提出了商品金融化是可以度量的,时间关系就不讲了。

  多重逻辑当中有一定的分歧,这几个主线,宏、微、中三个层次的不同逻辑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致性的内容,比如它资本逐利的天性,在每一个层次都有所体现。另外金融化可能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我们现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

  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