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7月29日消息,“2017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于本周六在上海举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在会上就基于信用基础和框架的行为监管逻辑进行了阐释。
王忠民表示,关于信用有两层逻辑。第一,当正信用不能资本化带来价值,变为其它价值回报的时候,一定会让信用发生负向的、反向的作用,结果导致的是人们通过负面信用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信用的负面接口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
第二,信用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微量信用每一日、每一维度、每一点滴的信用是可积累的,只有这样的永续积累,甚至跨代积累、跨市场积累的东西,用小维度积累到多维度,最后才是一个总量的信用,一个民族的信用,一个国家的民用。
就信用和监管的关系,王忠民表示,一定程度也可以把过去的监管逻辑看作行为和功能监管。比如过去的监管逻辑当中,两个角度都是功能和行为:第一是行为准入,第二是价格监管。
但这背后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准入何以公平,何以保证新的东西及时被批准,价格监管怎么保证价格当中背后的每一个微观离子的取向和利益风险收益结构都是匹配的,等等。
王忠民表示,在今天市场中看到的一些问题,如果看成是一些道德风险,基于信用的道德风险,可以把它称之为黑天鹅个人事件。但是如果在信用基础架构当中出现了漠视,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中国经济风险和问题的“灰犀牛”,因为它延展到了一切的产品线、一切的市场线,它是延展到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内容的界定。如此来看,监管的逻辑一定是定义为基于信用基础的行为监管,才是我们今天资产管理市场监管的应有之意。
王忠民还表示,如果从信用角度出发,会发现所有金融产品背后的信用基础架构都会衍生出一个问题,即风险收益特征如何在信用基础之上,体现在每一个金融产品和每一个金融市场上。所有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无非是对基于原有的信用基础架构当中的风险收益对称性做了延展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工具越多,基于信用延展出来的越多。
另外,信用和技术也息息相关。大数据可以让信用画像完整充分,智能投顾可以让存留信息和及时信息随时被监管获知。王忠民在论坛上特别提到了区块链。他关注到在每笔交易中,区块链是价值链,更是信用链。每笔交易去中心的情况下,就是个体信用的原始记录,而且永续不得更改。市场自主交易,在市场共识的情况下面,基于信用基础的微观的每一笔交易都可以不仅交易成功、达成共识,还可以永续记载,还可以智能合约,还可以进一步的向前重复演进的时候,可以发现信用的基础逻辑在和新的技术加在一起,呈现出无限创新空间,同时也有了一个基于信用有效的监管空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