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金融论坛”作为科博会的重要活动于2017年6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业务局副局长方可出席并发言。
方可表示在改善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金融创新非常关键。
麦肯锡的预测数据显示,亚洲未来15年基础设施建设的总需求将会达到38万亿美金。按照目前的投资结构估计,只有不到一半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投资缺口巨大。与此同时,市场上庞大的私人资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因此,如何让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基建市场对于亚洲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
方可表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新近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等国际多边银行可以在基建需求和私人资本之间起到很重要的“桥梁”作用。
回顾历史,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开行”)等老牌国际多边银行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都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过去十多年中,由于这些机构在管理体制、投资政策、项目审核程序和要求等方面日益官僚化、程序繁复和低效率,它们的潜在作用不仅没有得到发挥,它们的影响力近十多年来也在逐渐减弱。因此,基建投资领域急需创新。由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投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力求通过一系列金融创新改善和增进亚洲的基建投资。
以下为发言实录:
方可: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讨论金融创新。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话,我将用英文发言,这是因为我们亚投行的工作语言是英文。幸好论坛提供了很好的同声传译。
我今天的议题是改善基础设施金融的创新尝试,这也是我们亚投行的一个工作重点。大家都知道,基础设施将人,社区,服务,市场互相连接在一起,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但未来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依然是非常大的。这里引用的是麦肯锡的研究数据,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数字是令人吃惊的,尤其是在亚洲,在未来的15年,投资需求总额是38万亿美金。按目前的投资结构来看,只有不到50%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资金缺口非常大。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大家现在都在提要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很多亚洲国家已经开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将给我们带来额外的对绿色技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每年大概增加5%。另外,绿色技术和普通技术相比,它的一个特点是启动的资金需求往往会比较大,而未来运营养护的资金需求会比较小。因此,是否有充足的低成本启动资金对是否走绿色发展路线影响很大。
为了满足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仅靠公共资金和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大家都知道其实市场上有蛮多的私人资本在找好的投资机会。有一份报告说,全球私人投资机构手里有1200亿美金资产,但每年仅有6亿美金投在基建领域。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私人投资机构对基础设施投资不感兴趣?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在座诸位都比我更清楚,所以我今天不就这个话题展开了。
我今天的谈话重点是怎样通过金融创新来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基建。从历史来看,国际多边开发银行(简称MDB)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MDB的典型代表是世行和亚开行。它们曾经是,而且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简单说起来,MDB的基本运作模式,就是由多个国家组成一个合作银行,每个国家为这家银行提供主权担保和少量的资本金,然后通过这个银行把资金(主要是私人投资者的资金),以及技术和知识,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这个模式是二战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出来的。世行当年就是用这种模式成功支持了二战后欧洲和日本的重建。后来世行的支持重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东亚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它们的经济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于世行(以及后来出现的亚开行)提供的基础设施投资。从1945年到2013年,世行的IBRD(非优惠贷款分支)利用各成员国投入的134亿美金资本金,累计批准了超过5860亿美金贷款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除了通过银行自己的贷款业务来直接撬动私人资金,MDB还可以通过其它功能优势间接地带动私人投资。譬如说,帮助政府建立和完善私人投资和PPP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帮助政府鉴别和准备高质量的投资项目,通过支持示范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来增强私人投资者的信心和减少投资者的风险感,等等。大家可能知道,自世行成立以后,大概每十年左右就出来两到三家新的多边银行,譬如说上面提到的亚开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和发展银行等,以及这两年刚成立的总部在北京的亚投行和总部在上海的金砖银行等等。国际多边银行数目的不断增多也从侧面说明MDB模式基本上是成功的和受欢迎的。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MDB运作模式也面临巨大挑战。尽管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现有的主要多边银行的基础设施投资业务却停滞不前。原因很多,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现有的MDB管治结构已经落伍了,但却一直未能进行有力的变革。老的MDB基本上还是由发达国家主导,银行的重要决策和业务上的政策和管理,很多时候是由一小部分发达国家说了算。这些国家是所谓“非借款国”,因为它们已不能再从MDB借款。他们推动的议题很多时候反映的是他们本国的利益和本国的民意,很多时候和MDB的真正顾客,即发展中国家(或者叫“借款国”)的实际需求是不一致的。举个例子,世行最早成立时,它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基础设施建设,基建项目占到了总投资业务的70%以上,但后来由于不断增加别的发展议题和投资方向,基建投资比例不断下降,近年来曾一度跌到30%以下。这种变化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我们今天的发展观念确实比以往要更广一些。但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非借款国推动的,不一定是借款国在当前发展阶段优先需要的,有时也不是MDB投资的优势领域。结果造成了很多MDB不再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把MDB的资金投在很多其它领域,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区发展,文物保护,妇女保障,还有埃博拉病毒预防等等,不仅出现投资业务“失焦”,投资过度分散和效益低下的问题,也相对减少了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第二个问题是MDB在财务上的局限性。MDB对资金管理是非常保守的。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商业银行,不想去谋利,当然也不愿去真正承担风险。所以MDB投资业务的扩张基本上完全依赖会员国的增资,而增资是不受董事会里居多数的非借款国欢迎的。因此每次增资都非常不容易,近年来由于主要的非借款国国内经济出现困难,增资更是难上加难。目前世行就遭遇这个困境,增资方案因为得不到大股东美国国会支持,已经延拓好几年。世行业务增长由此受到极大限制。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很多MDB已经变成庞大的官僚机构,运营政策老化和僵化,运营操作上不断增加繁文琐节,导致运营效率日渐低下。项目评估要求过多,项目评估时间过长,以及贷款条件太多等,最终增加了项目交易成本,导致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再满心欢喜地找MDB借款。有些国家急着上项目的话,可能就去找别的资金来源。
亚投行正是在上面提到的背景下出现的,应该说是应运而生吧。
首先强调一下,亚投行不是一个中国的银行,它是由中国和其它56个国家一起发起成立的一个国际多边银行(MDB)。这56个国家中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在董事会里居多数。这是一个新的MDB,是为了21世纪设计和建立的。一方面它采用了MDB运作的基本模式,另一方面它又要在学习现有MDB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所以创新是亚投行的生命基因。
另外,亚投行的成立和运作,并不是要去和现有MDB竞争甚至去取代它们。亚投行是对现有MDB体系的补充与合作,一起去推进亚洲和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极大,所有MDB加一起都没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所以我们这些MDB需要一起合作。
既然是按MDB来运作,亚投行就必须按国际规则来办事。亚投行在银行的管治上,在问责、采购、财务管理、社保和环保等方面都采用了国际认可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但在我们在项目审查和管理中力求避免繁琐和过度的条件和要求。
吸取其它MDB经验教训,亚投行的投资业务有一个明确的焦点,就是我们只搞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又有三个优先的领域,第一个是互联互通,包括交通、能源、贸易还有物流等,增进地区间和国家间的联通性。第二个是绿色的基础设施。我们今天要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为今天服务的,它是要为未来服务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建设绿色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比如说太阳能, 可再生能源,还有绿色交通,低碳城市等等。第三个是调动私人资本。前面已经提到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光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亚投行希望在这方面比其他MDB做得更好,能够做出一些创新和突破。我们的投资项目不仅不能把私人资本排挤出去,而且还应当成为一个平台,一个催化剂,引导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到基建投资领域中来。
大家可能听到我们金行长多次提到,亚投行的营运精神是“精干、廉洁和绿色”(Lean, Clean, and Green)。精干指的是我们有一支小而精干的管理队伍和专家队伍,在内部管理和项目审批上都强调简单和高效。廉洁意味着我们对腐败零容忍,在资金财务管理上采用严格要求。绿色则代表着亚投行高度重视环境,接受绿色准则,愿意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做出贡献。
秉持以上原则,亚投行在管治上已经做出一些创新。比如说,亚投行没有设立其它老的MDB都有的驻地董事会。亚投行的非驻地董事会成员日常都不在北京常驻,只有每个季度到北京开一次会。虽然所有项目目前还需要经过董事会批准,但按照银行的章程规定,董事会将要把项目审批权力下放给银行的管理层。这样一来,和其它MDB相比,亚投行不仅因为不用为董事会提供办公居住工资等费用而减少了运营成本, 而且其项目审批和执行能力也有可能因为减少了董事会的干预而大大提高。
再举个例子,老牌国际多边银行,在职员录用上都有会员国限制,也就是说只能招聘来自会员国的国民。而亚投行在职员录用上采用了不分国别的国际公开招聘制度,招聘职员可以来自世界任何国家。我目前的同事中就有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尽管它们还不是亚投行的会员国。
亚投行的金融政策也非常灵活实用。理论上讲,我们的政策允许我们采用其它MDB都用的传统的贷款和投资工具,也允许我们采用各种商业银行已经成熟使用的投资工具。我们可以做贷款,也可以做股权投资,基金,债券,增信,提供担保,银团投资等等。我们可以提供国家主权担保金融,也可以向私企,国企,地方政府还有其它机构提供非主权担保金融。我们的投资是按照市场来定价的,我们不回避风险,从而保证银行有一定的盈利,未来银行扩展业务不一定要依赖会员国增资。另外,所有的会员国都可以向亚投行来申请贷款和投资。这一点也是和其它老牌MDB不一样的。他们按照国家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把会员国分为“借款国”和“非借款国”结果在银行政策上带来不同的利益纠纷。而亚投行所有会员国都可以享受亚投行的金融服务,可以减少会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容易形成合力来支持银行的业务发展。另外,银行的所有投资决策,都是基于经济性考量的。对于每一个项目,我们都要做尽职审查,审查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社会评价、环境评价等等,
我们在采购政策、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上也做了很多创新。前面我提到,亚投行在这些政策上采纳了国际认可的高标准。同时我们的政策也接受了国际上的最新和最佳实践经验,所以我们的政策比世行和亚行这些老牌MDB还要先进。世行目前也在改革它的采购政策和它的社保环保政策。他们的改革方向和我们一致的。但我们已经开始实行了,而他们还在探索怎么能突破现有的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从而真正落实他们的新政策。
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多讲了,给大家汇报一下亚投行开业以来的一些成就。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的成员国数目由57个增长到77个。我们知道亚开行是在1966年成立的,目前为止只有67个成员国。我们在会员国数目上已经超过了亚开行。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批准13个项目总计投资额约22亿美金。而我们的员工数量到目前为止总共才100多人。这13个项目中,很多项目是和世行、亚开行、欧洲复兴和发展银行合作的,通过这些合作项目我们可以向这些老牌MDB学习和取经,同时培养我们自己的队伍。不过我们也已经开始做我们自己独立投资的项目。这13个已批准项目中,就有3个是我们自己独立投资的项目。将来会逐渐有更多自己独立完成的项目。当然我们还是很愿意和其他银行和投资者合作,如果你们有好的项目,欢迎和我们来洽谈。希望将来能和你们有合作机会。
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亚投行,可以访问我们的官网,也可以联系我本人。一会儿有时间我也非常愿意回答你们的各种问题。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