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12:01 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0月27-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出席并发言。他认为,房子价格在不断地上涨,侧面反映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为投资者提供足够多的适合风险匹配的多样化的金融资产。

  此外,中国的金融风险正在发生变异,监管结构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其认为“大一统”的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国金融发展的需要,必须认真研究,找到合适的监管架构,但吴晓求也认为,“目前的监管架构从逻辑上说还有存在的价值”。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吴晓求:本轮讨论的主题非常的好,叫金融业发展新格局,创新、跨界与融合。我想三个方面还是很重要的:

  第一个,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这应该是未来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10月1号人民币加入了SDR,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全球货币体系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二个,也是在货币市场上,由于美元加息的预期明显,这就意味着全球货币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人民币也出现了下跌的趋势,全球市场正在寻找一个定价的枢纽中心,这非常有趣。

  第三个,全球的金融业发展新格局就是中国金融对全球影响的加大,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进入全球金融中心的趋势,全球金融业的中国元素在加大,如果一定要说是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新格局,我认为这三个可能还是比较准确的。

  我再简要的说一下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新格局,把这个标题稍微调一下,创新、跨界和融合是比较贴切。今天时间关系,我不可能讲创新、跨界和融合,这个要讲很长的时间,我就讲一个创新。

  中国金融现在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创新时期,因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新变化,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呈现出L型的趋势,这个趋势应该说是比较明显的。基于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框架,金融业要有相应的调整,我们要通过工具创新来完成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供给侧的改革。综合来说,很多人都把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进行了过分的解读,认为银行要给僵尸企业贷款,因为你说过金融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是有问题的。

  实际上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多地是要满足融资者对融资公平、多元化选择的需求。也就是说它基于自己风险的考虑,基于自己优化资本结构的条件,金融体系要提供一套有效的市场化融资工具,中国金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进行创新,这就是工具创新。

  另一方面,金融体系要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资产组合,多样化地有效的资产选择,应该说今天的中国金融体系还没有完成这样一个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价格在不断地上涨,表明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为投资者提供足够多的、适合风险匹配的、多样化的金融资产。无论是从资金的需求讲还是资产的选择讲,这两个方面中国金融做得都不好,所以说要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我想未来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创新的重点。

  第二个,我们说中国金融结构比较传统、比较落后,最重要的标志是它没有化解风险的能力,我们的存量金融资产太高,因此推动金融制度的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推动资产证券化。提升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中的比重,这是改革的一个基本的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改善金融的功能,特别是普惠金融,刚才有人谈到了。我想这个是我们创新的第二个地方,要进行结构创新,同时功能也要发生调整。

  第三个,就是业态的创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创新也是今天中国一个显著的标志。它对改善金融的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业态的创新持一种批评改革。你可以看到最近对互联网金融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金融业态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互联网金融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第三方支付,应该是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很多关注点放在P2P,特别是P2P的跑路夸大了金融风险,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进行金融业态的转型,因为整个经济运行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特别是人的生活、消费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你的金融业态不发生变化,你就难以完成,这是推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我想这个是第三个。

  第四个,很重要的基于这样一种变化,中国金融的风险正在发生变异,我们要高度认识。我们更多的是从结构上来创新,传统金融是没有结构创新空间的,传统金融主要是资本业务,中国金融分两块,一个是消耗资本的,一个是不消耗资本的,消耗资本的比如说银行的信贷业务,这里面创新的空间非常小,因为它非常传统。我们更多的是在非资本性业务方面实施创新,也就是说未来创新的重点就在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将会使它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个部分可以看到监管阻力的,监管是没有覆盖住的,这一部分未来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监管也要进行调整,所以第五个是创新基于风险发生了变异,接合部的风险越来越大,它会迅速地蔓延到外部,感染整个金融体系,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我们要构建一个新的金融监管架构的改革,这个改革怎么推进?需要认真研究中国金融结构变化的规律,尤其要研究风险的特点。

  概括地说,这种金融监管的变革应该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模式,或者美联储的模式,应该说这个模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状况,我们要认真研究,我们要找到一种监管架构,目前的监管架构从逻辑上说还是有它存在的价值,不同的是它的微观功能在变化,我们微观功能在调整。

  如果说中国金融发展一个新格局,我想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这么五个方面,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