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7日12:14 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新浪财经讯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年中期”于6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出席并演讲。

  刘元春表示,从技术创新周期来看,当前全球正处于前一轮技术革命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过渡阶段,核心指标是全球技术专利的增长速度在近十年中急剧下降,技术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革命性作用还没有到来。

  从房地产来看,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和财富分配两极化的出现,会产生很多影响。如果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那么大周期的调整恐怕很难到来。

  刘元春称,研究发现,大国赶超往往都是在大周期的过渡阶段最明显,“因为在这样的一个阶段里,落后国家的技术赶超和学习效应能够急剧增长”,他认为中国技术的进步空间非常大,第一来自于技术升级,第二,投资品升级反映强烈,第三,拥有强大的产业升级后备军,“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就是农民工的工资开始与大学生的工资拉平了,这意味着一年毕业770多万的大学生要加入到后备军红利中,跟农民工一起争饭碗了,他们对应的产业就是中高端制造”。

  刘元春认为,未来企业的利润来源将是消费升级。

  刘元春表示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开启有强劲的基础,之所有仍未开启主要是有三道坎:第一,金融整顿和房地产治理,否则会导致“脱实向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大大降低,第二,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三,政府改革。

  “如果按照现有的模式进行简单加速地方投资,按照工业化的模式迎接下一轮的增长,我们很难实现新周期的升级和发展”,刘元春表示,新周期中,经济的增长需要服务型政府来支持,需要政府打破管制,释放投资空间,尤其是在第三产业投资领域为民营企业放开。“目前,政府的目标和行动是扭曲的,中央的目标与地方的目标是扭曲的,如果政府无法把扭曲的格局纠正过来,那我们要迎接大的新的周期是很难的,要想在超级赶超效应中创造下一轮周期的升级也很困难”。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