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9日14:30 新浪财经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举办的“2016新浪财经自媒体颁奖典礼”于2017年1月19日在北京举行,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出席并发言。他表示,媒体本身会成为创造新的消费、新的品牌的新的力量,一切的组织本身也媒体化了。今天我们的消费是在消费那种由你所展现的生活方式。在做媒体的时候就是在做经济,是在做消费。

  以下为演讲实录

  秦朔:大家下午好!自媒体的价值在哪里?我想可能有很多,我今天到的比较早,所以就在庆旭的办公室休息了一会儿,看到了他为这个活动准备了一个发言稿。但是他上来以后没有用那个发言稿,发言稿是什么呢?那个发言稿就是传统媒体的口吻跟风格。

  我昨天晚上在一个电视台做了一个新闻的节目,大家都知道电视台都是特别高大上的,像我们这样在座的做自媒体的人往往都觉得自己很单薄,确实如同刚才庆旭所说,可能就是三五条枪、几个人的小团队,每天朝不保夕,的的确确是现实生活的写真。

  换到另外一个场景,我昨天晚上很触动,在那个大楼里我也是等,因为我节目录制时间还没到,在书架上看到很多书,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了我以前做的媒体20多年的过程经常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指引、各种各样的指南、各种各样的洗脑,以及各种各样的基于传统理解框架里的那些所谓的新闻媒体知识和教育。

  所以我昨天晚上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想法,我说这个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安慰,还是我们现在这三五条枪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能带给你更大的安慰?其实如果不是说国家财政资源的支持,或者说国家很多政策的倾斜,今天的大媒体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空壳,因为他们已经不再真正跟现代的用户来交付真正的能力。

  我还是认为自媒体演进的路径非常多,而且空间也非常大。90年代末的时候出过一本书,作者认为未来的媒体一定是跟电讯、跟网络,跟这些方方面面连在一起形成的超级网络。那个时候仅仅是可能像我们今天理解的TMT的融合等等,在今天的时候,其实大媒体潮或者作者在1980年的时候这种预计,他那时候就认为媒体未来是互动的神经网络,我觉得今天变成了现实,当然变成现实核心的动因是智能的手机成为我们的第六器官。

  所以当移动互联网在07年的苹果、08年的安卓、2010年以后的加速发展,其实你就看到,今天可以说媒体真的是无处不在,你说政治是什么?为什么在上一轮选举的时候奥巴马会当选,这轮选举的时候特朗普当选,这是今天的政治,今天政治背后强大的动力,事实上是社交化媒体的动力。当然这里面可能有问题,但是这是今天的政治。

  这是我们刚才讲的媒体自身变革的一个逻辑。另外一个逻辑上,就是比如城市化与消费升级。这个非常厉害,上次曹国伟讲,上一阶段新浪微博的强势增长就跟媒体的下沉是分不开的,你在一二线他知道怎么健身,你到三四线没有啊,他要知道好的健身怎么教啊,怎么办?微博上。所以中国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的过程,其实被整个媒体包括自媒体更大的空间创造很好的产品。

  还有云的支持,所以让大量的抓取、大量的爬虫、大量的推荐、大量精准的东西到达,以及跟背后广告的结合,都发生了。

  第四,整个文化的改变,特别是全球化影响的改变,使得我们不需要这样传统的类型去生产。

  所以我觉得,媒体这条线和演进跟社会科技这条线的演进,最终这两条线汇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手机这个点的时候,就出现了媒体跟社会的一体化,社会化的媒体,社会也媒体化,政治也媒体化了,金融投资也媒体化了,媒体社会化了,媒体化的社会形成了。

  所以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媒体本身会成为创造新的消费跟新的品牌的新的力量。另外一面,一切的组织本身也媒体化了。在前一个层面,我觉得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变革,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在《后工业社会来临》这本书里面提到了,说在市场成为经济跟文化的交汇处的时候,在下一个1/4世纪将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经济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现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大师就是大师,这句话太重要了。

  所以为什么媒体这么强大?比如在我们第一财经系统出去的创业者,跟我有关的,比如一条,现在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卖百万的电商产品,本质上是什么?本质上是今天我们的消费是在消费那种由你所展现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前面是被动的,我很被动的,我做新闻,我吸取用户,然后你有广告。

  现在不是了,我说买什么你买什么,我是主导,就像吴晓波最近做电商,我说我用新工匠的方法可以把原有各种各样的消费品种可以刷新,当然有非常大的挑战,但是符合了经济是要生产文化所展现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觉得这条线对于自媒体来讲会有很深远的意义,一旦你能够展示出一种生活的方式,无论是精神生活的方式、情感生活的方式、物质生活的方式等等等等类型,无穷无尽的生活方式你能够展现出来,而且是有吸引力的,你会变成一个主导,最后你会变成一个经济。你在做媒体的本身是在做经济,是在做消费。

  然后我觉得兴趣知识型,是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面特别明显,所以看到大量的内容付费,而且看到内容付费非常有意思,比如我办公是在喜马拉雅FM那个地方办公的,跟他们有一些版权合作,所以我办公的场所是他们免费提供的。

  现在你看一下,以前比如说刘雪峰他们有几个人在第一财经写音乐的专栏,现在他们转到做付费的音乐知识的讲述,很火,几万人。过去给你报纸写个专栏才能有多少收入呢?就是兴趣知识性的东西的销售特别特别的旺盛。我记得上次曹国伟讲说,新浪是在几十个门类里面已经是一年内过10亿的点击流量,基本上都是在知识、兴趣领域了,所以这个空间非常非常大。

  假新闻的确是很大的问题 可信赖的信息源比较少

  同时,在自媒体的过程中我觉得的的确确有一些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比如刚刚庆旭也提到了,就是说假新闻的问题。为什么我做的感觉到特别特别辛苦,除了说你选择了这个方式就比较辛苦,另外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现在可以引用的,能够直接引用的可信赖的、吸引人的比较少。

  比如我前一阶段写一个文章,涉及到《遗产税》的问题,《遗产税》在我们十五大报告里有那么一句话,结果在网上隔三五个月就有一个深圳要先搞《遗产税》的试点。后来我仔细的追根溯源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而且深圳市政府都已经辟谣过几次了。但是现在在微信上、朋友圈里很多,最后你发现你没有办法引用,所以你就很辛苦。

  因为每个你再回去查原始的材料的时候,你会发现真的很多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反而的的确确对假新闻的繁荣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东西,刚才庆旭在那儿说乐视的事,我刚好开一个手机,发现跟它变种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来了,有一条就说,“刚刚拿到3亿美金,立即就停产”,快速的移动以后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个地方据此又开始炒菜,这个菜可以不断的炒下去,的的确确是很大大的问题。

  机器人,现在机器人已经出现很多了,现在是一个热点的集粹,现在越来越多的声控,将来随着人工智能以后,现在已经可以,你现在是我们去用眼睛看,比如今天下午的场景,今天如果是机器的或者有N多机器的摄像头,现在还识别不了,很难根据这个东西做出一个新闻,我们可能再几年就解决了,现在学习速度非常非常快。如果有很多工作将来由他们所提供了以后,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

  谈自媒体心得:每篇文章要做四次校对

  具体到我们自媒体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我觉得,一个,还是要更好的认识社会,我说这个社会是一个广义的外部世界的概念,就是我们怎么从这个里面去找到一个机会,把我们自己的挖掘能力、生产能力、运营能力跟他去很好的结合。另外一个,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

  其实我很喜欢,有一些特别轻松的,这是风格化的体现,有一些我也很喜欢,但是很不幸,因为我当总编辑时间太长,所以一直被抽到上面,只会讲空话、套话,很多虚的,所以现在以分析为主,更加辛苦。当然最后你会发现,你要坚持你的这样一种偏好,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怎么平衡个人跟机构、专业团队的关系。从眼前来看,读者是反机构的、反团队的,道理很简单,今天我们看财经类的各种各样的号里面,以及一个组织,比如一个杂志、一个报社他们推出来的所有的号你去看,凡是有人格化特征的,都会比没有人格化特征的栏目有很大很大的优势,但是这样一种趋势能够有多长的生命力、能够持续多久。

  换句话说,对你个人的人格化意义上的喜好,我个人认为其实风险也是很大的。比如说你个人的生产质量问题、专业程度问题,甚至个人生活操守的问题,方方面面,你还能走多久。最后都会从个人慢慢的走向机构专业团队的建设,这个东西我认为才会真正的持久,这个会成为一个旗帜和符号,整体的还要借鉴优质的特别好的媒体体系化、制度化的优势。

  我的团队到现在只有10个人,但是我相信在自媒体里面能够做到3次校对不太多的,我们每篇文章大概4次校对,拿过来以后我们有负责的编辑是要全部看过的,我搞了一个校对组,校对组里有我自己的弟媳妇,是一个报社的副刊部的主任,所以她的文字功底是非常过硬的,中文系硕士毕业的,还有我邀请了一些人,包括我们第一财经总编室的人,因为我怕政治上方方面面犯错,的确有很多我们需要把关的,包括我们后面还有两个人,包括我夫人也会看,就害怕出事。到最后不管什么情况下我都会看一遍,确确实实不能逐字看,但是大陆和香港、内地和台湾,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是不会出的。必须这样子才能建立某种意义上的标准。

  最后,我们跟平台怎么互动,我刚才也提到,多端化的趋势,所以我认为自媒体的生产的确是要跟更多的端口进行更加丰富的合作。我们未来的模式就是说,现在我们的人也在增多,内容多了以后我们会根据不同平台的需要,现在不是说一个稿子到处平台撒,而是有一些稿子要定向跟平台的属性相关联,这些是我们的一些思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